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绪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发展心理学绪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2ed189ace2f0066f4332234

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1. 发展的含义

发展,通常是指个体从胚胎发育、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不是所有变化都是发展,如疲劳、疾病及剧烈运动等引起的短暂性变化,不属于发展范畴。 2、发展范围:

成长:身体的变化,主要是数量上的变化

成熟:自然展露的变化,主要是质量上的变化,与环境相对独立(如,达到青春期——导致性成熟的青春期变化) 学习:行为上发生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来自于经验(不是来自成熟、疲劳或者药物) 3、发展任务和发展阶段

个体发展到一定的年龄阶段,应该表现出于个体年龄相符合的行为特征。这种社会期待性的行为标准,称为发展任务

心理发展阶段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将个体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确定时期。

4、掌握发展:发展中的相似性 发展中的独特性 发展的可预测性 5、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1)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发展心理学:

广义:研究种系(原始人类)心理学和比较(动物)心理学 狭义:即个体毕生发展心理学

2)发展心理学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处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交界面上,偏于基础研究,特别关注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生的变化,以及解释这些变化的过程与影响 6、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 1)种系心理发展:

①种系心理的进化过程:刺激感应性阶段

感觉阶段 知觉阶段 思维萌芽阶段

②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

人类进化:直立行走与手的发展;使用和制造工具;语言的产生 人类心理的特点:意识性、社会性、具有语言功能的心理 7、个体心理发展

1)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即社会化过程; 2)个体心理发展与种系心理发展的关系

霍尔:

复演说:把个体心理发展看作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系进化历史的理论。 8、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①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 ②心理发展的动力:关于心理发展的外因与内因问题 ③心理发展模式:关于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问题 9、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人的身心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与质两方面的不同,与年龄有密切的联系,并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 1).年龄界定:

? 实际年龄; ? 生理年龄; ? 心理年龄; ? 社会年龄;

? 年龄与发展的关系:年龄是划分心理水平和特点的一个维度,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

的对应关系——大致对应(不是绝对的,确切的对应,应看到个体差异。)

*人的发展时间表

生命的时期 大致年龄范围 1.产前期 胎儿期 2.婴儿期 生命的头三年 3.幼儿期(包括学前期) 3~6岁

4.童年期 6~12岁左右(直到青春期开始)

5.青春期 12岁左右~20岁(不少发展学家 把开始工作和相对独立、 不受父母约束这个间点 定义为青春期的结束) 6.青年期 20~40岁 7.中年期 40~60岁

8.老年期 60岁以后 10、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年龄特征的划分标准 生理发展 柏曼 智力发展 皮亚杰 个性发展 埃里克森 活动特点 艾利康宁 生活事件

2)人类在生理、智力、个性、教育、生活诸方面发展各有其特点,允许以身心发展的各种指标来划分各自的年龄阶段,但同时要看到内在的一致性。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涉及到两个部分和四个方面: 1.表现在主导的生活事件中和主导活动形式上; 2.表现在智力发展水平和人格发展特点上;

3.表现在生理发育水平和语言发展水平等方面。 3) 年龄特征的研究:

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或本质特征(表示一定的性质);

一定个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心理发展,既指心理整体的综合发展,也指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虽各种心理现象(心理、言语、活动、认知、人格)发展存在内在一致性,但也存在着各自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1、2400年来抚育儿童模式的变化(德莫斯) 杀婴模式(远古——公元4世纪) 遗弃模式(4——13世纪)

矛盾心理模式(14——17世纪) 闯入模式(18世纪)

社会化模式19——20世纪) 帮助模式(20世纪中叶至今) 2、历史上各时期的儿童观

古代:发育不成熟的婴儿被看成不完全的人

中世纪的欧洲:较高的婴儿与儿童死亡率,没有一个清晰的儿童观,将儿童期看做是容易受伤的时期,或者把儿童看做是需要养育与引导的个体

18世纪的欧洲:贫困以及情感上的漠不关心导致对婴儿的广泛抛弃

19世纪的欧洲与北美洲:工业化有助于将儿童作为手工劳动者来广泛地使用在工厂、矿山、天地、商店等地方,对儿童有矛盾的态度

今天的发展中国家:相对较高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通常死于可预防疾病,对儿童的权益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使用免疫接种来阻止和多不必要的死亡 今天的工业化家:更多关注儿童的权利、需要与愿望,注重个性培养 *3、现代儿童观

1)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

2)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故而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一套强加于他们,或放任儿童自然、自由地发展

3)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 4)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是在于各种丰富的活动之中不断建构它的精神世界的 5)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6)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

7)儿童的本质是积极地,他们本能的喜欢和需要探索学习,他们的认识结构和知识宝库是其自身在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我建构的

8)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其先天的生理遗传充分赋予了他们实现全面发展的条件,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9)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模仿学习、交往学习、游戏学习、探索学习、操作学习、阅读学习、成人应尊重幼儿的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 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882年 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儿童心理》 称普莱尔为儿童心理学奠基人 2)儿童心理学的演变

准备期:1882年以前的工作

形成期: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如霍尔、杜威、卡特尔、比纳等。

分化和发展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格式塔学派等,代表人物有皮亚杰、格塞尔、瓦龙等。

演变和增新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的研究内容、新的研究方法。 3)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

(一)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霍尔(1904)《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 也是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1922) 《衰老:人的后半生》

(二)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发展首先作了研究 荣格:最早对成年期心理进行理论研究; 1、提出前半生与后半生分期的观点 2、重视“中年危机”,40岁

3、论述老年心理,特别是阐述了临终前的心理 5、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

(一)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四个层次

1. 重新验证国外的研究发现,对比国内外人类心理发展的异同点,揭示中国人类心理

发展的特点;

2. 研究中国人心理发展特有的和重要的现象;

3. 修改心理学的旧概念与旧理论,创立心理学的新概念与新理论,以适用于中国人心

理发展的特点;

4. 研究方法上改造和创新,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方法;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基本途径) 摄取——选择——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