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2018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湖北省恩施州2018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beb2cc0ac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7

湖北省恩施州2018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

文综历史

24.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

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改变。这说明分封制 A.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B.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C.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 D.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

25.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

出处 《元和四年壶》 《永和钟》 永和四年(公元139年)正月一日戊辰造口口口钟,重口口斤。直(值)钱七千二百。宣用 《延熹钟》 延熹元年(公元158年)造作,口口口成雷口口钟,廿二斤。真(值)钱二千四百。大吉口口富貴宜田家口意口长生 A.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 B.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 C.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 D.私人作坊的生产销售 26.下表是唐宋时期茶叶产地数量变化表(单位:个),从表中可以推出

铭文 元和四年(公元87年),江陵黄阳君作。宜子孙及酒食。吏人得之,致二千石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饮茶习惯日益平民化 C.区域分工渐趋合理 D.奢侈品茶叶更受欢迎

27.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实

有用,与俗儒不同”。李贽这些思想

A.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 D.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

28.据《革命逸史》中记载,维新派的激进分子秦力山曾在义和团运动期间,只身赴天津求见义和团

掌拳大师兄,痛陈变法之利害,结果被义和团斥为“二毛子”(清末称为洋人办事的中国人)。这反映出

A.义和团对清政府革新失去信心 B.普通群众缺乏国家意识 C.西学东渐遭到底层民众的抵制 D.维新派注重发动民众

29.“进人民国之后,中国政体虽已略具西方形式,但一切实质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政治现象反而

更见混乱。”政治现象的混乱导致了

A.袁世凯极力复辟帝制 B.意识领域的激烈斗争 C.国民革命的再度兴起 D.民主化的进程被打断 30.对下图信息的理解最符合史实的是

A.中国日益成为日本的商品市场 B.西方国家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C.美国在中国的影响持续减弱 D.德日两国在中国市场竞争尤为激烈

31.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学杂志和出版社都被纳人国家体制之中。大众传媒通过相对固定的模式,传

播人民群众欣赏喜爱的民族英雄和角色模型。大众传媒的这种变化

A.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不同文化的需求 B.使报纸杂志现实主义色彩浓厚 C.造成建国初期中国文化凋零的局面 D.有助于建国初期社会秩序的重建

32.苏格抗底起初探讨天上的云、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却发现这些东西不是他所能把握的,因为自然

界的事物永远都没有定论。他最后说了一句话:“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民。”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A.把人作为研究对象 B.怀疑人是万物的主宰 C.注重人的道德修养 D.研究的领域已经缩小

33.1848年6月,法国所有成年男子都以直接、秘密的投票方式推选自己的代表。1851年,路易·拿

破仑·波拿巴通过政变上台后,投票原则上是秘密的,但秘密写票间被撤除,选择“不”或弃权都成为不可能。这一变化可以体现出法国当时

A 集权统治得到了拥护 B.代议制被彻底破坏 C.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 D.民主化进程的曲折

34.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

布戒严? 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

A.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C.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 D.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

35.下图反映了1961--1985年苏联消费品工业投资在国民经济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情况。据此可知

这一时期的苏联

A.国民经济呈稳定的发展趋势 B.国民消费力受到了长期抑制 C.国家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D.国民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从秦汉至明清,各种灾害和歉饥就有5079 次。统治阶级为应付灾荒,设置了一些社会保障机构。民间也曾广泛流行着许多自发形成的地区性或行业性的互助团体,它们有的以同一村庄的邻里乡亲为依托,有的以同一姓氏家族为纽带,有的以亲朋好友为网

络,有的以同业人员为单位,构成了一个社会互助救济的民间群体。当互助团体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生育或遭受不可抗拒的灾难时,能及时得到互助团体的救济。

——摘编自王国奇(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初探》

材料二 1931年颁布的《中华苏維埃共和国劳动法》第68条规定,社会保险对于一切雇佣劳动者不论他在国家企业、协作社成私人的企业,不论工作时同之久暂,及付给工资的形式如何,都得施及之。社会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工人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失业、死亡等情况。1931年《劳动法)实施一年以后,由于有些条文规定不符合当时苏区的实际情况,给根据地造成了很大危害,出现了许多私人企业例闭,工人失业,师傅不愿带徒传艺等现象,影响了根据地的生产、运输和市场供应。1933年10月15日,重新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就上述情况做了一定的修改,主要是对某些过高要求做了适当地降低。

——摘编自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注重社会保障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共苏区社会保障政策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15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世纪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状况表 阶段 19世纪初到1833年 状况 初等教育基本没有政府参与,以民办为主,主要有慈善学校、星期日学校和导生制学校等,还有全国贫民教育促进会以及不列颠海外学校协会等教育团体 1833--1870年 英国政府开始对初等教育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主要形式是提供资金、并成立区密院教育委员会,制定相关规定,对拔款进行监督管理,这使得民办学校在教学条件、教学质量、师資来源等方面更规范,更有利于初等教育发展 1870年到19世纪末 英格兰颁布了1870年《初等教育法》,在民办学校不足的地方建立起公办初等教育体系,形成了公立体制和民办体制并存格局。英格生政府通过建立公办学校和制定法律的方式对初等学校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规划 ——整理自刘晓《论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