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三模考试卷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山东省济南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三模考试卷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798227a4a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a

山东省济南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三模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草原中,羊吃草、狼吃羊…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动、植物外,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必须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B.狼的数量增减只与羊的多少有关,与草的数量无关 C.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写成:阳光→草→兔→狼 D.在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中,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答案】A

【解析】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A正确;由题干可知:草→羊→狼构成一条食物链,狼和羊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羊的数量会影响狼的数量;草和羊之间也是捕食关系,草数量的多少会影响着羊的数量,草数量减少会导致羊的数量减少,狼由于吃不到食物而导致数量减少,因而草的数量也会间接影响到狼的数量,B不正确;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起点应为生产者,而不是阳光,C不正确;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所以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不是最强的,D不正确。

2.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能改变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详解】

A.生物能影响环境,如人类将未处理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易对地下水产生不利影响,故A错误。 B.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适应干旱缺水的荒漠环境。因此体现的是生物能适应环境,故B正确。 C.生物能改变环境,如蚯蚓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故C错误。

D.生物依赖一定的生存环境,生物可以影响环境,生物受环境的制约,因此生物与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这是一道关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典型题目,注意积累。 3.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只可通过一种途径排出的是( )

B.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与环境无关

A.尿素 B.多余的水 C.二氧化碳 D.无机盐 【答案】C

【解析】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只可通过一种途径出的是二氧化碳,C正确。

4.2018年8月20日,受台风“温比亚”影响,我市寿光连降暴雨,加之上游泄洪,当地出现河水倒灌,村庄被淹的严重灾情,蔬菜大棚中的果蔬因水涝而死。下列有关果蔬死亡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法进行光合作用B.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C.无法进行蒸腾作用D.无法进行吸收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是: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能量。 【详解】

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我市寿光连降暴雨暴雨,加之上游泄洪,当地出现河水倒灌,村庄被淹的严重灾情,这样使种植果蔬的土壤的氧气过少,根无法呼吸,导致死亡,可见B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

5.人类吃的牛肉来自于以玉米为饲料的牛,则在此食物链中,牛和人分别扮演的角色依次为( ) A.生产者、初级消费者 B.生产者、次级消费者 C.分解者、次级消费者 D.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答案】B 【解析】

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消费者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有机物,以玉米为饲料的牛是初级消费者。人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人吃的牛肉,属于次级消费者。 6.下列营养成分中,最先被吸收的是( ) A.麦芽糖 【答案】D

B.葡萄糖

C.维生素

D.无机盐

【解析】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淀粉、脂肪、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小分子物质,不经过消化就能被吸收。在消化道中,口腔只能初步消化淀粉,无吸收功能,食道即无消化功能也无吸收功能,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但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最早被吸收的是无机盐。 【点睛】

知道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终产物:淀粉→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和甘油。 7.图示为大豆种子萌发一直到成熟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B点开始的 B.AB段时植物的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 C.BC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始终大于呼吸作用 D.BC段大豆即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表示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长成植物体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会减少,幼苗长成植物体过程中有机物会增多,所以图中曲线应该是先降低后升高。 【详解】

A、据图可知,AB段植物的种子没有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从B点开始长出幼叶,在光照下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故A正确;

B、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旺盛,将储藏在子叶或胚乳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所以种子萌发时,有机物的含量逐渐减少,即图中AB段,由于AB段没有叶,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B段时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故B正确;

C、BC段大豆即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但是并不是光合作用始终大于呼吸作用,如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C错误;

D、大豆长成幼苗后,在BC段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故D正确。 【点睛】

掌握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即可解答。

8.下列关于某杀虫剂杀虫效果的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一项是 A.杀虫剂使用之后害虫产生抗药性强的变异 B.杀虫剂出现之前害虫存在过度繁殖的倾向 C.杀虫剂使用之后抗药性弱的个体被淘汰 D.害虫通过生存竞争实现了自然选择 【答案】A 【解析】

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进行了选择,具有抗药性的害虫生存下来,并且进行大量繁殖。 9.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最短的食物链是:甲→己→戊 B.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甲 C.乙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D.戊和丁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既包括生物部分又包括非生物部分。 【详解】

图中食物链有:甲→乙→丙→丁→戊、甲→己→戊、甲→己→丁→戊,因此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是甲→己→戊,A正确;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自于太阳能而不是甲,B错误;甲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C错误;该食物网中,由于戊以丁为食物,戊与丁是捕食关系,同时它们以己为食,也有竞争关系,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