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份试卷合集)福建省漳州市重点高中2020届历史高考模拟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6份试卷合集)福建省漳州市重点高中2020届历史高考模拟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4b9c42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5

材料二近代工业化实际上是一个从“发达的有机经济”向“以矿物能为能源基础的经济的转变,工业化”“要成功地摆脱有机经济所受的制约,要越来越多地从矿藏中、而非从农业产品中获取原料,尤其是能够开发大批能源储备,而非依技各种过去提供生产所需热能与动力的可再生能源”。荷兰在17世纪曾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但是本国不产煤,其他燃料也很少,必须从国外进口煤,这使荷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且使本国经济置于外国商业政策支配之下。法国在1763年以前,商业并不落后于英国,1780年时铁产量3倍于英国。

然而法国本身所产煤不能自给,需要从国外大量输入,这为法国工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不同的产业结构对于能源的需求影响不同,重工业要比轻工业和农业对能源的需求更多。15世纪以来,英国出现了重工业增长迅速的局面。1650年起,煤炭开始成为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第一大能源,到1700年,煤炭在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已经接近一半。从以有机能源为主到以化石能源为主,英国经历了人类近代史上的一场能源革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古代中国宋朝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并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宋朝

在环境治理方面的举措。(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欧洲主要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及成因,并简要阐

释工业革命时期能源革命与近代工业化之间的关系。(13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765年,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1784年,瓦特又成功研制出万能蒸汽机,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18世纪末期,英国棉纺织率先实现机械化生产。1806年,英国基本完成了棉纺织业机械化、动力化,使用蒸汽发动机的织布工厂不断增加。英国棉布产量和质量随之大为提高,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竞相追逐的对象。1800年英国棉织品出口额占据出口总值的25%,1828年高达出口总值的一半,棉布成为人类史上的第一个全球化商品。英国棉纺织逐渐成为工业的中坚,推动着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摘编自赵文斌《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是如何付之东流的》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事实,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史实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近代企业的兴衰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

材料 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认为甘肃有毛织品的原料,自1876年筹划在兰州创办织呢局。当时有人提议将工厂设在汉口,交通方便,可把原料运至汉口,便于销售。而左宗棠认为自己管辖甘肃,有责任开发该省的财源。因此投资银20万两,与上海德商泰来洋行商定购买全套设备。这些设备于1879年2月从上海运至汉口转用民船运到龙驹寨,再用人力及牲口运至兰州,到1880年5月全部运齐。兰州织呢局于1880年9月开工。由于对当地的原料了解不足,织呢局所购机器适用以细软羊毛为宜,为此用大批人

力从兰州附近所产粗毛中拣取细毛,浪费很大。兰州地区水源不足,水中含盐量高,影响呢料的漂染质量;织呢局一切技术及业务管理均操于德国人。工人多是兵勇,只关兵饷,生产效率很低。至1881年初,织呢局的设备利用率不超过1/3。截至1882年8月,织呢局共生产粗细呢绒1500余匹;且产品成本高,当地没有购买力,卖至外省又因交通困难,运费较贵,没有市场竞争力。1883年织呢局锅炉爆炸,终于停工歇业。

——摘编自吴迪《中国纺织工业历史上最早的印记》

(1)指出左宗棠兴办兰州机器织呢局的目的,概括兰州机器织呢局的特点。(8分) (2)分析兰州机器织呢局衰落的原因。(7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14年8月,英国部署在远东的海军兵力变得相当薄弱,而它们要保护的地域范围则从印度洋一直到太平洋。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自治领的海军在内,英国海军在新西兰派驻有4艘巡洋舰,在澳大利亚部署了1艘战列巡洋舰、4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2艘潜艇。另外,英国海军中国分舰队有1艘预备役老式战列舰、2艘装甲巡洋舰、2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3艘潜艇,东印度分舰队有1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相比之下,可以集中全部兵力于本土的日本海军有2艘“无畏”舰、2艘高速战列巡洋舰、14艘“前无畏”舰、13艘巡洋舰、13艘轻巡洋舰、7艘老式巡洋舰、9艘炮艇、50艘驱逐舰、31艘鱼雷艇和13艘潜艇,总计46万吨。德国东亚舰队有2艘装甲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和8艘炮艇。另外,法国在远东部署有2艘装甲巡洋舰,俄国有1艘装甲巡洋舰,法俄还各有2艘和1艘老式小型巡洋舰。随战争形势的急剧变化,英国对日本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不得不从限制日本的立场上步步退。

