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实三下《衣物的洗涤》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小学综实三下《衣物的洗涤》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bc59e7069dc5022aaea00fa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活动7《衣物的洗涤》

授课年级: 三年级 教材版本: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了解物品洗涤的基本常识,能使用常用洗涤用品进行衣物的洗涤,能辨认常见纺织品的标识,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一项技术技能,也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之一。安排“衣物的洗涤”这一主题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常用衣物的洗涤,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洗涤常见衣物的方法,了解一些衣物洗涤的小窍门,引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学生学完本主题后,尝试在家庭中主动帮助父母洗涤一些衣物,在上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

本主题安排了“问题与思考”“学习与探究”“实践与体验”“总结与交流”“拓展与创新”五个活动环节。遵循了问题引入——学习实践——体验感受——提升拓展的学习认知规律。目的是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常用衣物的洗涤方法,学会如何使用洗衣机,掌握必备的劳动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实践与体验”环节安排了“手洗衣物”“机洗衣物”“不同织物洗涤的方法”三个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手洗衣物、机洗衣物的常

用工具材料和洗涤步骤,并通过调查了解、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衣物洗涤的小窍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让学生学会手洗衣物和机洗衣物的方法,知道不同织物的洗涤方法不同,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获得丰富的劳动生活经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 二 ) 学情分析

在上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基础上,学生的动手能力已经有了逐步提高,但由于现在的家长“保姆意识”太强,孩子在家“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太高,孩子的动手机会太少了,像洗衣服这样的事情很多孩子只见妈妈做过,自己根本没做过。因此通过《衣物的洗涤》的教学,弥补学生在动手机会上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课时建议: 建议:三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一:“衣物的洗涤”;第二课时完成活动二:“机洗衣物”;第三课时完成活动三:“不同织物洗涤的方法”。

第一课时 手洗衣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手洗衣物,了解手洗衣物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科学洗涤衣物的方法,感受手洗衣物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探究衣物洗涤的注意事项和方法,提高自己洗涤衣物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对衣服洗涤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实践能力。能养成着装整洁的良好习惯,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手洗衣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难点: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洗涤衣物。 三、教学策略建议: 教法建议: 1.课的导入:

教师播放动画片视频,让学生看后找一找大头儿子闹出笑话的原因,初步对手洗衣物的注意事项有一定的感知,从而引出本课课题《手洗衣物》。

2.学习方法:通过调查、观察、交流和动手实践等方式,自觉发现现实生活中洗涤用品的不同用处,掌握洗衣步骤和程序,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和能力。

3.动手实践。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提高洗涤速度和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4.课堂小结:教师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学法建议:

综合实践课实践性很强,要以实践为主。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很少关注自己身边的事和生活问题,似乎这些问题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因此要重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加强劳动观念教育。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 教学资源建议: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洗涤剂、皂类、脏衬衫、食盐、脸盆若干、每组一个晾衣架等。

学生准备:脏衣物、洗衣粉、等。

教学环境建议: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标准:通过讨论手洗衣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衣物洗涤的更加干净的小窍门,并运用到实践中。

引导学生对洗涤衣物的干净程度,晾晒的平整进行评价;也可以从洗涤衣物时的认真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注重学生在动手实践活动中的主动参与,关注对学习实践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别,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多元性以及开放性与自我评价。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5分钟)

(课件出示:大头儿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