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管理学考试重点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06a340f763231126edb11ae

第一章 管理学概述

一、管理

1、定义: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或与别人一起有效达到目标的过程。

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2、基本特征

管理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管理是通过管理者来实现的; 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

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

3、职能:计划(定义目标,制定战略,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组织(决定需要做 什么,怎么做,谁去做)、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的群体和个人,解决冲突)、控制(监控活动以确保它们按计划完成)。

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活动。

组织职能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与协调组织结构的工作过程。 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 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而进行的活动。 4、性质

1)、属性:管理二重性原理是管理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同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普遍性,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主要体现在组织生产要素上,管理的一般职能。

社会属性: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管理的特殊性,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主要体现在协调生产关系上,管理的特殊职能。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共同体现了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2)、性质:科学性、艺术性、有效性

科学性:指管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强调其客观规律性。

艺术性:指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既要学习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又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有效性:效率与效果的有机结合。

效率是指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涉及的是活动的方式。 效果是指实现预定的目标,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

管理就是要努力实现低资源浪费(高效率)和高目标达成(高效果)。

5、其他:管理所解决的基本矛盾是有限的资源与互相竞争的多种目标的矛盾。

二、管理者

1、概念

关于管理者的传统观点:强调职位、职权、下属。

关于管理者的现代观点:强调对组织富有贡献的责任。

管理者的定义:管理者是指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的人。 2、类型

1

1)、按管理层次划分

高层管理者:决策层 负责制定企业的现行政策,并计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层管理者:执行层 执行企业组织政策,指挥一线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工作 基层管理者(第一线管理者、督导人员):作业层 一般只限于督导操作人员的工作,不会指挥其他管理人员

2)、按管理工作的性质与领域划分 综合管理者;职能管理者。 3)、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划分 直线管理人员;参谋人员。 3、角色

1)、管理的过程视角: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2)、管理者的角色视角:管理角色(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共十种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象征性首脑;履行法律性或社会性的例行义务),领导者(负责激励下属;负责人员配备、培训以及有关的职责),联络者(维护自行发展起来的 外部关系和消息来源,从中得到帮助和信息)。

信息传递:监听者(寻求和获取各种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以便透彻地理解组织与环境),传播者(将从外部人员和下级那里获取的信息传递给组织的其他成员),发言人(向外界发布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结果等)。

决策制定:企业家(寻求组织和环境中的机会,制定“改进方案”以发起变革),危机管理者(寻求组织和环境中的机会,制定“改进方案”以发起变革),资源分配者(负责分配组织的各种资源——制定和批准所有有关的组织决策),谈判者(在主要的谈判中作为组织的代表)。 4、基本素质

政治与文化素质:指管理者的政治思想修养水平和文化基础 基本业务素质:指管理者在所从事工作领域内的知识与能力 身心素质:指管理者本人的身体状况与心理条件 5、技能

技术技能:指管理者掌握与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

概念(构想)技能:指管理者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 随着管理层次的上升,对技术技能的要求呈下降趋势,对概念技能的要求则呈上升趋势。

6、其他:有效的管理者(最有成绩的管理者)不等于成功的管理者(组织中提升最快的管理者)。

三、管理对象 1、概念

内涵:管理者为实现管理目标,通过管理行为作用其上的客体。

外延:管理的对象应包括各类社会组织及其构成要素与职能活动。 2、组织的形态: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内部的单位或部门

3、资源或要素:人员、资金、物资设备、时间、信息。

4、职能活动:管理者最经常、最大量的管理对象是社会组织实现基本职能的各种活动。

管理者正是在对各种活动进行筹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中,发挥着管理的功能。

四、管理学

1、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

2

2、学科性质及特点:

1)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属于边缘科学。 2)管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 4)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5)管理学的系统观念。

3、研究方法:归纳法 、试验法、演绎法

五、企业管理内容

1、管理原理(包括管理史)

2、经营管理:环境分析与市场研究、战略管理、市场营销、新产品开发、信息管理 3、生产管理:生产过程组织、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与设备管理、财务管理

3

第二章 管理史

一、西方管理发展史

西方管理思想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早期的管理思想 19世纪末以前

第二阶段:古典的管理思想 19世纪末——1930年之间,以泰罗、法约尔、韦伯为代表 第三阶段:中期的管理思想 1930年——1945年之间,以梅奥、巴纳德为代表 第四阶段:现代的管理思想 1945年以后,出现了一系列管理学派,并逐渐走向溶合。 1、早期的管理思想:工业革命对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⑴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①亚当·斯密《国富论》:劳动分工 ②查理·巴贝奇:分工可以减少工资支付

③罗伯特·欧文:生产中重视人的因素。 “人事管理之父”

⑵ 特点: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结合、经验管理、以师带徒方式培训工人

2、古典的管理思想: ⑴泰罗(1856-1915美):“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制着重解决的是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生产现场的生产效率问题。 ①代表作:《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 ②主要实验:搬运生铁实验(确定合理的工作标准)、铁锹实验(工作方法的标准化)、高速钢实验(金属切削实验,发明了高速钢)。

③主要观点: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变革。

④科学管理理论要点:制定工作定额;配备一流工人;标准化生产;有差别的计件

工资制;工人和雇主要变对抗为合作;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经验工作为科学工作;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⑤缺点:把人当经济人 ;局限于基层管理。 ⑵法约尔(1841-1925法):“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一般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先驱者,重点研究整个企业的组织与管理。弥补了泰勒的不足。

①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②主要思想和贡献:企业经营活动有六项不同活动,称为六大经营职能。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提出管理的五要素即五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系统地总结了企业管理的14项原则: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提出管理教育和学习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③缺点:原则不够精炼

⑶韦伯(1864—1920 德):“组织理论之父”, 明确系统地指出有效维系组织连续和目标达成的基础是合法权力。创新地挖掘出了官僚体制的连续性、纪律性、验证性和可靠性。强调制度、能力、知识的行政组织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理性的管理体制。

① 代表作:《社会和经济理论》,书中提出了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② 主要思想:权力与权威是一切社会组织形成的基础;提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