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5fc22619b6648d7c1c74634

年均下降5%。

2.引导绿色消费行为。积极引导合理选购、适度消费、简单生活等绿色消费理念成为社会时尚。引导市民选购、使用低污染低消耗的生态洗涤剂、环保电池、绿色食品等绿色日常用品;鼓励和引导市民选购环保建材、绿色家具、绿色照明以及能效标识2级以上或有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的空调、冰箱等家用产品;引导和鼓励市民选购节水型净水器、洗衣机等节水产品;鼓励市民选购小排量、低排放汽车;探索实施“绿色电力机制”,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市民购买“绿色电力”。提倡市民重拎布袋子、菜篮子,重复使用节能环保购物袋,减少购买过度包装产品;提倡和鼓励市民在酒店、饭店、大型写字楼等场所减少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日用品等产品的使用。 四、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完善绿色环境体系

根据宜居城市建设要求,以提升自然生态承载能力,改善人民生活居住环境为核心,加大自然资源保护力度,增加植被覆盖面积,优化全市水生态系统,加大空气污染防治,初步打造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的绿色环境体系。 (一)完善绿色空间

1.拓展城乡绿化空间。将空间集中、规模较大的城市绿地建设成为开放式休闲公园;配合老旧城区改造拓展配套绿色空间;建设郊区城乡结合部景观绿地网络,打造新城绿色缓冲带;建设沿大中河道、新建主干道路的生态景观走廊;全面推进农村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培育休闲旅游、观光采摘等生态友好型绿色产业,促进山区沟域经济发展。

2.加强生态修复治理。结合太行山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继续实施荒山绿化工程,加快宜林荒山、疏林地和未成林地的绿化建设; 鼓励开发利用废弃、闲置土地,加快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努力控制水土流失;加强防风林地、农田保护林地建设,提升防护林功能;持续推进低效功能林地升级改造,着力提高森林碳汇功能。

3.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生态敏感地区生态建设,强化动植物资源保护力度,严格保护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历史名园等生态敏感区植被; 强化绿化资源管理,加强生物物种检疫控制,制定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综合防控预案,防范外来生物入侵;健全森林防火体系。 (二)改善水域环境

1.加强水源地保护。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继续加大水源地生态保护力度,到2010年完成水源地保护区内垃圾集中处理和农户厕所改造,对重要地表水源区内的规模化养殖场进行调整搬迁;有序推进水源涵养林建设,加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严格限制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和经济活动,构筑流域水资源保护体系。

2.提升水系服务功能。加强雨洪调蓄利用、输调水等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和防洪减灾体系;推进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拓展沿河两岸城市发展空间,发展水岸经济;以北运河为重点,加强跨区域河流污染治理合作,深入开展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永久性和季节性湿地资源保护,结合地表水体推进潮白河、北旱河湿地建设,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稳定水体生态服务功能。

3.美化城市水体景观。推进水体疏浚治理,提升城市地表水水质,营造洁净的城市水域环境;加强河流、湖泊水体水岸整治,营造水域绿化带,拓展水面面积,以通惠河滨水文化景观为试点,加强水岸景观建设。 (三)加强污染防治

1.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认真实施第十五阶段及其之后的阶段性控制大气污染措施,逐步从治理工业废气污染为主向治理生活废气污染转变,重点加大对汽车尾气、施工扬尘、裸露农田风沙源的防治力度,努力突破大气污染防治瓶颈,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强化噪声管控。完成全市声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工作;制订严格管理措施,加强对餐饮业、娱乐业、商业、交通等噪声污染源控制。

3.推进室内家居环境污染治理。引导和鼓励绿色建材的使用,加强室内空气污染的源头控制;提倡建筑结构和室内供热、制冷等系统的合理适用设计,构筑良好的室内通风系统;支持活性炭吸附等室内空气改进净化技术研究,推广先进适用设备,改善提高室内空气环境品质。

五、实施九大工程,提升绿色发展承载能力

立足北京区域功能定位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重点围绕能源、建筑、交通、大气、固体废物、水、生态等领域,统筹城乡发展,突出阶段重点,切实推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承载能力。

(一)清洁能源利用工程

1.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发展风力发电,加快推进官厅风电场二期建设;以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为核心,积极推进大型光伏电站、光能热水系统、阳光浴室、阳光校园和园林夜景等一批示范项目建设,到2012年实现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70兆瓦,太阳能集热器利用面积达700万平方米;逐步提高生物质能利用率,探索垃圾处理厂建立生物质发电项目,在农村地区有序推进大型多村集中式沼气、秸秆气集中供气工程,建成平谷生物质热电联产等一批重点示范项目;继续大力发展热泵供暖,着力建设一批区域规模化、系统集成化的重点示范项目。

2.完善能源输配网络。加快建设电力主网主道,不断完善配网,提高电力在能源终端消费中的比重;开展智能电网试点建设,重点推进延庆智能电网示范城市、昌平未来科技城智能电网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扩大天然气使用范围,完成5万户城区老楼通天然气工作,稳步推动远郊新城和有条件的重点镇通天然气,力争到2012年实现天然气占能源利用总量的比重达到12%。加强老旧供热管网改造,持续推进城区4200公里老旧供热管网升级改造工程。

3.推进能源清洁化利用。推进城市核心区“无煤化”建设,在完成历史文化保护区16万户平房居民“煤改电”工作的基础上,适度推进平房区、简易楼清洁能源改造;推进中心城区20蒸吨以上大型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及能力扩建;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能源清洁化利用;继续推进郊区供热资源整合,完成11个新城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基本实现新城集中供暖;推动国华、高井等四大热电厂使用清洁能源;完善需求侧管理机制,出台能效电厂激励政策,启动能效电厂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