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中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研究 - 仇晓健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学语文中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研究 - 仇晓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b2e514b767f5acfa1c7cd3b

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了。

那么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呢?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改进: 第一:要编写新的教材。

由以上表格可知,学生对现行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大部分外国文学作品是不认可的,学生不认可就说明这些教材已经不再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要更新。学生的欣赏品位越来越高,教材也应随之改变。不仅要顾及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要注意选文的种类,不能再坚持“欧美中心”论,而要将各种风格的好文章介绍给学生。

第二:要加强城乡的教师培训,共同提高城乡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水平。 高素质的人才,要由高素质的教师来塑造,努力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应高度重视的课题。提高教师素质对提高整个教育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1)、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培养学生具备较高人文精神的前提。

知识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它需要以人为本的教育去适应它,并促进它的发展。因此,当代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由此可知,加强课程与教学的人文教育色彩,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特色。

山东的程翔著文指出:“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核心是教师的现代化;而教师现代化的核心,就是教学思想的现代化;教学思想的现代化,核心就是‘人本思想’”。 [41]上海的程红兵提出,“语文教师的人文素质对学生良好人品的形成,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2]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既重经济,又重精神;既重科学,又重人生;既重教文,又重教人。

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光靠机械性地分析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语文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较强的人文精神。只有如此,才能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之间,自然地流露出个人的精神魅力,才能让学生更自然地受到教师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染,久而久之,使学生能够具备较高的人文精神。反之,教师的人文素养很低,只是在教授课文时才生硬地分析一番,那么,学生接受起来也会感到很蹩脚,不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因此,提高教

21

师的人文素养是培养学生具备较高人文精神的前提。

(2)拓宽教师的阅读视野,能更有效地丰富课堂。

如果一名教师他自身就不爱读书,对外国文学的历史和现状知之甚少,怎么能指望他对外国文学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进而选择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呢?事实上,不少中学语文教师平时很少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更少研究新的文学理论,他们拥有的外国文学知识往往是大学时候课堂上学的那么一点,从当时看已经偏少,从现在看尤显得过时,以这样的外国文学“积累”来“应付”如今的学生,自然显得捉襟见肘。

作为新世纪、新的教育形势下的语文教师,更应该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看似学生的活动多了,教师的空间小了,实际上对教师的知识底蕴要求越来越高了。“能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能了解每个体裁“涉及的有关背景资料”。选修课设置了五个系列,每一个系列都有较高的阅读、鉴赏或运用的要求,不难看出,新教材的文化含量增大了。要完成好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自身就要研究透文本,对文本涉猎的内容,对与之相关的常识、文章都要有所了解。对文学领域出现的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也要掌握,对流行的新的外国文学作品更要熟悉,并把其中优秀的文章及时介绍给学生。只有这样,教学时才能轻松自如,从容不迫,达到我们所欣赏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宽广的阅读视野下,必定会产生灵活的课堂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这时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定会是精彩的。

(3)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增强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 中国文化传统的心理积淀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一种因循守旧的习气。多数中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其创新思维往往很难自觉形成,这就更要加强教师在创新教育实践中的 “导创”作用。因为外国文学作品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外国文学教师能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方面较好地发挥作用。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教师的批判意识和创新激情,是学生最直接、最重要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从不断提高自我和学生的高度去学习、探索、创新,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批判与创新的素质和能力。“一方面,要能随时把所教知识的最新成果以及学术界正在争辩的论题融进教学内容中去;另一方面,要身体力行地站在批判与创新的最前沿去启发学生和开拓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具有怀疑、挑战与开拓性,首先教师自己就要具有怀疑、

22

挑战与开拓气质。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或是只会搬弄一些过时的理论观点,这样的教师势必不受学生欢迎,也难以激发学生的批判与创新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结合自己的科研,采取一些与课本、权威不同的角度、方法,或针对疑点、难点提出一些个人见解。外国文学课程本身充满审美的愉悦,通过教师带有批评性、创造性的导读,会更加充满生气。”[43] (三)课改地区与非课改地区语文教材选文分析

