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4-2015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c6032aace2f0066f53322d1

修文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文科)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序号填入答题卡内。)

1、下列有关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是固定的

B.行政区域面积均匀、形状规则、边界明确 C.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D.区域既是上一级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010年9月,海南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水灾,为准确了解灾害,大量使用了地理信息技术。据此完成2~3题

2、要准确勘探水灾淹没的情况,快捷而准确监测河水水位宜采用( )

A.人工拍摄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多媒体技术 3、要准确快捷统计测算出各地灾害信息材料,主要依靠( )

A.传感器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技术 4、无论是在飞机或汽车上,还是在野外考察旅行时,只要拥有手机大小的GPS信号接收机,你就能随时知道( )

A. 自己所在的季节 B. 自己所在地的天气 C. 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D. 自己所在地的气候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次生盐渍化不属于荒漠化的表现范畴 C.在我国荒漠化只存在于西北地区

D.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6、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人类活动中的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B.降雨量小,持续干旱促进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动力条件 D.地表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 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 化现象。据此,回答7~8题 7、“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8、“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高二地理 第1页 共8页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量远大于西部。据此完成9题 9、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 )

①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 ②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③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④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完成10-11题

10、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下图是“2002年世界和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图”,

据此回答12-13题

12、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从中东等地区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 )

A.甲、a B.乙、b C.丁、d D.甲、b 13、下列有关我国能源消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大气污染严重 B.随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煤炭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C.我国应将能源消费结构迅速调整到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一致 D.我国面临着人均能源少,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14、山西能源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有( )

①资源丰富 ②位置适中 ③农业基础好

④开采条件好 ⑤市场需求量大 ⑥劳动力丰富廉价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

高二地理 第2页 共8页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⑥

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15-17题

第三产业

旅游航运 冶金工业

防洪 梯级开发 水电

农业现代化 电力产业 灌溉 养殖

15、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

A.发电 B.防洪 C.养殖 D.梯级开发

16、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 ②增加年径流量 ③改善枯水期水质 ④提高地下水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7、经过综合开发与整治后的田纳西河流域( )

A.根治了洪灾,防洪标准达到千年一遇 B.在田纳西河两岸形成一条“工业走廊”

C.农林牧渔得到迅速发展,但工业发展仍较为缓慢

D.农林牧渔、工业和旅游业都得到迅速发展,但生态环境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18、长江三峡工程的修建,带来的影响是( )

A.长江航运被大坝完全阻断 B.使坝址上游洪水发生机率增加 C.改善了三峡河段的航行条件 D.长江中游平原耕地盐碱化现象加剧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19~21题。 19、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20、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 )

21、我国政府停止开垦小兴安岭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

A.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C.进口木材,成本低 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高二地理 第3页 共8页

22、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 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人均耕地面积广 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水热条件好 D.交通发达

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

130°E

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出现大片出租、出售土地的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3~24题

23、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气候高温少雨 B.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具有肥沃的红壤

24、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 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下列生产模式中,适宜当地发展的是( )

A.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B.发展杉木—果树—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生产 C.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发挥当地的人才优势 D.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

25、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26、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三角州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条件是(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较高的科技水平

C.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27—29题 27、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 A.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28、“西电东送”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图5 B.治理东部地区大气污染

C.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 29、“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 ) A.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B.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D.木材短缺的问题

高二地理 第4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