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煤集团临汾宏大隆博煤业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标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同煤集团临汾宏大隆博煤业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标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29897c169dc5022aaea00d6

瓦斯绝对涌出量今年为0.45m3/min,占全矿的7.81%,去年为0.86m3/min,瓦斯涌出量减少0.41m3/min,比去年降低47.67%。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今年为1.65m3/min,占全矿的12.98%,去年为2.13m3/min,二氧化碳涌出量减少0.48m3/min,比去年降低22.54%。主要原因:去年4个半煤岩掘进工作面,今年2个半煤岩掘进工作面,比去年减少2个半煤岩掘进工作面。

第三节 已采区

瓦斯绝对涌出量今年为1.59m3/min,占全矿的27.60%,去年为1.43m3/min,瓦斯涌出量增加0.16m3/min,比去年升高11.19%。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今年为3.54m3/min,占全矿的27.85%,去年为3.12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增加0.42m3/min,比去年升高13.46%,今年比去年有所升高。主要原因:今年采空区范围有所扩大,增加-350五采区为采空区。

根据2012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矿井总回七月中旬瓦斯相对涌出量为2.75m3/t、绝对涌出量5.76m3/min,作为矿井的瓦斯涌出结果;依据《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中第七、八、九、十条的规定,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m3/t,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40m3/min,且矿井各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均小于或等于3m3/min,矿井各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均小于或等于5m3/min,****公司确定为瓦斯矿井,无瓦斯富集区。

第九节、导水裂缝带普查情况

一、各煤层层间距

32

15层煤上距13层煤平均11.07m,13层煤上距11层煤平均42.24m,11层煤上距6层煤平均82.22m,6层煤上距4层煤平均36.44m,4层煤上距2层煤平均25.5m,2层煤上距地表700余米。

二计算依据

根据国家煤炭工业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计算公式之一计算4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

Hli?1.6?M?3.6100?M?5.6100?1.8?5.6=1.6?1.8?3.6=33.4m

∑M—累计采厚,m;

计算公式之二计算4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

Hli?30?M?10=301.8?10=50.24m

33.4?50.24?41.82m2Hli平=

三、结论

根据公式计算**井田煤层开采平均导水裂隙带41.82m,最大导水裂隙带50.24m,除11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不能沟通上覆采空区外,其余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均大于煤层间距。

四、采取措施

1、坚决贯彻”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防治水原则。

2、遇有《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九十二条规定情况之一时,必须实施探放水工程。

3、严格按照探放水工程“三专“规定,实施探放水工程。

33

第十章、地下含水体普查情况

**井田直接充水含水层有山西组砂岩、太原组一灰、四灰;间接充水含水层有第四系含水砂砾层、古近系砾岩、太原组徐家庄石灰岩、草埠沟石灰岩(简称徐、草灰)、奥陶系石灰岩(简称奥灰)。主要隔水层有古近系红色粘土质粉砂岩、石盒子组杂色粘土岩及含煤地层内各含水层、各煤层之间的粉砂岩、泥质岩等。下面分别叙述各主要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情况。

1、第四系含水砂砾层

区内第四系全层厚0~18.45m,平均3.26m,主要为未胶结的冲积、坡积次生多孔性黄土、砂质粘土和含水砂砾层,以不整合关系直接覆盖于石炭二迭含煤地层及古近系红砂岩之上。含水砂砾层为柴汶河古河床及现代河漫滩相沉积,厚0~10.29m,平均4.36m,主要沿含煤地层走向分布于柴汶河两岸,河床中部厚,往两边缘逐渐变薄,宽约1500m左右。具多层结构,主要为中砂,底部多为中、粗砂及砂砾石,其砂砾成分主要为石英及花岗片麻岩。据水井及钻孔调查资料,该含水层原始水位标高+164~+168m。据浅水11号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平均5.77L/s.m,渗透系数平均136.46m/d,影响半径平均528m,属富水性强的孔隙潜水含水层。该层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与柴汶河等地表河流水力联系密切。同时该层通过含煤地层露头补给泄入矿井,是浅部煤系中含水层及矿井充水的主要补给水源。对深部开采无威胁。

2、古近系砾岩

34

古近系全层厚度145.35~908.63m,平均397.43m。以红色粘土质粉砂岩为主。井田中、南部(大部地区)砾岩以薄层形式夹于粘土质粉砂岩之中,裂隙不发育。仅井田北部边缘地区砾岩较为发育,据钻孔揭露资料,上部发育一层巨厚层砂砾岩,厚100~200m,暴露于地面。砾石成份以石灰岩为主,其次为石英砂岩、片麻岩等,分选性及磨圆度均较差,由钙质及泥质胶结。浅部+100m以上岩溶裂隙较发育,宽达0.20~0.40m,据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资料,仅北部边缘地区47、55号孔发现严重漏水现象。

该含水层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在莲花山断层附近与奥灰有一定水力联系。由于古近系中、下部的粘土质粉砂岩、石盒子组杂色粘土岩的隔水作用,而且红层下距2煤层36.33~203.25m,平均119.57m,间距较大,因此该层属于间接充水含水层,对煤层开采无影响。

3、山西组砂岩

由3~4层中砂岩组成,总厚25~60m,一般42m左右。其中2煤层间接顶板砂岩厚5~40m,平均20m,有时变成直接顶板,下距2煤层0~15m,一般5m左右,4煤层直接顶板砂岩厚5~33m,平均18m,有时变成间接顶板。浅部均较薄些,偶变相为细砂岩,分选较好,钙质及泥质胶结,坚硬,裂隙较发育,多被方解石脉充填,在断层破碎带附近具有未被完全充填的含水裂隙及明显的水侵蚀痕迹,并发育良好的方解石晶体。该层主要在**以南露头位于柴汶河古河床之下,受第四系潜水补给,浅部动水补给循环条件良好,富水性较强。在**以北,被古近系红层所覆盖,无地面水补给,且由于**断层组切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