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名词解释及学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工程测量名词解释及学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f309b202f60ddccda38a060

值总数为68个,问(要给出必要的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取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检验功效1-β=80%,非中心化参数δ0=2.81。):

1)该网的多余观测数和平均多余观测分量是多少?

2)该网的平均内可靠性指标和平均外可靠性指标是多少?若平差后的单位权中误差为±2.4\则该网的平均内可靠性和平均外可靠性又是多少?

3)若某一观测值的多余观测分量为0.10,则对其应进行如何观测?

5、图4为一水准网,同精度测得h1=12.345m, h2=2.347m, h3=-15.817m。做经典自由网平差时,取x1(高程为Z1=10.000m) 为已知点,平差后得Z2=22.343m, Z3=25.819m,协因数阵为:

?QZ2?Q?Z2Z3QZ2Z3??2313?。 ????QZ3??1323?1)试导出以(Z1,Z2,Z3)0=(0,12.345,15.823)为近似高程系统的秩亏自由网平差成果。

2)若该水准网经典自由网平差的中误差为

m0=1.8mm,试计算采用经典自由网平差和秩亏自由网平差时,x3点的高程平差图4 水准网略图 值中误差。

6、图5为一水准网,同精度测得h1=12.345m, h2=2.347m, h3=-15.817m。做经典自由网平差时,取x1(高程为Z1=10.000m) 为已知点,平差后得Z2=22.343m, Z3=25.819m,协因数阵为:

?QZ2?Q?Z2Z3QZ2Z3??2313????。 QZ3?1323???

图5 水准网略图 1)试导出以x2和x3为拟稳点、以(Z1,Z2,Z3)0=(0,12.345,15.823)为近似高程系统的拟稳平差成果。

网平差和拟稳平差时,x3点的高程平差值中误差。

2)若该水准网经典自由网平差的中误差为m0=1.8mm,试计算采用经典自由

7、已知一圆曲线的设计半径R=800m,线路转折角α=10o25ˊ,交点JD的里程为DK11+295.78。试完成以下工作: 1)计算该圆曲线的其它要素; 2)计算该圆曲线主要点的里程;

3) 圆曲线主要点的测设方法。

8、某一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圆曲线的半径R=600m,缓和曲线的长度为110m,线路的偏角为α右=48°23′,交点JD的里程为DK 162+028.77。

1)试写出该曲线其他要素的计算公式,并计算结果。 2)计算该曲线主要点的里程。

9、图6为某一Ⅰ级铁路,其某一路段相邻坡度为+5‰及-5‰,变坡点的里程为DK217+940,高程为458.69m。该路段以半径为10km的凸形竖曲线连接。试完成下述内容:

1)计算曲线要素;

2)要求在曲线上每隔10m设置一曲线点,试计算自QD至QZ的这半段曲线的设计高程。

3)竖曲线细部点放样的基本方法如何?

10、在某施工现场有一临时水准点A,其高程为HA=57.258m。B 点的平面位置已在现场用一定方法进行了标定,其设计高程为HB =57.142m。

1)试述测设B点设计高程位置的方法。

2)影响B点设计高程位置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

11、如图7所示,已知A点的高程为104.710米,AB两点的距离为110米,B点的地面高程为105.510米,已知安置于A点,仪器高为1.140米,今欲设置+8‰的倾斜视线,试求视线在B点尺上应截切的读数。

12、如图8,水准点A的高程为17.500米,欲测设基坑水平桩C点的高程为13.960米,设B点为基坑的转点,将水准仪安置在A、B间时,其后视读数为0.762,前视读数为2.631米,将水准仪安置在基坑底时,用水准尺倒立于B、C

图7

图6 竖曲线略图

点,得到后视读数为2.550米,当前视读数为多少时,尺底即是测设的高程位置?

图8

13、图9为某桥梁施工控制网和桥墩(部分)示意图。A、B、C等为施工

控制网点,

图9 桥梁施工控制网

P1、P2点为加密点,q1、q2为设计桥墩位置,部分需要的数据列入下表中。现计划在B、 P1、P2点上安置仪器,采用方位角前方交会方法放样桥墩q1、q2位置(设此时桥墩已经出水),试完成下述内容: 1)计算并绘图表示采用方位角前方交会方法放样桥墩q1位置时的放样要素; 2)以放样q1位置为例,说明在现场点 号 A B C P1 P2 q1 q2 数据表 x(m) 0 0 0 0 0 200.000 400.000 y(m) -1000.000 0 1000.000 -400.000 400.000 0 0 是如何进行放样的? 3)采用前方交会方法放样点的平面位置有何缺点?

