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模拟试卷(含参考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宏观经济学模拟试卷(含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ef6c64c7375a417876f8f24

就是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2)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3)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3、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可用紧缩性缺口来说明这种失业产生的原因,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

4、货币的需求出于人们的交易动机、预防性动机以及投机性动机。交易动机和预防性动机主要受收入的影响,而投机性动机主要受利率的影响。

5、在不考虑总供给这一因素时,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就是由总需求水平所决定的。 六、计算题(5分)

(1)根据I=S得出IS方程, 0.2Y+100r=500,根据L=M得出LM方程,0.4Y-50r =250。 (2)均衡的国民收入Y=1000,均衡的利息率r=3。

(3)政府购买增加100,即I=300+100-100r,根据I=S得出IS方程0.2Y+100r=600,LM方程不变,0.4Y-50r =250。得出

均衡的国民收入Y=1000,均衡的利息率r=3.8。 七、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关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学家有三种观点,可以分为“有利论”、“不利论”与“中性论”三种。“有利论”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第一,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不利于工人的影响可以增加利润,从而刺激投资。第二,通货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税”可以增加政府的税收,从而增加政府支出。第三,通货膨胀可通过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而增加储蓄。“不利论”认为,通货膨胀是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第一,通货膨胀使价格信号扭曲,使价格失去调节经济的作用,经济无法正常发展。第二,通货膨胀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经济效率低下。第三,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紧缩政策会抑制经济的发展。第四,在固定汇率下通货膨胀所引起的货币贬值不利于对外经济交往。“中性论”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为货币在经济中是中性的,从长期来看决定经济发展的是实际因素(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而不是价格水平。

2、乘数是指投资变动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动。加速原理是指产量变动所引起的投资的变动。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之所以发生周期性变动,其根源在于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具体来说,投资增加引起产量的更大增加,产量的更大增加又引起投资的更大增加,这样,经济就会出现繁荣。然而,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社会需求与资源的限制无法增加,这是就会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使投资减少,投资的减少又会由于乘数的作用使产量继续减少。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又使经济进入萧条。萧条持续一定时期后由于产量回升又使投资增加、产量再增加,从而经济进入另一次繁荣。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3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A 2、B 3、B 4、D 5、D 6、C 7、D 8、D 9、C 10、C 11、B 12、B 13、A 14、C 15、A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国民生产净值。2、总需求。3、自发性总需求。4、正方向,反方向。5、充分就业。 6、M1+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7、短。8、繁荣,萧条。9、G=S/C。10、正,反。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总需求曲线:表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2、菲利浦斯曲线: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3、失业: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

4、流动性偏好:假定具有完全流动性但不能带来收益的货币,以及完全不具流动性但能带来确定收益的长期债券,是仅有的可供选择的金融资产形式,那么,在这两种资产中,人们普遍存在对高度流动性的货币偏好,称为流动性偏好。

第 33 页 共 42 页 33

5、财政政策:通过调节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四、辨析题(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错;某人出售一幅旧油画所得到的收入,不应该计入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2、错,自发消费不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 3、对。

4、错,在一个国家里,自然失业率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5、错,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和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是不相同的,前者是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通过利率来影响总需求。而后者是通过货币供给量影响各种形式资产的相对价格,从而调节生产,影响国民收入。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 GNP即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时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而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境内一定的时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NP 在反映一个国家的居民从事生产性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时,加上本国居民从国外取得的工资、利息和利润等收入,但减去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工资、利息和利润等收入。而GDP则不考虑从国外得到的或向国外支付的生产性收入,它反映一个国家在国内实际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值。

2、均衡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一致时的国民收入;潜在国民收入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并不一定等于潜在国民收入,两者的区别在于:在总需求不足以吸收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时,会出现通货紧缩的缺口,均衡国民收入低于潜在国民收入;在总需求超过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时,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缺口,均衡国民收入高于潜在国民收入;只有在总需求等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时,均衡国民收入就等于潜在国民收入。

3、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总结了经济增长的六个基本特征:第一,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第二,生产率本身的增长也是迅速的。第三,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第四,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第五,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第六,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

4、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短期总供给的减少会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5、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1)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即消除了周期性失业的情况。(2)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3)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 六、计算题(5分)

GNP=消费+净投资+折旧+政府购买+净出口=500+125+50+200+15=890(亿元) NNP= GNP—折旧=890—50=840(亿元) NI= NNP—企业间接税=840—72=765(亿元)

PI= NI—公司所得税—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政府转移支付=765—50—100—150+100=565(亿元) PDI = PI—个人所得税=565—80=485(亿元) 七、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果通货膨胀率相当稳定,人们完全可以预期,那么,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很小。这时,唯一的影响是人们将减少他们所持有的现金量。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影响收入分配及经济活动。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2、蒙德尔的有效市场分类原则认为,货币政策对外的影响要大于对内的影响,所以用货币政策调节外部均衡;而财政政策对内的影响往往大于对外的影响,所以用财政政策调节内部均衡。根据中国宏观经济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来调节经济。

