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技术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地质灾害技术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5d7b9e9284ac850ad02425d

序号 名 称 一般试验项目 其它试验项目 标准稠度、凝结检验频度 同品种同标号同批次的水泥每200t检验一次 1 水 泥 时间、抗压和抗安定性 折强度 2 钢 筋 拉力、冷弯 焊接件拉力试验、外观 有机物含量、三每60t检验一次 3 砼用砂、石 砂 颗粒级配、实际密度、堆积密度、含水率、含氧化硫含量、云每600t或对其母含量 针状和片状颗粒,软弱颗粒 怀疑的检验一次 石 泥量 2 桩孔开挖 (1)抗滑桩要严格按设计图施工。同时,将施工的开挖过程视为对滑坡进行再勘察过程对待,及时进行地质编录,及时反馈设计监理,以利于优化调整施工设计。

(2)抗滑桩施工前,须平整清除井口及周围的分散堆积物,做好施工区的地表截、排水及防渗工作,严禁井口集水。

(3)对桩位进行再次定位测量复核工作,桩位误差控制在±100mm范围内。 (4)经校核无误的井口定位控制桩,应牢固可靠,施工中妥善保护,桩井的每段掘进与护壁均以此为准,吊线校验,以消除孔斜和矩形方位量测中的传递误差。

(5)桩井开挖深度和断面不允许欠挖,不得有尖角。桩井各边应相互垂直,开挖断面不得小于桩身设计断面尺寸与砼护壁厚度之和,护壁后的桩井净断面不小于桩身设计断面尺寸。护壁竖向垂直度误差小于5‰。

17

(6)在地下水集中渗漏处,井壁支护前应采用引水管将水引出,浇筑时扎、堵管口,并埋入混凝土中。

(7)护壁砼强度按设计强度等级配制,同时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以便于进料灌注和振捣密实,并能与围岩(土)密贴结合。

3 钢筋笼制安

(1)抗滑桩钢筋笼安装时应注意将竖向主受力筋放在桩的受拉侧。 (2)竖向受力钢筋的接头不得设在土石分界处或滑动面(带)处。钢筋接头应分散布置,间隔错开,错距不小于50cm。布置在抗滑桩同一截面内受拉区的接头截面积不应超过钢筋总截面面积的1/3。

(3)采取有效的定位措施,保证钢筋位置准确,确保设计要求的保护层厚度,并使钢筋整体骨架具有足够的刚性和稳定性。

(4)钢筋的补救应与混凝土浇筑同时进行,不得在无有效措施保证钢筋定位的情况下,浇筑混凝土。严禁为方便混凝土浇筑而擅自移动或割除钢筋。

(5)钢筋加工安装严格控制误差。

抗滑桩允许偏差项目表

序号 实测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100 实测方法和频率 用全站仪测,全部 1 桩位(mm) 2 桩的横断面尺寸 桩身倾斜度(%) 不小于设计断尺量,每桩上、中、下部面 <0.5 ±20 +0,-20 各计1点 每桩吊线测量 每桩2个断面,尺量 每桩5-10个间距,尺量 3 4 主筋间距(mm) 5 箍筋间距(mm) 18

6 保护层厚度(mm) 钢筋整体长度(mm) ±5 每桩沿护壁检查8处,尺量 从桩顶至桩底钢筋笼整体、尺量 实测,全部 用水准仪测,全部 7 ±10 ±50 ±50 8 桩底高程(mm) 9 桩顶高程(mm) 4 砼灌注

(1)现场配制混凝土,必须按具备资质的单位提供的砼配合比报告,严格计量掺入。

(2)为保证砼按试验配合比拌制,每次搅拌前,应对计量控制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校核,并进行砂石料的含水率检测,按试验配合比换算出拌合中的加水量。

(3)混凝土的坍落度:根据钢筋含量、浇筑方法和气候条件,采用50~70mm坍落度。

(4)混凝土应通过串筒注入桩井,串筒的下口与混凝土面的距离为1~3m。 (5)浇筑混凝土从拌合、输送、浇筑振捣直到完毕的全过程,应在混凝土初凝之前的时间内完成。当发现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时,应加强振捣,严禁向井内加水。

(6)材料供给及施工设备能力应满足单桩连续浇筑的施工要求,不留施工缝。浇注过程应连续进行,不得无故中断。当出现意外情况必须留施工缝时,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2002)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7)砼工程质量控制如图4.1.7。 5 抗滑桩(成品)的养护与保护

19

(1)桩身混凝土浇筑完毕的12小时后,对桩顶裸露部分进行洒水养护,连续不间断的养护时间不少于10天。

(2)桩身砼强度未达到85%时,不得进行后序负载施工作业。 (3)混凝土终凝前,不得在附近爆破作业,以免因爆破振动影响桩身砼的质量。

4.2.3 安全文明生产措施

1 施工与滑坡监测同步进行,当滑坡出现变形并危及施工人员安全时,及时组织施工人员撤离。

2 雨季施工必须做好地表排水及防渗工作。桩井口工作台搭设防雨棚布,桩井周缘外围修建临时排水沟,使地表水顺利排泄于坡下或汇流于主排水沟内。

3 孔口应有明确施工安全标志。为防止地面施工人员、物体坠落井内,井口四周设置0.8m高的护栏进行围护,井口2m范围内不得堆放杂物和泥土。

4 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进入现场,严禁向井内投掷物件。

5 供施工人员上、下井所使用的提升设备应安全可靠,并配备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且使用前必须检验其安全起吊能力。采用旋转式卷扬机,吊桶吊出桩口后,提升设备整体水平旋转离开井口,在安全地点卸渣,以防弃土坠入井内伤人。井内必须准备性能良好的软梯及安全绳备用。

6 升降作业必须要有清晰、明确、统一的信号。升降设备专人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升降土石物提升速度不得超过1m/s,人员升降不得超过0.5m/s。

7 井下作业不得超过3人,施工时必须头戴符合要求的安全帽,脚穿绝缘套靴。

8 桩井内照明采用24V安全工作用电,进入桩内的电气设备须接零接地,并装设漏电保护装置,防止漏电触电事故。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