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井施工组织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立井施工组织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1a030a07c1cfad6195fa79a

1 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 1.1 编制依据

(1)《矿安全改建工程二副井井筒掘砌工程施工合同》、《山西平遥县兴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温家沟煤矿回风立井安全改建工程井筒检查孔(二副井)中间地质资料》图纸资料等。 (2)《煤矿安全规程》(2006年版)

(3)《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 (4)《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 (5)《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8)《煤炭建设工程质量技术资料管理规定与评级办法》(1999年版) (9)《建井工程手册》(2003年版) (10)《凿井工程图册》(1998年版)

(11)其它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及部颁现行的各种技术规范、规程、规定。

1.2 编制原则

(1)认真执行国家的各项建设方针和技术政策,在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工期目标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

(2)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平行交叉作业,加快施工准备工作进度。

(3)提高机械化程度水平,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建井工期。

(4)合理安排资源和劳动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人力和物力,确保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全面实现,以获得社会经济效益。

(5)控制临时工程,降低工程成本。

1

(6)搞好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 2 工程地质概况 2.1 地理位置

谢桥煤矿新增井筒位于安徽省颍上县谢桥矿工广内。安全改建项目在现有工广西北新增箕斗井、二副井和中央风井三个井筒。

2.2 工程概况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500万吨/年,立井开拓方式,表土段采用冻结法施工,基岩段采用地面预注浆法施工。二副井井筒净直径Ф8.2m,井筒掘砌深度1011.5m,其中冻结段井筒掘砌深度350m,基岩段掘砌深度661.5m。二副井井筒主要技术特征表如下:

项目 井筒中心坐标 X Y X 井筒检查孔坐标 Y 井口自然标高 井口设计标高 井筒设计深度(m) 注浆深度(m) 净径(m) 表土段厚度(m) 风化带厚度(m) 表土段井筒最大荒径(m) 表土段井壁结构 冻结深度(m) 基岩段井筒荒径(m) 基岩段井壁结构 掘砌深度(m) 2

特征 3628446.000 39442395.000 3628464.021 39442382.381 +26.0 +26.2 1011.5 1021.0 8.2 290.8 42.79 9.4~11.4 钢筋混凝土 355 9..3 / 9.5 素混凝土 1011.5 2.3 地质水文概况 2.3.1 地层

根据井筒检查孔(中间)地质资料,290.78m穿过新生界地层;333.59m穿过二迭系煤系基岩风化带,目前孔深已达到500.00m,层位在23煤以下,由于业主未提供详细的地质报告,具体地层描述不详。

2.3.2 水文地质

根据检查孔地质资料,新生界松散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如下: 1、第一含水层(组)

一含底界埋深28.05m。黄色、土黄色,粘土及少许砂组成,一含含水性中等,属潜水~弱承压水,是农业灌溉和居民生活水源。

2、第一隔水层(组)

底界埋深37.10m,黄色夹棕黄色、粘土层组成遇水变松软,粘韧,具可塑性。

3、第二含水层(组)

顶界埋深37.10m,底界埋深73.40m,层(组)厚36.30m,如下表: 埋深 厚度 顶 底 36.30 层数 3 累厚 25.75 层数 3 累厚 5.90 百分数% 71 砂层 地层 砂层占 37.10 73.40 4、第二隔水层(组)

底界埋深97.0m,层(组)厚23.60m,岩性较单一,以浅黄色,浅棕红色夹少量灰绿色粘土组成,可塑性好,下部夹少量砂质。是二含与三含之间良好的隔水层。

5、第三含水层(组)

顶界埋深97.00m,底界埋深224.05m,层(组)总厚127.05m。三含地

3

层结构见下表:

埋深 厚度 顶 底 层数 16 累厚 84.85 层数 14 累厚 39.40 百分数% 66 97.00 224.05 127.05 砂层 土层 砂层占 三含以砂层为主达16层之多,砂层累厚84.45m,三含以上段以厚层细砂为主夹砂质粘土及粘土。颜色以灰、灰黄色为主,少量灰绿色,黄绿色粘土与砂质粘土。

6、第三隔水层(组)

底界埋深253.55m,层厚29.50m,上部为粘土层夹砂质粘土,浅灰绿色,浅黄色,下部为浅棕红夹灰白色含钙粘土,可塑性较好,半固结含钙质,是三含与四含良好的隔水层。

7、第四含水层(组)

底界埋深290.78m,层厚37.23m,上部以灰黄色、灰白色、灰绿色粉砂、细砂夹砂质粘土为主,中部以浅棕红色粉砂为主、下部夹少量砾石,致密、坚硬,砾石大小3~5cm不等。磨圆度为中等次圆~次菱角状。四含受古地形隆起影响较大,层厚变薄,结构较单一。

基岩段由于已采取地面预注浆,根据矿方提供施工时井筒涌水量≤10m3/h。

2.3.3 瓦斯情况

根据矿方提供,该矿井为高瓦斯矿井。 3 施工准备 3.1 施工前期准备 3.1.1 场地平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