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1fe0f6ecd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12

(变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 2、有关计算:

①已知溶质及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要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所需溶液和溶剂的量; ③稀释溶液的计算(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m(浓液)×m(浓)% = m(稀液)×m(稀)% ④把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 ⑶ 计算:计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⑷ 称量:用天平称量所需溶质倒入烧杯中;

⑸ 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烧杯,用玻璃棒搅拌; ⑹ 溶解:把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第10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1、H2SO4 、HCl 、HNO3、 H2CO3 等。 酸:由H+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2、KOH 、 NaOH 、 Ca(OH)2、 Al(OH)3碱:由OH-和金属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等。

3、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能使酸碱溶液显不同的颜色,叫做酸碱指示剂。可用于检验酸碱溶液。①石蕊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②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 一、常见的酸

1、盐酸(HCl):①物性: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的液体(打开瓶盖在空气中形成白雾、质量减轻、质量分数减小);②用途:除锈、制药、胃酸帮助消化等。 2、硫酸(H2SO4):

①物性:无色无味、粘稠油状液体,不易挥发,具有吸水性(打开瓶盖,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浓度减小)。

②用途:作干燥剂;制化肥、农药等;金属除锈

③腐蚀性(脱水性):夺取物质中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碳。

④稀释: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二、酸的通性(酸的化学性质)

1、能使酸碱指示剂显不同的颜色。(石蕊遇酸变红色,酚酞遇酸不变色) 2、和活泼金属(H前金属)反应,生成盐和H2。 ①Fe +2 HCl == FeCl2 + H2 ↑ ② Mg +2HCl ==MgCl2 + H2 ↑ ③ 2Al +3H2SO4==Al2(SO4)3 +3H2↑ 3、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①Fe2O3 +6HCl ==2FeCl3 +3H2O ②Al 2O3+6HCl ==2AlCl3 +3H2O ③CuO+H2SO4==CuSO4 +H2O 三、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NaOH)

①物性:白色块状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易潮解(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量增加)。有强烈的腐蚀性(化学性质)。 ②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③用途:干燥剂、造纸、纺织、印染、清洁剂。 2、氢氧化钙:Ca(OH)2

①物性:白色粉沫固体、微溶于水。有较强腐蚀性(化学性质)。②俗名:熟石灰、消石灰、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③制取:CaO + H2O= Ca(OH)2

四、碱的通性(碱的化学性质)

1、能使指示剂显色。石蕊遇碱变蓝色,酚酞遇碱变红色。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①2NaOH+CO2=Na2CO3+H2O

(NaOH 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将变质生成Na2CO3、质量增加) ②2NaOH+SO3=Na2SO4+H2O

③Ca(OH)2+CO2=CaCO3↓+H2O (检验CO2的方法)

课题2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1、概念: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改良土壤; ②处理废水;

③用于医疗及日常生活当中。如治疗胃酸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①酸碱度: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用PH表示。

②PH的范围在0-14之间(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酸性溶液:PH<7;中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 ③测定方法:用PH试纸。

第11单元 盐 化肥 一、 生活中常见的盐

※Ⅰ、氯化钠(NaCl):白色晶体、易潮解、易溶于水

1、用途:调味品、生理盐水、NaCl溶液选种、作化工原料(制盐酸、氯气、氢氧化钠等)。

2、氯化钠的存在:海水、盐湖、盐井和盐矿中。

3、粗盐的制取:用海水晒盐和用盐井水、盐湖水煮盐,使水蒸发,析出NaCl晶体--粗盐。 4、粗盐提纯 (1)方法与步骤:

①溶解(用天平称取食盐,用量筒量取水,放入烧杯,用玻璃棒搅拌) ②过滤(注意一贴、二低、三紧靠)

③蒸发、结晶(用蒸发皿蒸发滤液,使晶体析出) ④计算产率(将得到的精盐和溶解的粗盐比较,算出产率) (2)玻璃棒在提纯过程中的作用: ①溶解时:搅拌,加速食盐溶解; ②过滤时: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③蒸发时: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④计算产率时:把固体转移到纸上。 ※Ⅱ、碳酸钠(Na2CO3)

1、俗名:纯碱、苏打(纯碱不是碱,而属于盐类); 2、用途:制玻璃、造纸、洗涤剂等 ※Ⅲ、碳酸氢钠(NaHCO3)

1、俗名:小苏打;2、用途:焙制糕点、治疗胃酸; ※Ⅳ、碳酸钙(CaCO3)

1、是大理石、石灰石、鸡蛋壳、贝壳的主要成分; 2、用途:重要的建筑、装簧材料、补钙剂等。 二、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 1、盐+酸=新盐+新酸

①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制取CO2的原理) ②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