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三叉神经痛几种药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治疗三叉神经痛几种药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61f1143ce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9

1、全蝎、蜈蚣等量共研细末。每次取2克,温黄酒送服,每日2~3次。 2、炒白芍30克,炙甘草15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生地15克,白芍15克,当归9克,元参15克,蒺藜15克,胆星6克,生赭石30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4、白芍、川芎各30克,地龙15克,白芷、白蒺藜、白附子、白僵蚕各9克,全蝎、蜈蚣各5克,肉桂1.5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5、当归、夏枯草各12克,钩藤15克,白芷10克,升麻6克,细辛3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适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6、当归、赤芍、川芎各12克,桃仁、生地各15克,红花、枳壳、桔梗、胆星、全蝎各10克,水蛭9克,甘草6克,蜈蚣3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7、葛根50克,川芎40克,蔓荆子、香附各25克,荜茇、白芷、土鳖虫各20克,羌活15克,全蝎10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适于三叉神经痛伴有剧烈头痛者。

8、天麻6克,夏枯草、白芷各9克,钩藤12克,细辛3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9、荆芥炭9克,炒元胡12克,白蒺藜9克,嫩钩藤12克,生石决30克,白僵蚕9克,炒蔓荆9克,香白芷4.5克,广陈皮4.5克,全蝎粉3在。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10、车前子(包)、黄芩、泽泻、木通各9克,生地、当归各16克,栀子、甘草、龙胆草各4.5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11、桃仁10克,红花5克,赤芍、川芎、白僵蚕各12克,丹参30克,蜈蚣2条,全蝎(研冲)4.5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5 / 9

12、川芎、沙参各30克,白芷、蔓荆子各6克,细辛1.5克,左侧加黄芪15克,右侧加当归10克。水煎,加黄酒60毫升,早晨空腹服之。无黄酒可用白酒30毫升代之。

13、猪苓、茯苓各15克,泽泻桂枝各12克,白术、木防已各9克。 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次服15克,每日2次,10次为1疗程。 14、板蓝根600克,僵蚕60克。水泛为丸,每次服10克,每日2~3次。 15、川芎20克,荜茇10克。制成10%的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1次,共注射10次。

16、七叶莲针剂,每日2~3次,每次肌注2~4毫升。风寒袭络

17、常由遇风寒等因素诱发,发作时面侧阵发性短暂性抽搐样剧痛,似刀割样,面肌有紧束感,局部喜热敷,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

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

川芎茶调散加减:

川芎12克,荆芥12克,防风12克,羌活12克,白芷12克,薄荷7克(后下),甘草7克,细辛3.5克,全蝎12克,蜈蚣3条。

18、痰火上攻

呈阵发性闷胀灼痛,常于吃饭时发作,局部喜冷敷,口渴不欲饮,头昏而沉,胸闷脘满,时吐痰涎,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

治法:

化痰清热,祛风止痛. 方药:

6 / 9

xx汤加减:

半夏12克,橘红13克,茯苓16克,生甘草7克,枳实13克,竹茹13克,厚朴13克,川芎12克,全虫12克。

痛甚者加石决明25克(先下),菊花5克,地龙12克,痰多加南星13克,紫菀12克。

治疗三叉神经痛偏方 热敷疗法

1、生艾叶150克,生鸡蛋1枚,银屑适量。艾叶捣绒后加少许水入次碗内煨沸,纳入蛋清拌匀后再加银屑(或用小银器代替)搅匀,趁热裹熨患处。每次半小时,每日2次,连续用至疼痛消失。

2、生草乌、生白附子、天南星各30克,共研为细末,调匀,葱白7个,生姜40克,捣烂如泥,与药末混匀,用一层纱布包好,放入锅中隔水蒸。热熨患处,每日2—3次,每次20—25分钟。勿熨眼部,切忌口服。

