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教育心理学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88c162eed630b1c59eeb56f

《教育心理学》复习

一、 名词解释

(黑括号是没要求的,但大家要看一下,所以没去掉以防填空选择涉及到)

1、 同化与顺应:这是皮亚杰提出的关于学习相互作用的两种方式。同化是个体在反应和作

用于环境(即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使客体(外界事物)纳入已有认

知结构或行为模式的过程。顺应是个体在其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已不 能使新的经验同化时,便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 的过程。

2、最近发展区:是维果茨基提出,指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

的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3、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是埃里克森提出的一种理论,认为人格发展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

响和制约,并阐释了个体一生各个阶段的发展。但他过分强调本能,相对忽视高级心理在发展中的作用。】

【4、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一种智能理论。他认为,传统的智能

论过于狭窄,局限于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方面,忽略了对人的发展具有 同等重要性的其他方面,因此他提出,人至少有八项智能:语言智能、 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5、学习风格: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

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认知风格: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

6、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7、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指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

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该效应又分为自我应验效应和维持性期望效应两类。】

8、专家型教师:指从教15年以上,具有教学专长的教师,他们具有丰富合理的知识结构、

高效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9、学习的联结说:是桑代克提出的,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无需

观念作媒介),学习的过程是通过盲目的尝试和错误的渐进过程。】

10、替代性学习:(班杜拉)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替代性强化:(班杜拉)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11、正强化:(斯金纳)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负强化:(斯金纳)能够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12、发现学习:(布鲁纳)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

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

有意义言语学习:(奥苏贝尔)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合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

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13、潜伏学习:(托尔曼)人或动物在无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学习。

1

【14、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先于某种教学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用以帮助

学生更有效地同化、理解新的学习内容。】

【15、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指学习者自发的将情感和认知等方面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结

合学习者的自我评价进行自由学习,使其行为、态度、人格等获得全面发展。】

16、建构主义: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

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 活动之中完成的。

【17、情境性学习:在情境化的活动中完成的学习,它包括四个基本特征:真实的任务,情

境化的过程,真实的互动合作和情境化的评价方式。】

【18、认知学徒制:(布朗等人)知识经验较少的学习者在专家的指导下参与某种真实性活

动,从而获得与该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

【19、支架式教学:(建构主义者)教师或其他助学者和学习者共同完成某种活动,为学习

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而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动。】

2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存在一个最佳水平,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学习活动

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一般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

21、自我效能感:对自己完成某件事情的能力的信念。

【22、陈述性知识:是能用词汇或其他符号系统表述的知识,用来解释“是什么”的问题。】 23、程序性知识: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完成任务的能力,用来回答“怎

么办”的问题。

24、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5、练习中的高原现象: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中 ,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会出现进步暂时

停顿阶段现象。他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而不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

【26、问题解决:一般是指形成一个新的答案,超越过去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而产生一个解

方案。(书后:是指问题解决者面临问题情境而没有现成方法可利用时,将已 知情境转化为目标情境的认知过程。)

27、功能固着:指一个人看到某一制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他的其他新用途,

如果初次看到的用途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用途。

28、酝酿效应:有时候学习者尽力去解决一个复杂的或需要创造性思考的问题时,无论多努

力,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在这种时候,暂时停止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可能就会对问题解决起到关键作用。这种暂停就是酝酿效应。

29、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复杂的方案。】

30、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2

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具有两个独立但有相互联系的成分:一是对认知过程的

知识和观念(存储在长时记忆中);二是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存储在工 作记忆中)。

【31、精加工策略:指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

深层加工策略。

32、社会规范学习:是指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外在的行为要求内化为自己

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及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它是个体逐步积累社会行为标准、规则,将其内化为个人意识,从而约束个人行为,使个体适应社会生活。】

3

思考题

1、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2、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3、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对中小学教育的影响。 4、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5、 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6、 比较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

7、 比较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8、 比较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9、 简述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及智慧技能的四个层级。

10、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及其教育意义。

11、不同的归因对学生的学习有何影响?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12、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有哪些? 13、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4、简述加里贝林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五阶段理论。 15、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6、简述迈克卡(Mckeachie)的学习策略的具体内容。 17、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8、针对某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谈谈如何进行矫正。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