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毕业设计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毕业设计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a11f04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0

西京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3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的构成

2.3.1 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信贷风险管理机制能够对借贷风险进行识别,度量,管理及控制。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这一机制来对借贷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分析,度量和控制。它在对风险发生转移的同时还能使得借贷风险最小化和商业银行利益最大化。 2.3.2 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的构成

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借贷风险测评系统,借贷风险控制系统,以及借贷风险预警系统和借贷风险化解系统。

一是借贷风险测评系统。银行在处理信贷业务时,必须先识别信贷风险,这是信贷管理的基础更是核心步骤,商业银为了合理地度量信贷风险而产生了信贷评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信贷风险的识别和信贷风险的度量。

信贷风险识别主要是对各种信贷风险进行判别,并找出产生这些风险的原因,而信贷风险度量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评价风险的程度以及危害。

二是信贷风险控制系统。信贷风险控制系统是指评价某一预测风险之后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控制信贷风险,它是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让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才能有机会去化解风险。

三是信贷风险预警系统。信贷风险预警系统是指商业银行在全面了解借贷者的宏观及微观的经济条件后,结合当下的社会经济政策,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分析出贷款损失的程度。

四是信贷风险化解系统。银行的信贷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信贷业务的发生,就必将会出现信贷风险。即使在业务进行时对信贷风险进行了准确的识别、预测和控制,也不能避免信贷风险的产生。他只能尽量避免不利影响,将损失降到最低。即使如此,信贷风险化解系统依然对商业银行有重大的作用。

8

西京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3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

中国银监会在2016年2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商业银行2015年度第四季度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2744亿元,比较上季度末增加881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则是1.67%,比较上季度末上浮0.08个百分比。

根据数据显示,2015年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为74.9万元,其中属于正常类贷款余额的为72万亿元,而关注类贷款余额为2.89万元,按照监管规定,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都属于正常贷款,次级,可疑和损失为不良内贷款。

2015年中国银行业利润增长有所趋缓,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5926亿元,同比增长2.43%,与此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字长负债情况也已经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度四季度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境外的本位币资产总额为199.3万亿元,同比增长15.7%,负债总额为184.1万亿元,同比增长15.1%.

在支持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民生工程方面,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四季度末,银行金融机构涉农余额为26.4万亿元,同比曾涨11.7% ,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23.5万亿元,同比增涨13.3% ,用于信用卡消费,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贷款同比分别增涨21.5% 和58.9% 。

3.2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我国商业银行规模在不断扩大,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也在不断上升,从总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呈现出健康发展的状态,但是银行依然存在着一些潜在的信贷风险,这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重要部分。如果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水平低的状态一直持续下去,得不到有效的解决,那么将阻碍银行的持续发展基础,会将多年来银行改革的成果功亏一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3.2.1 银行内部工作人员信贷风险意识薄弱

即使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脚步正在逐渐加速,但是我国银行工作人员还是受到传统银行经营观念的束缚,尽管自身所在的银行已经经过改革,但是他们的观念并没有随着银行改革的脚步前进,没有树立起正确市场经济观念。已然,他们也不会完全跟随银行经营规则来办事,这就导致了众多信贷违规案例,银行的呆账和坏账情况更是时常发生。例如有些借款者跟银行工作人员交情好,要求工作人员给他们发放贷款,而这些工作人员在忽视借款人的资信同时,把贷款发放给他们。这就导

9

西京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致了一些借款人的资信与贷款不符的现象,使得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加剧。 3.2.2 没有健全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

信贷风险的隐蔽性导致了商业银行不能直观的对信贷风险进行认识与控制。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要用一定的指标体系来反映信贷风险。然而目前,各商业银行都面临着经营的压力,使得它们在处理银行业务时,只关注业绩而忽略了信贷风险的控制。现在的商业银行大多存在着存货比例的失调和大量的不良贷款。这些都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不健全,不能运用统计分析机制来分析数据,而是通过层层统计对数据进行加总,而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数据被上报错误的现象,这就致使信贷风险预测结果不能真实反映。 3.2.3 没有稳定的信贷人员队伍

在这金融市场繁荣的时代,很多工作人员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出现频繁换工作单位的理念,尤其是银行工作人员。有些发展比较好的银行用高额的薪酬和福利来招聘那些高素质的银行工作人员,在银行工作人员流动异常频繁的情况下,使得银行经营出现各方面的问题,银行信贷人员流动,使得银行客户管理受到阻碍,不仅使客户资金的持续受到影响,更严重的会使银行流失大量的客户。

10

西京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4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影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因素有多方面,从总体来分析主要受到社会,企业和银行自身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4.1社会因素

从社会因素来分析,商业银行经营成果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我国社会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法律制度。

首先纵观我国社会环境,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形的时期,而人们对于市场这一观念还不能充分理解,信用观念也很浅薄。这些可以从商业银行经营业务中可以看到,客户在商业银行办理业务时,往往不能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自已的信息,尤其是在开展信用交易时不但不够诚实,有时还不能够履行自己的义务,不按照信用规则办事,而这些原因正是形成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

4.2企业因素

影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更离不开信贷企业的影响。首先,企业必须要有主动还款的意愿,并且能够在负债期间主动完成对银行的各项义务。再次,企业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通过对自身企业的经营而产生的经营利益和利润来偿还债务,或者也可通过出售某项资产来偿还债务。总之,企业必须要有能力偿还银行债务。最后就是企业的资产实力,当一个企业出现资不低债的局面时,该企业将会存在着很大的信用风险,银行向企业借款时,往往是通过衡量企业资产来确定贷款数量。

4.3银行因素

银行信贷风险的高低经常受到银行自身经营管理的影响,所以,银行必须要有较强的财务分析能力。银行对企业发放贷款首先必须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为企业发放适合标准的贷款。但是,银行所分析的是企业贷款前的经营成果,并不代表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和企业所在整个行业的发现局势。所以,拥有一个健全的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只重视贷款前期的调查,而对于事后的防范与控制关注甚少。所以银行必须激励员工增强风险意识和对信贷风险的防范意识。现如今,银行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时不仅在决策贷款时失误,还利用人际关系为借款人有意识的发放不良贷款,比如人情贷款和违规贷款等,这都对银行信贷风险有着直接负面的影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