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训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训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f2cedb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19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训练

A. 纬度更低 B. 距离海洋更近 C. 光照更充足 D. 受夏季风影响更显著 【答案】 11.C 12.D 【解析】

11.读图,结合图例,L1为1月份平均气温等值线,1月份为冬季,冬季风对图示西北地区影响大,降温剧烈,而背风地带降温幅度小,所以导致气温与等高线分布的契合度低,A对。1月份,纬度高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小,昼长短,太阳辐射影响气温分布,导致契合度的季节差异,B对。而不同季节的海陆位置没有变化,不会导致契合度季节变化,C错。海拔不同,地形差异大,导致季节变化大,D对。故选C。

12.读图可知,图中4座山体的纬度差异不大,不会导致垂直自然带差异,各山体距离海洋距离相差不大,光照对于垂直变化影响不大,ABC错。而d山体位于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显著,降水的垂直变化大,所以自然带谱更丰富,D对。故选D。

科研人员对青藏高原北麓河盆地天然形成的湖塘下部及其周围地区进行地温钻孔监测,分析发现湖塘中心、湖岸边、天然场地冻土上限不同。下图为三地钻孔地温垂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有关该湖塘两次监测时数据分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2009年湖塘冻土埋藏深度比2010年浅 B. 2009年湖塘气温比2010年高 C. 2010年湖塘水域面积比2009年大

D. 2010年地温变化峰值的形成是受湖塘水体影响 14.科研人员钻探的K1、K2、K3三孔依次位于

A. 湖塘中心、湖岸边、天然场地 B. 湖塘中心、天然场地、湖岸边 C. 天然场地、湖岸边、湖塘中心 D. 天然场地、湖塘中心、湖岸边 【答案】 13.C 14.A 【解析】

13.科研人员对青藏高原北麓河盆地天然形成的湖塘下部及其周围地区进行地温钻孔监测,分析发现湖塘中心、湖岸边、天然场地冻土上限不同,2009年湖塘冻土埋藏深度比2010年浅,2009年湖塘气温比2010年高,2010年地温变化峰值的形成是受湖塘水体影响。

14.分析发现湖塘中心、湖岸边、天然场地冻土上限不同,科研人员钻探的K1、K2、K3三

5 / 11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训练

孔依次位于湖塘中心、湖岸边、天然场地,所以A正确。

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C02,而森林土壤是C0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C02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森林土壤C0: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的关系示意 15.武夷山森林土壤C02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 A. 1~2月 B. 4~5月 C. 7~8月 D. 10~11月

16.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 A. 降水较多 B. 蒸发较大 C. 气温较高 D. 枯枝落叶较多

17.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CO2排放量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土壤温度较高 B. 土壤湿度较大 C. 土壤含水量较高 D. 枯枝落叶量较多 【答案】 15.C 16.A 17.D 【解析】

15.根据图示曲线,森林土壤C02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呈正相关,枯枝落叶季节变化较小。武夷山森林土壤C02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7~8月,此时是夏季,气温高,土壤温度高。降水多,土壤含水量大,C对。其它时段土壤温度较低,含水量较小,A、B、D错。

16.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东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A对。蒸发量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错。两坡的气温、枯枝落叶差异不大,C、D错。

17.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CO2排放量大,最可能的原因是天然林中的枯枝落叶量较多,人工林有人工管理,落叶量少,D对。天然林与人工林在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方面差异小,不是主要因素,A、B、C错。 植被返青期、枯黄期和生长季是重要的植被物候现象。下图为青藏高原11个生态地理分区,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与海拔存在关联,且不同生态区的高寒草地物候也存在差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 / 11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训练

18.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整个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的

A. 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提前 B. 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推迟 C. 返青期提前、枯黄期推迟 D. 返青期提前、枯黄期提前

19.在海拔2600-3500m的地区,②生态地理区的高寒草地返青期明显晚于①生态区,与之最为密切的因素是

A. 夏季风 B. 年降水量 C. 纬度因素 D. 地势起伏

20.①、②、③、④四个生态地理区中,高寒草地返青期最迟的是[来源:学科网]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 18.A 19.C 20.D 【解析】

18.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热量低,生长期缩短,整个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的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提前,A对。B、C、D错。

19.在海拔2600-3500m的地区,②地的纬度较高,其生态地理区的高寒草地返青期明显晚于①生态区,与之最为密切的因素是纬度因素,纬度高,气温降低,C对。夏季风、地势起伏的影响相似,A、D错。返青期受热量影响,年降水量不影响热量差异,B错。

20.根据图例,①、②都是针叶林区,结合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两区域分布的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返青期较早,A、B错。③、④都是草甸分布区,分布海拔较高,图中③比④的海拔低,热量条件较好,返青期较早。四个生态地理区中,高寒草地返青期最迟的是④,D对,C错。

下图是某科考队员在北冰洋拍抓拍到的一只北极熊生活照片。科学家预计,到了2050年,北极熊的数量将减少30%。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1.照片拍摄的最佳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2.北极熊数量将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海面上升,被淹死 B. 气温寒冷,被冻死

7 / 11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训练

C. 食物缺乏,被饿死 D. 市场需求,被杀死 【答案】 21.B 22.C

【解析】考查北极地区环境特征,全球变暖的影响。

21.严冬季节,北极熊外出活动大大减少,进入局部冬眠状态。读图可知,图中北冰洋有部分区域冰雪消融,北极熊站在浮冰上,应为北极地区的暖季,即北半球的夏季。故选B。 22.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冰山会减少,北极熊赖以生存捕食的海洋浮冰区消失,北极熊捕食困难,食物链中断,数量减少,濒临灭绝。故选C。

下表示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注:积雪年指每年的7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6月30日结束。积雪开始时间以连续5天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厘米为标准:积雪结束时间以连续5天日积雪深度小于5厘米确定。 23.上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 A. 稀疏灌木 B. 草地 C. 农田 D. 建设用地 24.造成积雪结束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A. 稀疏灌木接受太阳辐射较强,消融速度较快 B. 草地植被萎缩,积雪紧实度小,消融速度较快

C. 农田地表裸露,反射率大,消融速度慢 D. 建设用地有高大建筑物,加快积雪消融 【答案】 23.C 24.B 【解析】

23.积雪厚度越深,表明形成积雪的条件越好。所以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积雪最后的农田,故选C。 24.由表中数据,稀疏灌木积雪结束时间268日较晚可以知道稀疏灌木积雪消融速度不快, A错;地表的紧实度越小,越有利于积雪消融,草地积雪结束266日,较早,B对;农田积雪结束264日,较早,说明消融速度最快,C错;高大建筑物的遮阳作用,减缓积雪的消融速度,D错。选B。

植物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下面左图示意研究范围,右图为研究区2001 2010年间NPP的变化。观察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8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