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尔雅《诗经》导读期末考试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7年尔雅《诗经》导读期末考试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0752971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8

1.1

1【单选题】关于《诗经》中的词,以下哪个说法是不确切的(D) A、诗经中的词实际上是歌词

B、诗经中的词是最初通过歌唱传承的 C、诗经中的词是因为礼乐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 D、诗经中的词是可以当成诗来诵读

2【单选题】据研究,“诗经”一词是在(B)才被固定下来,并作为一本书的名称。 A、南朝

B、南宋(南宋时人廖刚,以“诗经讲义”为自己著述冠名) C、北朝D、北宋

3【判断题】《诗经》中的词是在“礼坏乐崩”之后才被逐渐记录下来,并成为文本读物。(√)

诗经是周代礼乐文明的产物,它最早是用于歌唱的唱词,后来由于礼崩乐坏,曲调消失,词与乐谱等歌唱表演因素脱离而得以保留,我们才开始以读的方式来欣赏《诗经》。 1.2

什么是《诗经》六义?

1、《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六义”进行了划分: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

《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风、雅、颂——指《诗经》的体式 赋、比、兴——指《诗经》的表现手法

2、风即十五国风,是各地的音乐曲调,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桧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豳风、陈风、曹风十五部分,共一百六十篇。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朝廷正乐,共一百零五篇,其中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

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个部分,分别有三十一篇、四篇、五篇,为郊庙祭祀之乐。

3、宋代朱熹在《诗集传》曾有清楚的解释:“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就是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 比就是打比方,拿一件事物来比拟另一件事物

兴指的是诗歌在音乐上的起调或用来引起主题的景物或象征物 1【单选题】以下哪一部文献中是将“六义”称为“六诗”?(C) A、《毛诗序》B、《周易》C、《周礼》D、《毛诗正义》 2【单选题】“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是郑玄对“六义”中(A)的解释。A、“赋”B、“比”C、“兴”D、“风”

3【单选题】根据郑玄的解释,“颂之言诵也,容也。”中“容”的意思是(C)。A、容量B、状态C、舞蹈D、容貌

4【单选题】“主文而谲谏”中的“谲谏”与以下哪一种劝诫方式类似?(B)A、正谏B、讽谏C、忠谏D、戆谏

5【判断题】东汉时有“两郑”,郑玄被称为“前郑”,郑众被称为“后郑”。(×)

6【判断题】根据《毛诗大序》的阐释,“雅”诗可以分为“大雅”和“小雅”。(√) 1.3

1【单选题】“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语出(D)。 A、《毛诗序》B、《毛传》C、《毛诗大序》D、《毛诗正义》孔颖达

2【单选题】根据朱熹的注释,“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指的是以下哪一“义”?(C)

A、“赋”B、“比”C、“兴”D、“风”

3【单选题】“螽斯门”中的“螽斯”实际上指的是(B)。 A、葫芦B、蚂蚱C、石榴D、鱼籽

4【判断题】《诗集传》是由唐代孔颖达所著的关于《诗经》的研究著作。(×)《诗集传》是朱熹写的,孔颖达写的《毛诗正义》。

5【判断题】“比显而兴隐”是说“比”一般很容易看出来,但是“兴”就相对含蓄隐晦一些。(√)

2.1

1【单选题】在十五国风中,属于王家直属区域的风是(A)。 A、周南和召南B、曹风和豳风C、魏风和唐风D、王风和郑风 2【单选题】《诗经·豳风·东山》主要讲了以下哪一位历史人物东征的故事?(D)

A、公刘B、管叔C、蔡叔D、周公

3【单选题】最早提到王官采诗的大致情况的先秦典籍是(C)。 A、《礼记》B、《尚书》C、《左传》D、《春秋公羊传》 4【单选题】“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出自于《诗经》中的(B)。 A、《邶风·北风》B、《邶风·谷风》C、《邶风·终风》 D、《邶风·终风》

5【判断题】在十五国风中,唐风所在的位置位于今天的山西北部。(×)

6【判断题】《孔子诗论》中“举贱民而蠲之”的“贱民”是指被流放的犯人。(×) 2.2

1【单选题】关于“孔子删诗说”,以下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C)

A、孔子删诗说仍然有较大的争议。B、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C、孔子是因为想做周朝的乐官才“删诗”的。D、孔子信而好古,所以才自愿整理诗歌。

2【判断题】孔子是第一个整理《诗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