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版)教案:02 背影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版)教案:02 背影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f6e8c0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07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版)教案:02 背影

2 背影

______________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3.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

1 / 8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版)教案:02 背影

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

二、资料助读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1948年,朱自清患严重的胃病。6月18日,他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8月12日,朱自清因胃穿孔在北大医院去世。毛泽东则在文章《别了,司徒雷登》中说朱自清是不吃美国救济粮饿死的。主要作品有《朱自清散文集》。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背景追溯:本文写于 1925年 10月,另说为 1927年(见季镇淮的《朱自清先生年谱》)。作者谈写作动机时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1947年7月1日答《文艺知识》编者问)惟其“写实”,才体现了这篇文章的价值。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25年写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作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会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亲,先

_

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在这一背景上,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会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

2 / 8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版)教案:02 背影

三、预习检测 1.生字注音

交卸(xiè) 奔丧(sānɡ) 橘子(jú) 晶莹(yínɡ) 迂腐(yū) .....琐屑(suǒ xiè) 栅栏(zhà) 差使(chāi) 颓唐(tuí) 举箸(zhù) ......簌簌(sù sù) 踌躇(chóu chú) 蹒跚(pán shān) ......2.生词注解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颓唐:衰颓败落。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踌躇:犹豫不决。

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或景象心里感到悲伤。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四、合作学习——讨论与展示 (一)整体感知

1.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一共写了四次背影,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次背影的内容,说一说“我”印象最深的是哪次。

四次背影:①怀念父亲,惦记背影。②望父买橘,刻画背影。③车站分手,惜别背影。④深切思念,再现背影。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望父买橘刻画的背影。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父子间怎样的感情?

本文写了父亲为我送行并爬月台为我买橘子这件让我终身难忘的事情,表现了父亲对

3 / 8

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版)教案:02 背影

儿子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二)深层理解

1.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现在请大家判断: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都是在写车站送别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文章2~6自然段写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由此,全文可看作三部分。第一部分开篇点题,提出难忘“背影”,引出回忆。第二部分开始追忆“背影”,展开回忆,具体描写事件的详细经过。第三部分结束回忆,抒写思念,泪光中又浮现父亲的背影,结束全篇。

小结:“引出回忆,展开回忆,结束回忆”是回忆性记叙文常见的一般结构方式。

2.品读鉴赏。

引导学生品读鉴赏作品第6自然段关于“背影”的描写。

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父亲穿戴和动作的词语,并深入探讨下列几个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仔细描写父亲的穿戴?

写穿戴可展示父亲的境遇较为糟糕,呼应文章的开头;写穿戴可与父亲给我做的紫毛大衣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父爱子的感情,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2)文中表现父亲举动艰难的词语有哪些?

表现父亲举动艰难的词语有“蹒跚”“慢慢探身”“攀”“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这些动作,体现了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

(3)“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时,儿子的心中翻涌着哪些思绪?说说你的理解,尽量用一个词概括。

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儿子终于了解父亲爱心的过程。泪水中交织着感激、心疼、愧疚等思

4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