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的特点16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游记的特点16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6eec08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e

4、引用法

ü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市闻名天下的旅游城市,阳春三月,我和朋友们兴致勃勃地游览了苏州园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黄山归来不看岳/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六)游记的结构—中段 1、观察角度决定写作顺序

定点观察:观察者站在某一位置不动,观察视线所及范围内的景物,能够由远及近,自上而下、由内到外等。

移动观察:随着观察者游踪的变化,捕捉不同地点不同视线范围内的景物。但在某一点时,仍要定点观察。

分类观察:按景物类别进行描述,比如先写树木花草,再写山川河流等。 2、找准所要描述的景物,并确定重点 (1)某地的特色景物 (2)给你最深切感受的景物 3、借助多种写作技巧法

(A)注意过渡:过渡的方法有很多种,过渡用得好,不仅仅能够使文章连贯,而且能够让文章精彩。 (1)时空过渡:用时间词或方位词来过渡。

阳春3月,细雨如丝,刺槐吐绿。刚进4月,槐树的枝枝桠桠就挂满了一串串淡绿色的花朵,摘下一

串,放进嘴里,很是香甜。 范文《游苏州园林》

(2)情感过渡:用表达感情或感慨的句子过渡。

我的家乡山青水秀,那里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像金牛道、觉宛寺、翠云廊等,你只要去游览,定会令你流连忘返。

最让我难忘的则是故乡村头的那口井,那是我与小伙伴儿时常去玩耍的地方。 我走在上学路上,望着大雪过后的景色,情绪无比的舒坦。 阿!雪后的田野,多么秀丽壮观! 覆盖着白茫茫的田野一眼望不到边-- (3)连词过渡

表示顺接:首先,然后,最后之后 表示转接:但是、然而

(4)修辞过渡: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进行过渡,使过渡也变得优美起来。 ……我简直被这世外桃源里的琼楼玉宇迷住了,一切如梦似幻。

从第一梦中醒来,我便进入了第二个梦境。我坐船亲眼目睹了长江秀丽壮观的景色。 (B)使用修辞

在游记中最常用的是:比喻、比拟、夸张、排比、衬托、比较 补充:反复

夏天她热烈如流火,把大地烤得火烫火烫。…… 夏天她热烈如旗帜,将已有的生灵推进到极致…… 夏天她热烈如雷电,激发着人们内心的情感…… (3)展开联想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的方法,能够更好地突出景物,能更好地做到情景交融。 联想的类型

(1)由物及物:从一个景物联想到某个或某些与之有相似之处的景物,从而突出所要描述的景物的特点。

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韩国的宫殿

(2)由物及人:从一个景物联想到具有相似品质的人。

独有那丛翠竹,在漫无边际的白雪中露出苍绿的枝叶,显示出大自然的坚忍和壮气。在这个艰苦的年代,广大的人民,不就是祖国土地上无边无际,不畏风寒的竹林吗? 总结精选(4):

浅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

我国山水游记的散文在不同的阶段都有所发展,但是最开始的先秦的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还没有出现过山水游记。山水游记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到魏晋南北朝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游记类散文经历了很多朝代,真正构成一种成熟的游记类散文是在唐朝,由散文家柳宗元为代表。

一、山水游记的分类

山水游记主要是作者在接触祖国大好河山时的所见所感,以描述自然景物为主,比如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描述到湖中的亭子去看雪,对于湖周边的景物进行一些描述,这样的景色仿佛能让人身临其境。而山水游记类散文又不单纯的只有写山水的一种,还包含议论、说理等,比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其中虽然有对兰亭的描述,但是还是多以说理为主,对于兰亭的所看所感表达出对于“乐到痛”的思考与感悟,情感色彩比较浓重。 二、山水游记的突出特点 (一)揭示社会历史

山水游记主要是表现描述大自然的山水景象,但是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不但是写山水的景象,还蕴含了必须的人生哲理。把对山水景象的描述还带入社会生活中,揭示必须的社会历史。比如《钴a潭记》中“其上有居者…不胜官租私恢委职”,从这段画中我们能够看出,不仅仅描述了景色,还写出了当地人们在生活上受到了国家赋税的压迫,反映了农民的窘迫。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类散文所表达的资料,多是一些抒发他自己内心的情感,并且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对人生的思考。从《与李翰林建书》一文中能够看到“处处奇峰俊秀…潭中游鱼”,与当时人们对于永州的印象不一样,根据实际状况永州是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可在柳宗元的眼中,永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由此可见,柳宗元在被贬到永州把内心的酸涩都寄托于山水之间,摆脱现实的痛苦,同时有把官场的黑暗与现实的自然景色相结合得出了鲜明的比较,表现出他旷达的胸襟。 (二)独特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