污水处理厂的微生物培训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污水处理厂的微生物培训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39af74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b

污泥容积指数回 流 污 泥 (SVI) 含水率回流污泥 混合液 (%) 50 60 98 (克/升) 20 8 11 1100 120 99 10 8 200 400 240 480 99.5 99.75 5 2.5 43 50 67 400 150 400 — — — — — —

25 43 67 100 150 18 25 33 43 浓度 1.5 2 3 4 5 6 混合液污泥浓度(克/升) 2.3.2 菌种与基料的投加

1. 菌种

据生物环境适应原理,有适应于污水水质的菌种,来源于相似类型污水生物处理的剩余污泥。一般可投放新鲜脱水污泥(含水率不大于80%)至1000mg/L。即相当于MLSS至1g/L左右。

2. 基料

对于BOD5/CODcr小于0.40的难生化污水,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营养基料的投加十分重要。有效的营养基料是人畜粪便,可生化指标BOD5/CODcr达0.6以上。每万吨水基料的参考用量见下表。

不同来源基料的BOD5值及每万吨水基料参考用量 2 序号 基 料 来 源 1 2 3 猪粪 鸡粪 入流污水 BOD5(g/kg) 20 16 0.20 基料参考用量(吨) 40 50 10000 BOD5≈200mg/L 备 注 2.4.3闷曝

氧化沟调试启动先是封闭式运行,即暂时与二沉池等隔断联系,仅开动曝气机。此项启动通常称作“闷曝”。

17

闷曝时间一般为8~12小时,主要是使氧化沟内投料后的均匀化和小量充氧激活好氧微生物的生长,注意一定要小量曝气,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5~1.0mg/L。编者认为,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可同时进行,可缩短培养、驯化时间,减少基料投量,节约费用。实践证明此法可行。

闷曝时应分别开启表曝机,溶解氧是否在0.5~1.0mg/L左右。若不足0.5mg/L,多开动一台表曝机;若溶解氧超过1.0mg/L,要减少表曝机开启台数。

闷曝后应及时监测各项生化指标,尤其是沉降比、MLSS和沉降指数。同时作镜检,观察有否有菌胶团形成。 2.3.4微生物镜检与水质分析

闷曝12小时后,镜检微生物生长情况。如微生物生长良好,观察到边缘清晰的菌胶团,且盖压玻片后100倍显微镜可见菌胶团十个左右,则可定量进水,并启动污泥回流泵回流污泥,以促进活性污泥的生长。此过程是进行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如微生物生长得不好或镜检菌胶团太少,则需再投加基料,重复第二次闷曝。通常在BOD5>200mg/L,水温25℃以上时,进行1至2次闷曝即可。 2.3.5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自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之日起,水质分析应参考表1所列格式,按项目每日分析记录,以备查。

在活性污泥培养、驯化期间,按微生物生长情况,适当控制进水量和投加基料,同时控制污泥回流量。在活性污泥培驯期,不宜过分曝气,一定要注意溶解氧控制在0.5~1.0mg/L。

第一阶段污水培养与驯化时,因进水量不大,不断投入基料,使BOD5始终大于200mg/L,此时有机碳(TOC):凯氏氮(TKN):磷酸盐(XPO4),应符合100:5:1范围。并应作实际化验检测进行验证。每一培养与驯化阶段,必须重复验证一次。如果TKN、XPO4偏小50%以上,用尿素或磷酸三钠校正。这在每一调试阶段都要验证一次的。

开启二沉池污泥回流泵,防止活性污泥的失活或减少。因第一阶段MLSS浓度很低,回流污泥的回流率只能控制在进水量的60~100%左右。

18

调试时,要仅可能快的增加曝气池的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浓度。记录MLSS增长趋势。注意,此时切勿排除污泥,因为没有剩余污泥。当投入的脱水污泥菌种达到MLSS至1000mg/L,碳氮磷比例符合微生物生长需要,微生物的生长使MLSS逐步增加。显微镜检可明显见到菌胶团数量增多,体量增大,且边界越来越明显。

根据微生物镜检情况,确定营养基料的投加量。若微生物生长旺盛,则可逐步减少基料投加,直至MLSS增加至2000mg/L。此时一般可终止基料的投放。

第一阶段培养驯化时间为一至二周,允许晚上间断8~12小时。

在第一节段培训顺利的情况下,即可进入第二阶段培训。第二阶段培训应进行连续运行,其中包括污泥回流。随着微生物驯化的顺利进行,曝气池中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将逐渐增大。按正常操作MLSS达到2500mg/L以上,镜检微生物生长良好,100倍显微镜镜检,菌胶团应达到数十个以上,个体增大,边界清晰,此是活性污泥培训获得成功的标志。倘达不到要求适当延长时间。在水温不低于25℃时,第二阶段的培训时间,一般为二~三周。第二阶段的活性污泥培养是要逐步减少基料投量。打一个形象的比喻,象养育孩子一样,要逐步增加“杂食量”,减少“吃奶”量,直至“断奶”。因为培养、驯化降解污水有机污染的适应性。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