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生物课标版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六第12讲 种群与群落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20届高考生物课标版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六第12讲 种群与群落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dd394a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2a

环境条件(温度,湿度) 高温潮湿(34 ℃,70%) 高温干燥(34 ℃,30%) 中温潮湿(29 ℃,70%) 中温干燥(29 ℃,30%) 低温潮湿(24 ℃,70%) 低温干燥(24 ℃,30%)

赤拟谷盗 1.0 0.1 0.86 0.13 0.31 0.0

杂拟谷盗 0.0 0.9 0.14 0.87 0.69 1.0

A.两种拟谷盗是竞争关系 B.赤拟谷盗适宜生活在中温环境

C.如将杂拟谷盗生存环境由潮湿变为干燥,则它的丰富度将增加 D.高温潮湿条件下,赤拟谷盗种群将呈“J”型增长

答案 A 两种拟谷盗均以面粉为食,属于竞争关系,A正确;赤拟谷盗适宜生活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B错误;如将杂拟谷盗的生存环境由潮湿变为干燥,则它的数量将增加,种群密度增大,丰富度不变,C错误;高温潮湿条件下,赤拟谷盗种群数量增多到一定数量后不再增多,所以赤拟谷盗种群以“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等制约,D错误。

10.(2019河南周口期末)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不一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复杂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种群的数量变化都符合“S”型曲线 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不会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 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草原群落不发生演替

答案 A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不一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复杂,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使群落的结构变得更简单,A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优势种的数量变化符合“S”型曲线,但前一阶段的优势种的数量在此阶段将会下降,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使物种丰富度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C错误;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草原群落也会发生演替,D错误。

11.(2019黑龙江哈尔滨期末)利用鸭的杂食特性,鸭稻共作生态系统对防治水稻害虫有明显效果。科研人员就不同处理的稻田中水体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及部分动物数量比例进行了研究,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圆田螺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B.分析数据可知,由于鸭稻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多足摇蚊地位下降,而尾鳃蚓优势地位明显上升

C.鸭稻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D.实验结束后若停止人工管理,两种稻田均将经历次生演替

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思维素养中的模型与建模。圆田螺的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较弱,应该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据图分析,与常规区相比,鸭稻共作使得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多足摇蚊的优势地位下降,而尾鳃蚓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B正确;图中显示鸭稻共作后,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明显降低,C正确;实验结束后若停止人工管理,两种稻田经历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2019广东茂名综测)某研究小组在对某池塘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统计得到如下数据:

甲种群 乙种群

第一年 449 0

第二年 412 120

第五年 67 321

第八年 10 450

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 关系,此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

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 。

(2)甲种群密度逐渐减小,甚至可能出现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3)甲种群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 。

(4)若对此池塘进行长期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将会发现乙种群增长模型的变化趋势是

。 答案 (1)竞争 种内斗争、寄生、捕食

(2)会使以甲种群为食的其他生物也随之减少,甚至灭绝 (3)缺乏有利变异

(4)由“J”型增长变为“S”型增长

解析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甲种群和乙种群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因为在第一年到第八年间,甲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而乙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在生态系统中,影响一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竞争关系外,还有种内斗争、寄生、捕食等关系。(2)甲种群密度逐渐减小,甚至出现可能灭绝的情况,导致以甲种群为食的其他生物也随之减少,甚至可能灭绝。(3)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原因,当自然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只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才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不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被淘汰。因此缺乏有利的可以遗传的变异,是甲种群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4)若对此池塘进行长期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将会发现乙种群增长模型的变化趋势是由“J”型增长变为“S”型增长。

13.(2019四川成都二诊)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科研人员对某自然保护区由地震导致的山体滑坡30年后的恢复林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采用样方法调查群落中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时,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加准确,应采取的措施是 ,图中代表恢复林群落生物量的是 (填“S1”或“S2”)。

(2)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群落逐渐恢复的过程属于 演替,原因是 。

(3)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中,决定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分层现象的环境因

素是 。原始林群落比恢复林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原因是 。

答案 (1)随机选取多个样方调查,求所有样方的平均值 S2 (2)次生 土壤条件基本保留,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3)光照强度 原始林群落中,生物种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

解析 (1)采用样方法调查群落中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时,应该随机选取多个样方调查,并求所有样方的平均值,这样得到的结果将更加准确。图中代表恢复林群落生物量的是S2,因为地震滑坡后植物被大量破坏,恢复过程中的生物量比原始林群落的生物量小。(2)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群落逐渐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原因是山体滑坡后土壤条件基本保留,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3)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中,决定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分层现象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原始林群落比恢复林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原因是原始林群落中,生物种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

14.(2019黑龙江大庆训练)群落演替除了定向的演替变化,还有非定向性的周期变化,一般分为建成、成熟、衰退、裸地这四个阶段。如图是科学家研究了以羊茅草为优势种的羊茅草原中周期性演替的过程,请结合此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群落演替是

指: 。 (2)从种间关系考虑,苔藓植物在建成期和成熟期生物量少,但在衰退期和裸地期生长的原因是 。 (3)草原上不同地带的演替周期常不同步,这使该草原常呈 分布。 (4)从裸地期开始继续进行群落的演替,则此时的演替类型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