第 34 页 共 42 页 34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4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D 2、B 3、A 4、A 5、C 6、B 7、C 8、D 9、B 10、B 11、B 12、B 13、A 14、B 15、A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个人所得税。2、消费,收入。3、增加,减少。4、右,左。5、求职性失业,摩擦性失业。 6、物价指数。 7、理性,宏观经济政策无效。8、顶峰,谷底。9、价格。10.扩张性,扩张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投资乘数:投资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2、挤出效应:由于政府支出的增加而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降低。

3、总供给曲线:表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4、经济增长:经济能力和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衡量。

5、充分就业: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 四、辨析题(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错,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值。

2、错,如果收入等于零,那么,那么在短期可借债或动用以前的储蓄进行消费。但是在长期,如果收入等于零,消费支出等于零。

3、错,LM 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

4、错,在存在失业工人的情况下,有可能有工作空位,如结构性失业。 5、错,工资指数化是按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名义工资水平。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商业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存款,为了应付客户提现的需要以及确保银行的信誉与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银行必须在吸收存款后,按央行规定的法定准备金比率保留一部分准备金,其余的部分才可以贷出去,客户在得到贷款后,并不取出现金,而是作为活期存款存入同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商业银行,以便随时开支票使用。这样,商业银行的存款与贷款活动就会创造货币,在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量未增加的情况下,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多少,取决于法定准备金率。

2、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计算公式:G=a?K/K+b?L/L+?A/A,其公式的含义为:第一,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第二,资本—劳动比是可变的,而资本—产量比也是可变的。第三,资本—劳动比的改变是通过价格的调节来进行的。

3、在IS—LM模型中,货币供给量是指实际货币供给量,取决于名义货币供给量与价格水平。当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时,实际货币供给量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使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又使投资减少;反之,相反。所以,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4、经济周期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繁荣阶段的基本特征: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乐观。繁荣的最高点为顶峰。衰退阶段的基本特征:经济开始从顶峰下降,但仍未低于正常水平。萧条阶段的基本特征:生产急剧减少,投资减少,信用紧缩,价格水平下跌,失业严重,公众对未来悲观。萧条的最低点为谷底。复苏阶段的基本特征:经济开始从谷底回升,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

5、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六、计算题(5分)

因为C=400+0.8Y,所以MPC=0.8,故投资乘数K=1/(1-MPC)=5 Y=C+I=400+0.8Y+1800 得出Y=11 000(亿元)

C=400+0.8×11 000=9 200(亿元) 七、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假设为:(1)假设生产中只用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而且这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

第 35 页 共 42 页 35

比率是不变的。(2)假设技术是不变的。哈罗德模型的公式:G=S/C,G为经济增长率, S 为储蓄率,C为资本—产量比率。有保证的增长率Gw是长期中理想的增长率,它由合意的储蓄率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决定。实际增长率G是实际上所发生的增长率,它由实际储蓄率和实际的资本—产量比率决定。自然增长率Gn是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增长率,它由最适宜的储蓄率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决定。长期中实现经济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相一致,即G=Gw =Gn,如果这三者不一致,则会引起经济中的波动。当G >Gw,会引起累积性的扩张,反之,则相反。当Gw >Gn,将出现长期停滞;反之,将出现长期繁荣。

2、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1)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即消除了周期性失业的情况。(2)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3)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

这四种经济目标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相矛盾,充分就业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易引发通货膨胀。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有一致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也有矛盾,充分就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从而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也存在矛盾,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货膨胀难以避免。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5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A 2、C 3、D 4、B 5、A 6、D 7、D 8、A 9、A 10、B 11、A 12、D 13、A 14、A 15、C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支出法。2、储蓄,收入。3、增加,减少。4、增加,下降。5、需求不足的失业,总需求。

6、流通中现金。 7、价格管制,配给制。8、总需求。9、G=a?K/K+b?L/L+?A/A。10、扩张性,紧缩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总需求:整个社会对产品与劳务需求的总和。

2、IS—LM模型: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决定的模型。 3、工资指数化:按通货膨胀率指数来调整名义工资,以保持实际工资水平不变。

4、紧缩性缺口: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

5、经济周期: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四、辨析题(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错,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既指有形的物质产品,也包括无形的物质产品。 2、错,消费增量不可能大于收入增量。

3、错,IS曲线是描述I=S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曲线。 4、错,充分就业是指消除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5、错,中央银行购买有价证券将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均衡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一致时的国民收入;潜在国民收入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并不一定等于潜在国民收入,两者的区别在于:在总需求不足以吸收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时,会出现通货紧缩的缺口,均衡国民收入低于潜在国民收入;在总需求超过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时,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缺口,均衡国民收入高于潜在国民收入;只有在总需求等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时,均衡国民收入就等于潜在国民收入。

2、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是自愿失业,则会给他带来闲暇的享受。但如果是非自愿失业,则会使他的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对社会来说,失业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同时,失业率过高又会影响社会的

第 36 页 共 42 页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