鼻嗅疗法

1、细辛、胡椒或川椒各10克,干姜6克。上药全部浸于15—30毫升白酒中4小时,加入水适量置于锅内煎。煎沸时用一喇叭形纸筒,一端罩在药锅上,另一端对准患者鼻孔,让患者吸入药气。每次10分钟,每日2次。

2、鹅不食草适量,牙皂3克,细辛3克,青黛1.5克。将上药共研细末,让患者吸入药末,不拘时嗅,连嗅数日。

3、大枣1枚,红矾0.9克。将红矾研末,放入大枣内,用镊子夹枣,放木火或蜡烛火上烤,待烤出味,即用鼻孔吸。反复烤,反复吸,直至大枣烤焦,不出药味为止。左侧痛用左鼻孔吸,右侧痛用右鼻孔吸,吸几天后可能有口鼻发干的感觉,如不愈则停药。

4、荜茇30克,木鳖子30克,藿香18克,冰片6克。荜茇、藿香漂洗烘干(80℃),木鳖子去壳存仁,四药混合精研约1小时,过180目筛,贮瓶备用。将火柴头大小体积的药面(约0.5克)置于纸折中,痛侧鼻孔对准药面,将

7 / 9

药粉吸入。首次应在痛时吸入,隔10分钟后再吸,以后每隔3—4小时1次,每日4次。

熏洗疗法

防风、羌活、川芎、当归各12克,白僵蚕10克,加水适量煎汤,去渣,熏面部,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熏药疗法

透骨草30克,细辛、川芎、白芷各15克,白僵蚕1岁1个。将药置沙锅内,煎沸数分钟后,取一厚纸,中间掏一小孔约手指大,覆盖锅上。熏其痛侧耳孔及疼痛部位10—20分钟,每日2—3次,每剂药可用2—3天,熏后避风1天。

涂擦疗法

川乌头、草乌头各12克,川椒、生半夏、生麻黄、生南星各15克,姜黄30克,共研细末,浸泡于少量酒精中,2天后取出涂患处,疼痛发作时随时涂擦,缓解后每日3次。

外敷疗法

1、白芷、川芎、南星各6克,葱白12厘米。上药共研细末,用蜂蜜15毫升调成糊状,敷于太阳、印堂上30分钟。

2、生南星、白附子、五味子、川芎各30克,细辛、木香各9克,全蝎20个,共研细末,水调为糊状。每次用药10克,贴敷于太阳、百会,每日换药一次。

3、马钱子30克,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各15克,共研细末,加香油、清凉油适量,调膏状。贴敷于患侧下关、太阳、颊车、扳机点,每次贴2次,隔日换药1次。切忌入口。

4、蜈蚣1条,地龙10克,蝼蛄10克,五倍子10克,生南星15克,生半星10克,白附子10克,木香10克。上药共研细末,每次取适量用醋调成糊状,贴于患侧太阳穴上,纱布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8 / 9

5、地龙5条,全蝎20个,路路通10克,生南星、生半夏、白附子各50克,细辛50克。上药共研细末,加一半面粉,用酒调成饼,并摊贴于太阳穴上,敷料固定,每日换药1次。

梳头疗法

用木梳一把,于清晨起床后、午休后、晚睡前梳头,从前额经头顶到枕部,开始每分钟20—30次,以后逐渐加快速度。梳头时用力要无效、适当,以不刮破头皮为度。每次梳5—10分钟。本法对第I支即眼支效果好,坚持月余可使疼痛大大减轻,坚持2—3个月一般可以治愈。

饮食疗法 1、怪味笋片:

笋片洗净用开水焯一下,与白糖、花椒粉、醋、芝麻酱、味精、姜汁调在一起,入油锅炒熟即食。

2、烧什锦:

将竹笋、素鸡、胡萝卜、山药片和木耳、香菇、面筋一起入油锅内煸炒,放入酱油、白糖、姜汁、高汤,烧熟后,出锅即可食用。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