根据道路的使用任务、性质、等级、起迄点和控制点,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土壤等情况,通过政治、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比较论证而选定合理的路线。它是道路勘测设计中的关键性工作。

基本要求 在符合国家建设发展需要的前提下,结合自然条件选定合理的路线,达到行车迅速、安全、舒适并使筑路费用与使用质量得到正确的统一,要求做到:①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回避不良地段,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保证线形的均衡性,从行车安全、畅通和施工,养护的经济、方便,使路线平、纵、横三个面结合,力求平面短捷舒顺,纵断面平缓均匀,横断面稳定经济;②注意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做到少占耕田;③贯彻工程经济与运营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在条件许可时,应论证地选用较好的指标,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对于分期修筑的路线,应注意到使前期工程能为后期所充分利用。

选线步骤 道路视察是根据规划路线,初步确定路线总体布局,拟定路线的基本走向;踏勘测量中的选线是选定路线的有利地带,决定路线分段布局,选定轮廓线位;详细测量中的定线是最终确定路线的合理位置,即“插大旗”的工作。按照选定的路线方案,在地面上确定道路中线的具体位置就是道路定线。

道路选线分为实地定线、纸上定线、航测选线及电子计算机选线。实地定线一般均采用手水准放坡,结合地形确定控制断面,考虑线形标准,最后拟定曲线及直线位置,确定交角点及路线的具体位置。对山区复杂路段及重要路线,可利用1:500~1:2000比例的地形图先在纸上定线,最后实地现场布线。纸上定线时,先按路线平均纵坡拟定导向线(零点线),再拟定交角点及曲线半径,具体布设路线。同时绘出导向线的纵坡线,比较研究最后确定路线方案。

山区公路的定线步骤:①全面布局。首先广泛勘察山形、地质情况,撇开不良地带,逐步缩小路线活动范围,然后进一步上下反复勘察,确定控制点(如山脊垭口)和延展路线的地段,做好整体布局。②逐段安排路线。按全面布局所定控制点分段安排路线,安排好一段,定好一段线位。③定线。沿着已安排好的路线轮廓确定路线位置。山坡上的线位放上或放下,决定填挖工程的大小,必须在路线的横向详细研究后确定。

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公路选线特点 山岭区路线选线按照线路行经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主要有越岭线、沿河(溪)线、山脊线三类,选线应考虑的关键问题,

依类型特性而不同。①越岭线多半以纵坡控制,主要为垭口选择,过岭标高的确定,以及垭口两侧路线的展延。②沿河线和山脊线多半以方向控制,沿河线主要为路线沿哪一岸行进,线位高度的确定,以及跨河地点的选择。山脊线主要为上山脊路线是否够长,垭口选择,以及在分水岭哪一侧布线。③介于山脊线与沿河线之间的山腰(坡)线,则特别注意避免同一山坡上回头曲线的重叠。

平原区路线选线 应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路线方向应服从路线总方向,平面线形平顺,联系集镇,一般无坡度限制。

丘陵区路线选线 应特别注意横向土石方的平衡,结合地形兼顾平面及纵面。路线平面往往迂回曲折、纵面起伏。等级高的路线线直坡缓,等级低的路线则结合地形多起伏转折。

路线线形不仅要满足汽车行驶的动力要求,保证行车的迅速通畅,还要满足驾驶员的视觉与心理反应要求,保持线形有连续顺适的外观,与周围景观的协调。这就要求选线时注意线形各项标准的选用及其配合。如长直线或长陡坡下应避免设置小半径的平曲线;直线与曲线要彼此协调而有比例地交替;再如平纵线形组合时,平竖曲线重合且平曲线包竖曲线可得到理想的平滑舒顺的线形。路线要与周围景物协调一致,可增加自然风光的优美。

利用航摄照片及其镶嵌复照图,借助立体镜仪器,建立室内立体模型进行道路选线,能较好地按三维空间选定路线。路线方案拟定后,沿路线地带进行导线控制点测量,埋设标志。运用航摄大比例尺像片,通过精密立体测图仪绘出等高线地形图,即可进行纸上定线。利用电子计算机以数字地面模型储存的航测数据,可进行全套的路线自动化设计。航测选线后的实地放线要确定明显地物点作为定测放样的控制点。目前,以卫星遥感信息为基础的数字地形模型,已用于道路选线,并在多因素综合选线及平面优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