尽管2000年的新教材较以前的语文课本,在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文上有了很大突破,但它依旧是在传统的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编写的教材,并不是尽善尽美的。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2001年6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2003年4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制定完成。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各个实验区开始使用新的语文教材,这些教材是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选完成的,而非实验区依旧使用2000年出版的教材。实验区的教材种类多样,在此只选取以下几个样本作以比较。 1、选文数量的比例

(1)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高中教材的选文总量是304篇,入选教材的外国文学作品58篇(其中初中部分39篇,高中部分19篇),占总选文量的19.1%。 (2)(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高中教材的选文总量是303篇,入选教材的外国文学作品65篇(其中初中部分35篇,高中部分30篇),占总选文量的 21.1%。

(3)广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教材的选文总量是128篇,入选教材的外国文学作品15篇,占总选文量的12%。

(4)(鲁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教材的选文总量是87篇,入选教材的外国文学作品21篇,21占总选文量的24.1%。

(5)(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高中教材的选文总量是230篇,入选教材的外国文学作品30篇,占总选文量的13%。

由以上的统计数据可知,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所编辑的课本,对外国文学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外国文学作品的入选比例比2000年版人教社教材平均提高了4个百分点。其中人教版、苏教版、鲁教版的教材变化比较大,外国文学的入选比例均在20%左右,鲁教版最高,达到了24.1%,比前一版教材高出10%左右。可见,各个实验区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多样文化对当代中学生整体

23

知识结构、人格塑造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异域文学作品入选量的加大,将更大可能地扩大学生的视野,开阔胸襟,在欣赏更多国家的作品时,学会尊重多样文化。 2、选文内容的变化

2000年秋季推广的中学语文教材,选文内容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实验区的教材在内容上则有了更大的突破。综合来看,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所入选的外国文学作品,已经完全摆脱了人教版的束缚。

(1)选文篇目比较新。如苏教版教材高中部分,出现了许多新篇目,有《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德]马克思)、《 获得教养的途径》([瑞士]赫尔曼·黑塞)、《 奥德赛(节选)》([希腊]荷马)、《寂寞》([美]梭罗)、《像山那样思考》([美]奥尔多·利奥波德)、《最后的常春藤叶》([美]欧·亨利)、 《敬畏生命》([法]阿尔贝特·史怀泽)、《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苏联]肖洛霍夫)、《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德]海因里希·伯尔)、《安妮日记(节选)》([德]安妮.弗兰克)、《东史郎日记(二则)》([日本]东史郎)、《品质》([英]高尔斯华绥)、《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俄]普希金)、《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节选)》(帕斯卡尔)、《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德]康德)、《论厄运》([英]培根)、《不自由,毋宁》([美]帕特离克·亨利)、《奥林匹克精神》([法]顾拜旦)、《科学中的美与求美》([美]钱德拉塞卡)、《走在科学之前》([苏联]霍金)、《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法]雨果)、《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西班牙]塞万提斯)、《日本的庭院》([日]室生犀星)、 这些都是以前作品没有的。再如(鲁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入选的21篇外国文学作品中有《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乔治·桑)、《悼念乔治·桑》(雨果)、如(卡夫卡)、《罗曼·罗兰》(节选)(茨威格)、《永别了,武器》(海明威)、《西西弗的神话》(加缪)、《母亲颂》(米斯特拉尔)、《贝多芬百年祭》(萧伯纳 )、《论无性造人》(托马斯)、《镭是一种恐怖物质》(比埃尔·居里) 、《外国诗三首(公园里/雅克·普雷韦尔、当你老了/叶芝、小花/普希金)》、《黑洞旅行》(霍 金)、《金字塔感言》(夏多布里昂)15篇新作品。其它版本的教材与之类似,新篇目占了大部分。在这些新作品中,有的是新作家新作品,但更多的是老作者新作品,如卡夫卡的《梦》,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等。这些作品的入选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同时不同版本的入选作品也不尽相同,各有特色。

(2)作品题材新。突破了只注重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局限,注意多方位地介绍外国文学中的优秀作品。虽然2000年版的教材已经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