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 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乡村与城镇第22讲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21届新高考 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乡村与城镇第22讲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9af3eae83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f

口规模在全国的相对地位下降,说明该城市可能经历了传统产业衰落、外来劳动力减少的过程,其后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第5题,甲城市从小城市发展为经济实力处于全国顶级位置的大城市,仅依靠传统制造业是很难达到的;乙城市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人口数量指数和用地面积指数基本稳定,这说明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属于潜在收缩型城市;丙城市的人口数量指数减小,但经济总量指数增加,在我国高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城市化水平仍会有所提高;结合材料分析可知,丁城市的三个指数均降低,一般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厂矿倒闭或效益低下,形成大量的闲置土地、设备等。

答案:4.C 5.D

(2020·河南中原名校联盟联考)随着我国农业人口大量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乡村“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基于此,我国多地行政部门规划提出“合村并居”理念,即在适当的位置选地,建设高密度村居,采用增加绿地、广场以及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来降低高密度建筑的负面影响,以此来营造绿色的现代化宜居场所。据此回答6~7题。

6.“合村并居”的理念,限制了乡村的( ) A.服务种类 C.用地规模

7.“合村并居”的实施,可以( ) A.优化乡村用地结构 C.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D.促进乡村竞争 B.服务等级 D.人口流动

解析:第6题,由“建设高密度村居”,可判断合村后会大大减少住宅用地,故可限制用地规模。“合村并居”将几个邻近的乡村整合成一个乡村,所辖人口变多,加之基础设施的完善,新乡村的服务种类会增多,服务等级也会得到提升。第7题,“合村并居”通过高密度安置农户,会减少对农村周边耕地的占用,也能重新利用原来闲置的土地,故可优化乡村用地结构。合村是把几个小乡村合并,没有增加区域内的乡村人口,故人口密度、比重变化不大;合并后成为一个整体,降低了乡村之间的竞争。

答案:6.C 7.A

(2020·龙岩模拟)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选取人口(非农业户籍人口)、经济(人均GDP)、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社会(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个特征要素来研究城市化的发展情况。下图示意1985-2012年京津冀地区城市化整体年均增长率统计。读图回答8~10题。

8.此时期,京津冀地区城市( ) A.人均GDP波动下降 B.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 C.非农业户籍人口呈上升趋势 D.城市建成区面积2004年达到最大值

9.京津冀地区城市主要特征要素在某些时段发生突然快速增长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基础设施完善 C.生态环境改善

B.技术水平提高 D.国家政策实施

10.根据四个特征要素的年均增长率差异判断,京津冀地区的城市( ) A.非农劳动力过剩 C.居民购买力停滞

B.土地供应紧张 D.交通快速发展

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非农业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虽然呈波动趋势,但都大于0,说明非农业户籍人口呈上升趋势,C对;经济(人均GDP)和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率都大于0,所以人均GDP应该是增长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也是逐年增长的,2012年达到最大值,A、D错;图中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能反映商业的情况,不能反映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B错。第9题,基础设施完善、技术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等需要较长时期,不会引起人口、土地、经济和社会等的年均增长率突然增加,A、B、C错;国家政策的实施,会使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大幅增加,开发区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能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引起人口、土地、经济和社会等的年均增长率突然增加,D对。第10题,图示土地年均增长率始终大于0,说明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用地量增多,但2001-2012年土地年均增长率下降最大,最可能是因为土地供应紧张,B对;图中经济年均增长率远大于人口年均增长率,说明经济发展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非农劳动力过剩说法错误,A错;图中社会年均增长率均在10%以上,说明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加,C错;图中信息并不能直接反映交通发展状况,D错。

答案:8.C 9.D 10.B

(2020·成都一诊)下图是我国1998-2008年城镇人口增长折线图与住宅投资增长柱状

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图示期间我国( ) A.城镇住宅投资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C.农村住宅投资持续减少 D.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12.图示期间城镇发展,使我国( ) A.城市等级提高,数量减少 B.步入逆城市化阶段 C.城市数量增加,分布均匀 D.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解析:第11题,从图中信息看城镇住宅投资年平均增长率一直为正,说明城镇住宅投资持续增加,A对;城镇人口增长率一直为正值,说明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B错;图中看不出农村住宅投资持续减少,C错;城镇人口增长率一直为正值,说明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增加,D错。第12题,图示期间城镇人口增长率一直为正值,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属于城市化阶段,使我国城市等级提高,数量增加,A错;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仍然是城市化阶段,B错;城市数量增加,但并不代表分布均匀,C错;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D对。

答案:11.A 12.D

(2020·北京西城区模拟)“城市绿心”指在城市中央或多个城市组团围合起来的绿色空间,通常兼顾有多种自然或人工绿地、水域、湿地等类型。从2013年至今,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一直致力打造“中国绿心”。据此回答13~14题。

13.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打造“中国绿心”的优势条件是( ) A.湘、鄂、皖之间,居全国中心位置 B.位于阶梯交界处,山林茂密 C.“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 D.城市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

14.图示“城市绿心”的生态效益表现在( ) A.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园艺业增加收入 B.促使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 C.通过城乡间热力环流改善空气质量 D.增加周边居民的休憩场所

解析:第13题,根据图示,“中国绿心”位于湘、鄂、赣之间,A错;“中国绿心”位于第三级阶梯,并没有处于阶梯交界处,B错;“中国绿心”主体由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组成,形成“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C对;“中国绿心”所在区域的农村人口较多,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人口应小于农村人口,工业不发达,D错。据此分析选C。第14题,结合上题可知,该“城市绿心”主体由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组成,形成“一江、两湖”流域。该绿心主要是乡村、田园风光,周边是城市群,绿心是江、湖组成的湿地主体,建设绿心可以通过城乡间热力环流改善空气质量,缓解周边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调节区域小气候,C对;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园艺业增加收入属于经济效益,A错;建设绿心旨在让城乡协同发展,使城市生活质量提高,目前城市提供的服务、就业、收入等远好于乡村,故该现象不会促使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这也不是生态效益,B错;增加周边居民的休憩场所不属于生态效益,D错。据此分析选C。

答案:13.C 14.C

(2020·赣州模拟)下图表示四类资源型城镇的发展历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

15.关于四类城镇发展现状的分析,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