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期末考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运动训练学期末考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9b94ef45fbfc77da269b18e

17、优秀运动员在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训练负荷始终保高水平区间起伏的阶段是( )

A.基础训练阶段 B.专项提高阶段 C.最佳竞技阶段 D.竞技保持阶段

18、对跳水、乒乓球、拳击等技术主导类项群中的表现难美性、隔网对抗性、格斗性项目,在难备时期的开始阶段,应将训练的主要精力主要放在( ) A.发展体能 B.发展新技术

C.巩固原有技术 D.发展新战术

19、在运动训练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我国学者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周期训练理论 B提出超量恢复理论

C.建立项群训练理论 D.建立一般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两个理论层次 20、运动技术在不同项群项目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运动技术起决定作用的项目是( )

A跳高 B.标枪 c跳水 D.跨栏 21、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要体现在( A.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 B.运动员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C.运动员在训练令表现出来的运动水平 D.运动员参加比赛所获得的名次

22、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实施有效控制的必备条件是( )

A.制定训练计划 B激励运动员训练动机 C.提供社会保障 D收集训练信息 23、提高乳酸供能能力的主要训练方法是( ) A.重复性循环训练方法 B.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 C.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 D.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 24、“立定三级跳远”的这一练习手段属于( ) A.等长性收缩训练 B.超等长收缩训练 C.等张性收缩训练 D.等动性收缩训练

25、下列对于影响运动技术形成发展的因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运动技术的合理性依赖于于肌肉群的协调程度

B.动作幅度主要取决于人体关节的结构

C.竞赛规则只对竞技战术起作用,与运动技术没有关系

D.运动员动作技能储存越多,越容易掌握新的技术动作 26、为培养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战术能力,应更多的采用(

A.实战训练法 B.完整训练法 C.加难训练法 D.模拟训练法

27、运动员在竞技保持阶段训练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运动员( ) A.保持心理稳定性 B.参加大量比赛

C.提高专项技战术 D.学习训练理论

28、在一个完整的训练大周期里,训练准备期与竞技状态变化相对应的阶段是( )

A.获得阶段 B.相对稳定阶段 C.暂时消失阶段 D.恢复阶段

29、运动员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若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其表现形式是( ) A.运动员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竞技体育管理

30、从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看,乒乓球属于的项群是( ) A测量类 B得分类 C命中类 D制胜类

31、根据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各构成要素发展的非衡状态,以及要素之间的代偿

作用,提出的训练学理论是( ) A.木捅理论 B高原现象 C.竞技能力均衡结构特征 D.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32、优秀运动员运动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机体部分的调节及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的支配容易按固定模式进行,为了打破这种定型需要采用( ) A.波浪式增加负荷 B.跳跃式增加负荷 C.直线式增加负荷 D.阶梯式增加负荷

33、运用间歇训练法发展运动员的无氧乳酸供能能力,若采用跑的手段其负荷常

用:( )

A.95%以上强度 B.80%—90%的强度 C.距离50米 D.距离100米

34、径赛运动员做高抬腿跑,小步跑练习主要是为了提高( A.速度 B.最大力量 C.耐力 D.灵敏

35、我国跳水界根据运动员少年时期体重轻、心理负荷小的特点,跃进式的发展难度技术,这是有效的处理了( )

A.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 B.特长技术和全面技术的关系 C.规范化和个体差异的关系D.合理的内部机制和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 36、运用模拟训练法时,尽量要求模拟训练的场馆大小相似于比赛场馆,这是追求( )

A.物理相似 B.模糊相似 C.数学相似 D.几何相似 37、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是( ) A.先天遗传 B.生活环境改变 C.社会发展 D.运动训练

38、在大周期训练准备阶段的初期,运动负荷安排的重点应以提高练习的( ) A.密度为主 B.强度为主 C.难度为主 D.数量为主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答:从不同实践过程看,竞技体育包含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部分

2、简述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答:(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 (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5)促进社会和竞技的迅速发展; (6)诽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3、简要说明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 答:(1)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 (2)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

(3)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

4、简述身体形态在运动员体能中的重要意义? 答:身体形态在运动员体能中的重要意义在于:

(1)一定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相应的生长发育水平、机能水平和竞技能力水平。

(2)不同项目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是不同的。

(3)不同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素质的发展。 5、年度训练过程中负荷的安排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全年训练负荷的量度是不断变化的,安排时力求在重要竞技性比赛时,运动员机体处于能表现出最高强度状态;

(2)全年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与安排,应与运动员机体状态的周期性变化相适应;

(3)遵循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首先加大负荷量,在此基础上,逐渐提高负荷强度。

(4)应高度重视负荷后的恢复,使训练负荷带给机体的疲劳及时得到消除,并出现超量恢复,以获得更大的训练效应。

6、简要说明周期安排原则的科学基础 答:(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 (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 (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 7、力量训练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答:(1)负重抗阻练习,如运用杠铃、壶铃、哑铃等训练器械。

(2)对抗性练习,如双人顶、推、拉等,依靠对抗双方以暂短的静力作用发展力量素质。

(3)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如使用拉力器,拉橡皮带等,依靠弹性物体变形而产生的阻力发展力量素质。

(4)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利用力量训练器械,可以使身体处在各种不同的姿势(或坐、或卧、或立)进行练习,可直接发展运动员所需要的肌肉力量,使训练更有针对性。使用力量训练器,还可以减轻运动员的心理负担,避免伤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