——摘编自胡杰《英国视角下的英日一战海军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4年8月各国在远东海军布署的特点及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海军布署所带来的影响。(7分) 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中国史学有着关注文化的悠久传统,然而独立的、系统的文化史研究则始于清末,且由译述西洋文化史专著为开端。中国学者仿效西方文化史专著体例,参考其史观,自行编撰中国文化史专著,梁启超可谓这方面的开山者。梁启超与欧洲启蒙时代伏尔泰等人的史观相通,他1902年撰《新史学》,批评旧史学的弊端。他还力倡“史界革命”,认为文化史的编暴便是“史界革命”的重要方面,其在1921年写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对专门史与普遍史进行了区分,称“普遍史即一般之文化史”,指出文化史须由具备通识的史家依据专史撰写。他设计的《中国文化史目录》,包括朝代篇、政制篇、法律篇、教育篇、交通篇、饮食篇、服饰篇、学术思想篇等28篇。以梁启超为端绪,文化史被视作“叙述进化之现象”的历史、“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的历史、“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例”的历史。承担启蒙任务的文化史学由此在中国揭开序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文化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文化史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历史影响。(8分)

历史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24.【解析】材料表明周武王分封周王室子弟、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为诸侯,分封制稳定西周的政治秩

序,巩固了统治,故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素养”问题,排除A;分封制下,诸侯国有较大的独立性,不是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排除B;周武王分封的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不是依靠宗族血缘关系,排除C。 【答案】D

25.【解析】根据材料“引入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并依据罗马法条文以及教会法对它们进行分析”

可知,说明法律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故C选项正确;材料没有对罗马法和《圣经》进行比较,无法得知罗马法与《圣经》的地位是否等同,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天主教会,无法得出是维护天主教的工具,故B选项错误;人文主义思想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产生,材料中的时间是11、12世纪,离文艺复兴时期较远,无法催生人文主义思想,故D选项错误。 【答案】C

26.【解析】根据“威廉懂得,在政治生活中,通过争辩达到信服比排斥更为有利。威廉和议会有某些不

同看法是难免的……议会的力量更大了”可知,国王的权力逐渐削弱了,议会的权力扩大了,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故C正确;光荣革命前国王掌握实际权力,不可能出现“通过争辩达到信服比排斥更为有利”“议会的力量更大了”,排除A;威廉和玛丽是光荣革命后登上王位的,此时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英国国王是逐渐变为统而不治的虚君的,B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司法权独立的问题,排除D。 【答案】C

27.【解析】鸦片战争前,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影响英商贸易,故英国在《南京条约》中要求明文确定税例,

故选B。英商对华进行商品倾销是在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后,属于鸦片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鸦片战争后,英国控制了中国海关,两国的贸易不是正常的贸易关系,排除C;材料并未提及外商对清政府税制腐败的看法,排除D。 【答案】B

28.【解析】据所学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由此确立,A项错误;仅凭材

料信息判断日本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过于绝对,B项错误;据材料中的信息分析,不能说明英国实力削弱,而且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英国经济发展较快,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欧共体经济发展较快,结合所学究其原因欧共体经济发展得益于一体化进程,D项正确。 【答案】D

29.【解析】由材料“‘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可知南宋时期都城中“坊、市”

制度被打破,城市工商业发展迅速,故选C。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民营手工业超越了官营是在明清时期,排除B;“五行八作”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不是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