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立意和结构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散文的立意和结构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37491a44b35eefdc9d33323

散文的立意和结构

散文立意的追求

毫无疑问,重视立意,就是要求散文作者对于自己的描述对象,既要有真切的感受和精到的见解,又要有一种可以与上述思想认识因素互为表里的审美情致。这就涉及到对立意的追求。

首先应当是新颖——

我们说新颖,并不是要故作高深或追求一种玄妙莫测的东西,恰恰相反,它应该出自平凡,从平凡中显出非凡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要力求出新,怎么出新,举一些例子:

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的立意,就是“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标题紧扣立意,在今天仍有一定意义。

比如“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这是贾平凹《丑石》的立意,很新鲜,仔细一想,就是这个道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概括出来了。

再比如“乘兴而行,兴尽而返”,这是刘义庆《世说新语》中“雪夜访戴”一段的立意,也说出了一定的道理,很有韵味。

这些立意,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淀为一种哲理。

再看我们身边的例子,比如玉凤的《玉石旧事》,鉴石的过程就是鉴人,这个立意也很新鲜。胡琳珍的《盐官观潮》,“许久期待,为的就是这瞬间精彩。一生打拼,换的就是这良久回味?”这个立意给人以深思,话到意远,很有嚼头。 写散文不要贪多,写一篇就应该要超过自己以往写的。什么意思呢?就是立意要新,要有新意,尽量做到不同凡响。所以,写文章不要嚼别人吃过的馍,不能千篇一律,那就没意思了,写了也不好发表,何苦来呢。当然初学者练笔,那是另一回事。

其次是要独特——

新颖与独特相连,单独提出来说,是强调我们在写作前要学会思考,尽量做到对事物要有独特的发现、独特的理解和独特的感悟。须知愈是个性的,便愈是新颖的,它的魅力也必定会经久不衰。古今那些散文珍品,其立意大都比较新颖,其源就在于有独特的感受。就是那些写事物之美的散文,其立意——就是对美的独到发现和理解,也往往是超出了常人的,让我们领略到了宇宙间一种不同凡响的美。

的确是这样,文章立意容易,但精于立意难。散文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在内容方面要求新,而且在立意方面更要求新颖和独特,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他人所不能的精神产品。

第三,怎么才能学会新颖和独特——

立意的新颖和独特与阅历、生活经验、学识有关,我们应当尽量多吸收知识,多参与生活,多看一些好的文章,多做一些深入的思考。

要知道,散文的“意”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和理解。因此,作为写作者只有从生活实际出发,凭着鲜明的感受,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深沉的思索,与时代同人民共呼吸同命运,才能感受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丰满的思想内含。这种内含,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是文章的立意。这种东西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灵感,在写作中,我们要学会和善于捕捉这种心灵的颤动、思想的火花。

第四是散文的立意也要呈现多样性——

散文表达随意,这样就容易使文本流于平庸。作者可能是想写就写,有感即发。写出来一吐为快,轻松惬意。而读者则是有求而来,或求消遣愉悦,或求有所教益。如此种种,则有赖于散文文本立意的多样性,而立意的多样性会使文本境界呈现出多样性。

第五,立意需要造境来烘托——

散文和诗歌这两者都讲究营造意境,都是以浓烈的情感感动人,以美妙的意象、意境感染人为美学追求的。所以,散文和诗歌一样,也应追求一种“境界”。因此散文写作就是要追求一种“造境”的艺术。

散文的立意

一、 强化立意意识? 1. 强化作者的写作角色意识? 2. 强化作者表意行为意识? 3. 强化达意的行文意识

我 最 幸 福

华夏打开电视, 手中的遥控器无意中搜到这样一个场面: 一个女孩儿在讲述她的经历。女孩儿身材小小的, 脸上带着微

笑, 眼里却闪着泪光。 我还没听清她在说什么,就被她的微笑和泪光吸引住了。女孩儿正在讲述她上学时的一段经历: “当时是冬天, 特别冷。 我趴在教室外的墙上,听老师讲课。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班上没有一个同学能回答出来。 我想,这么简单的问题, 他们怎么都不会呢? 我也没想那么多, 就把答案喊了出来。 教室里的老师一直没有发现我, 听我一喊, 感觉非常惊讶, 推开门出来看。 我吓坏了, 就从墙上掉了下来。 老师被我的行为感动了, 就把我领进了教室,对同学们说, 咱们就收留她吧, 每天让她和你们一块儿上课, 不告诉学校。 就这么, 我上完了小学。 ” ?女孩儿小学毕业考试成绩, 是他们全县的第一名。 可是却没有一个中学录取她, 因为她没有双手。 讲到这里,我才发现女孩儿的两个袖管空空, 里面什么都没有。 女孩儿的母亲脑子出了毛病, 隔一段时间就要出走一次。 在她很小的时候, 她母亲又一次出走, 她的双手就是因为母亲的出走, 失去的。 具体怎么失去的, 因为我是中途打开的电视,

没有听到。我听到主持人问她: “你的双手是因为母亲的出走失去的, 你恨没恨过她? ”她说: “没有。 从来没有。 我爱她, 我总是觉得对不起她。 ”一天, 她的母亲又一次出走, 就再也没有回来。 后来, 在结了冰的河里, 找到了她的母亲。 女孩儿讲到这里泪流满面, 说: “是我没有照顾好母亲。 ”以后的日子里,女孩儿一想起不幸的母亲, 就感到深深的自责。 ?没有了双手, 失去了母亲, 上不了中学, 可是女孩儿却写了一篇作文, 题目叫作《我最幸福》 。作文在全县的一次征文中, 获得了一等奖。 主持人只念了开头的两段儿, 里面没有一句抱怨, 有的全是对生活的感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口大钟, 被女孩儿这篇作文的题目, 还有她对生活那种感激的态度, 撞响了。回声在我的体内久久地、 久久地振荡。女孩儿辍学在家, 除了给父亲、 哥哥做饭, 还自学了中学的课程。 电视里有女孩儿用两只脚切土豆的画面, 她切得很细, 脸上带着坚毅自信的笑容, 可我却看得心惊肉跳。 我赶紧把妻子叫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