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经典之温病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四大经典之温病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75d49c0e87101f69e3195e5

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脉浮洪躁甚者,白虎汤主之;脉沉数有力,甚则脉体反小而实者,大承气汤主之。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阳明温病,脉浮而促者,减味竹叶石膏汤主之。

2.阳明温病中下法的运用

阳明温病,诸证悉有而微,脉不浮者,小承气汤微和之。 阳明温病,汗多谵语,舌苔老黄而干者,宜小承气汤。

阳明温病,无汗,小便不利,谵语者,先与牛黄丸;不大便,再与调胃承气汤。

阳明温病,面目俱赤,肢厥,甚则通体皆厥,不螈 ,但神昏,不大便,七、八日以外,小便赤,脉沉伏,或并脉亦厥,胸腹满坚,甚则拒按,喜凉饮者,大承气汤主之。

阳明温病,纯利稀水无粪者,谓之热结旁流,调胃承气汤主之。

阳明温病,实热壅塞为哕者下之。连声哕者,中焦;声断续,时微时甚者,属下焦。

阳明温病,下利谵语,阳明脉实,或滑疾者,小承气汤主之;脉不实者,牛黄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

温病三焦俱急,大热大渴,舌燥。脉不浮而燥甚,舌色金黄,痰涎壅甚,不可单行承气者,承气合小陷胸汤主之。

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增液汤主之。服增液汤已。周十二时观之,若大便不下者,合调胃承气汤微和之。

3.阳明温病“下之不通”诸证的证治

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

新加黄龙汤主之。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导赤承气汤主之。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牛黄承气汤主之。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增液,再不下者,增液承气汤主之。

4.阳明温病中发斑、发疹的治法与禁忌

阳明斑者,化斑汤主之。

阳明温病,下后疹续出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大青叶、元参、丹皮汤主之。

斑疹,用升提,则衄,或厥,或呛咳,或昏痉,用壅补则瞀乱。

斑疹阳明证悉具,外出不快,内壅特甚者,调胃承气汤微和之,得通则已,不可令大泄,大泄则内陷。

阳明温毒发痘者,如斑疹法。随其所在而攻之。

阳明温毒,杨梅疮者,以上法随其所偏而调之,重加败毒,兼与利湿。 阳明温病,斑疹温痘、温疮、温毒,发黄、神昏谵语者,安宫牛黄丸主之。

5.温病燥热与小便不利的治疗禁忌

阳明温病,不甚渴,腹不满,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 者,必发黄,黄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阳明温病,无汗,或但头汗出,身无汗,渴欲饮水,腹满舌燥黄,小便不利者,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阳明温病,无汗,实证未剧,不可下,小便不利者,甘苦合化,冬地三黄汤主之。

温病小便不利者,淡渗不可与也,忌五苓、八正辈。

温病燥热,欲解燥者,先滋其干,不可纯用苦寒也,服之反燥甚。

6.阳明暑温水结在胸的证治

脉洪滑,面赤身热头晕,不恶寒,但恶热,舌上黄滑苔,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便闭者,阳明暑温,水结在胸也,小陷胸汤加枳实主之。

7.中焦湿热病(暑温、伏暑、湿温)的证治

阳明暑温,脉滑数,不食不饥不便,浊痰凝聚,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干姜、大枣、甘草加枳实、杏仁主之。

阳明暑温,湿气已化,热结独存,口燥咽干,渴欲饮水,面目俱赤,舌燥黄,脉沉实者,小承气汤各等分下之。

暑温蔓延三焦,舌滑微黄,邪在气分者,三石汤主之;邪气久留,舌绛苔少,热搏血分者,加味清宫汤主之;神识不清,热闭内窍者,先与紫雪丹,再与清宫汤。

暑温伏暑,三焦均受,舌灰白,胸痞闷,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出溺短者,杏仁滑石汤主之。

卷三〃下焦篇

1.“复脉辈”诸方的证治

一、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邪在阳明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

二、温病误表,津液被劫,心中震震,舌强神昏,宜复脉法复其津液,舌上津回则生;汗自出,中无所主者,救逆汤主之。

三、温病耳聋,病系少阴,与柴胡汤者必死,六、七日以后,宜复脉辈复其精。

四、劳倦内伤,复感温病,六、七日以外不解者,宜复脉法。

五、温病已汗而不得汗,已下而热不退,六、七日以外,脉尚躁盛者,重

与复脉汤。

六、温病误用升散,脉结代,甚则脉两至者,重与复脉,虽有他证,后治之。

七、汗下后,口燥咽干,神倦欲眠,舌赤苔老,与复脉汤。 八、热邪深入,或在少阴,或在厥阴,均宜复脉。

九、下后大便溏甚,周十二时三、四行,脉仍数者,未可与复脉汤,一甲煎主之;服一二日,大便不溏者,可与一甲复脉汤。

十、下焦温病,但大便溏者,即与一甲复脉汤。

十三、热邪深入下焦,脉沉数,舌干齿黑,手指但觉蠕动,急防痉厥,二甲复脉汤主之。

十四、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 大动,甚则心中痛者,三甲复脉汤主之。

二十九、热入血室,邪去八、九,右脉虚数,暮微寒热者,加减复脉汤,仍用参主之。

加减复脉汤方(甘润存津法)

炙甘草(六钱) 干地黄(六钱)生白芍(六钱) 麦冬(不去心,五钱) 阿胶(三钱) 麻仁(三钱)水八杯,煮取八分三杯,分三次服。剧者加甘草至一两,地黄、白芍八钱,麦冬七钱,日三夜一服。

救逆汤方(镇摄法)

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去麻仁,加生龙骨四钱,生牡蛎八钱,煎如复脉法。脉虚大欲散者,加人参二钱。 一甲煎(咸寒兼涩法)

生牡蛎(二两,碾细)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 一甲复脉汤方

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去麻仁,加牡蛎一两。

二甲复脉汤

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加生牡蛎五钱,生鳖甲八钱。 三甲复脉汤

即于二甲复脉汤内,加生龟板一两。

2.少阴温病“真阴欲竭,壮火复炽”与“热自阴来”的证治

十一、少阴温病,真阴欲竭,壮火复炽,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

十二、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鳖甲汤主之

3.下焦蓄血的证治

二十一、少腹坚满,小便自利,夜热昼凉,大便闭,脉沉实者,蓄血也,桃仁承气汤主之,甚则抵当汤。

4.暑邪深入少阴消渴、入厥阴麻痹的证治

三十六、暑邪深入少阴消渴者,连梅汤主之,入厥阴麻痹者,连梅汤主之;心热烦躁神迷甚者;先与紫雪丹,再与连梅汤。

5.下焦温病阴液元气两伤的证治

三十九、暑邪久热,寝不安,食不甘,神识不清,阴液元气两伤者,三才汤主之。

6.下焦湿热病的证治

五十五、湿温久羁,三焦弥漫,神昏窍阻,少腹硬满,大便不下,宣清导浊汤主之。

卷四〃杂说〃治病法论

1.上焦病的治疗原则: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中焦病的治疗原则: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3.下焦病的治疗原则: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