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古文)检测题习题 带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古文)检测题习题 带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2e2750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5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不蔓不枝: .②香远益清: .4、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5、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 6、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

答:

参考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蕃】多。 2、【独】只。 3、【李唐】指唐朝。

4、【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染】沾染(污秽)。

6、【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涟,水波。妖,过分艳丽。

7、【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8、【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益,更加。

9、【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10、【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1、【焉】语气词。

12、【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13、【噫】叹词,表示感慨。 14、【鲜】少。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5、【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6、【宜乎众矣】人应当很多了。宜,应当。

翻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

翻译: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只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翻译:(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翻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三、重点知识积累: 1、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④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

①无丝竹之乱耳: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 .②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4、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

②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省略句,省略介词。 5、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在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6、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

答: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六)部编本七年级下第24课《河中石兽》检测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重点注释默写:

1、【河干】 2、【山门】 3、【圮】 4、【阅】 5、【求】 6、【竟】 7、【棹数小舟】 【棹】 8、【曳铁钯】 【曳】 9、【设帐】 12、【湮】 13、【颠】 14、【众服为确论】 15、【河兵】 16、【失石】 17、【反激之力】 18、【啮】 19、【坎穴】 10、【尔辈不能究物理】 20、【不已】 【尔辈】 21、【遂】 【究】 【物理】 11、【是非木柿】 【是】 【木柿】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 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

22、【溯流】 23、【据理臆断】 【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