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动员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0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备选题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高考总动员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0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备选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ba004042c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f

专题10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备选题库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郝立斯

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或表现方式。文化大体上存在着精神形态(如观念等),实物形态(如器物等),以及实践形态(如生活方式、精神生产、文化产业等)。剥开文化的外壳,我们会发现,深藏其内并持久发生重要作用的是价值观念。

价值观反映一定社会主体的利益和需求,并渗透在文化的各种形态中。价值观作为文化影响力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强烈地影响社会和人的行为。虽然不能把所有文化都归结为价值观念,但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殊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以至于人们在谈论传统文化、文化影响力或文化软实力时,主要是指特定的价值观念。例如,中国古代的孔孟老庄之学之所以今天仍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中国先哲的思想表达了深邃的人伦价值、生活意义、社会理想,这些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散发着恒久的魅力。“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把国家政治价值理念视为国家最重要的软实力,这一观点得到普遍认同。

价值观体现民族和时代的特点,并成为不同民族文化和不同时代文化的最重要特征。一定社会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往往反映不同民族的诉求,受制于特定的时代、制度和实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出现过重视人际和谐、尊重自然等价值观念,至今为人们所重视。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机器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消除了等级制和人身依附关系,既催生了“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培育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都带有民族和时代的印记。

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包括文化在内的一切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实践构成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伴随着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应运而生。当代中国价值观表达了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基本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促进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提倡公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价值观念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文化建设特别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关键在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并取得巨大经济成功的当代中国,需要继续整合东方和西方、传统和现代的优秀思想资源,弘扬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相统一、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相和谐的价值理念。在全球化趋势继续扩展、各国之间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社会文化思潮日益传播的情势下,我们更应大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既使之普及于国民,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也使之贯穿于

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塑造好国家的文化形象。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2月19日,有删节)

1.下列对于“价值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价值观深藏在文化存在的形态和表现方式中,并能够持久发生重要的作用。 B.价值观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反映了所有社会主体的利益和需求。 C.价值观体现民族和时代的特点,成为不同民族文化和时代文化的最重要特征。 D.价值观强烈地影响社会和人的行为,是文化影响力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依据文章第二段的开头“价值观反映一定社会主体的利益和需求”,可知选项B的表述以偏概全,价值观是反映“一定”社会主体的利益和需求,不是“所有”。

【答案】 B

2.关于“价值观”与“文化”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价值观念就是指传统文化、文化影响力或文化软实力,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并得到认同。

B.一定社会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必然反映不同民族的诉求,民族的诉求与时代的局限性都制约着价值观念的形成。

C.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文化建设特别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关键,因此要使之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

D.我国古代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能够散发着恒久的魅力,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价值观念已被人们所认同。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原文第二段中“人们在谈论传统文化、文化影响力或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特定的价值观念”由此可见不能把“价值观”与“传统文化、文化影响力或文化软实力中重要”等同,他们指的是“特定的价值观”。B项,依据文章第三段“一定社会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往往反映不同民族的诉求”,由此选项中“必然”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往往”。D项,依据文章第二段“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中国先哲的思想表达了深邃的人伦价值、生活意义、社会理想,这些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散发着恒久的魅力”可知,原因在于“这些中国先哲的思想表达了深邃的人伦价值、生活意义、社会理想”,而不是“这些价值观念已被人们所认同。”

【答案】 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根据约瑟夫·奈对价值观的理念,国家政治价值理念是一种软实力,也是国家最重要的文化力量。

B.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曾出现过的重视人际和谐、尊重自然等价值观念也带有时代的印记。

C.文化的本质是实践,因此离开实践就产生不了真正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也不例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

D.要塑造好国家的文化形象,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基本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是中国价值观的唯一表达。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选项D无中生有,相应内容在文章的第四段,选项中说“唯一表达”在文中没有根据。

【答案】 D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随着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中东部地区大气颗粒物污染日趋严重,雾霾天气及其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

雾是一种低能见度天气现象,雾的形成过程就是水汽达到并超过饱和状态产生凝结或凝华的过程。霾也是一种低能见度天气现象。霾现象的本质就是气溶胶

【注】

污染,特别是细颗

粒物(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污染。通常情况下,自然界能够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气溶胶,直径在10微米以下,肉眼不能分辨,因此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在特定的大气条件下(如微风、逆温等稳定大气状态下),如果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过多的污染物质,使空气中的气溶胶不断在某一区域聚集致使其浓度过大,产生可见的光散射作用,人们就能感觉到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当其严重到一定程度,即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时,就形成霾。因此,霾的形成需要较为稳定的大气条件和较高的气溶胶浓度。

从雾和霾的定义上,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天气现象,其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和物理条件也显著不同。从物理上讲,雾是液滴,霾是气溶胶,二者的物理状态不同。雾的厚度一般比较小,常见的辐射雾的厚度大约从几十米到一两百米。雾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雾滴浓度分布不均匀,而且雾滴的尺度比较大,从几微米到10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0—20微米,肉眼可以看到空中飘浮的雾滴。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霾与雾不一样,它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雾和霾有时也可以相互转变。当雾中溶解的颗粒物较多时,如果遇到天气条件变化如气温升高导致液滴中的水分蒸发,则雾消散,但若风力较小,较多的气溶胶存在仍可能使能见度低于10千米,此时转变为霾。反之,如果相对湿度上升到超过饱和,霾中的气溶胶则可能吸湿转变为液滴,霾就转变为雾。雾向霾的转变一般发生在日出后,此时气温升高,相对湿度下降;霾向雾的转变多发生在凌晨,由于气温下降而造成相对湿度上升。

雾和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视程影响,雾、霾天气出现时,水平能见度和垂直能见度都较差,容易对交通产生影响,包括地面交通、航运及飞机低空飞行;而且还会

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如使人感觉压抑。二是健康影响,雾和霾的健康影响主要来源于它们含有的有害物质,会诱发或加重疾病。

(有删改)

【注】 气溶胶:大量十分细小的固体或液体粒子,均匀地分布在气体(常为空气)里构成的稳定混合物。

4.下列关于“霾”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霾可以由雾转变而来,气温高风力小时,雾就可能变成霾。 B.霾能使人视野模糊,但人无法直接看到形成霾的细微颗粒物。 C.霾的形成一般发生在日出后,此时气温升高,相对湿度下降。 D.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低能见度天气现象并不一定就是霾。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见原文第四段,应该是“雾向霾的转变一般发生在日出后”。

【答案】 C

5.关于雾霾天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雾霾危害越来越严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B.雾和霾有时也可以相互转变,霾其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雾。 C.雾和霾很相似,但从定义上看却是毫不相关的两种天气现象。 D.雾和霾会对交通和人类健康产生影响,是有害的天气现象。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见原文第三段中“从雾和霾的定义上,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天气现象”,可知B错误。

【答案】 B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雾在形成过程中需要足够的水汽,人在雾中会有潮湿的感觉。 B.霾离不开细微的悬浮颗粒,形成时空气中水汽不起关键作用。 C.霾的厚度比雾要大,且霾边界不明显,呈黄色或橙灰色。 D.雾散射波长较短的光比较多,因而雾看起来呈白色或青白色。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见原文第三段中“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可知D项错误。

【答案】 D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重建良善社会,得靠底层平民

杭州司机吴斌在驾驶大客车的过程中不幸被飞来的铁块砸中,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停稳客车救了一车人的性命,自己却不治身亡。“最美司机”和前不久媒体报道的因救孩子而断腿的“最美女教师”等平民中的伟大人物,让我们在反思这个社会的冷漠和不信任的时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