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高分冲刺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高分冲刺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3ff2014d0d233d4b04e690d

B.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22.教师经常使用的几种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是( ) A.观察 B.检查作业 C.考试 D.家访

23.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 )

A.实物 B.文字 C.口头语言 D.图表 E.图像

24.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有( ) A.保护子女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B.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C.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和安排寒暑假及节假日活动 D.加强对子女的思想教育和健康人格教育 E.制定家教计划,配合学校教育工作 25.教师的教育工作能力包括()

A.与学生交往的能力 B.语言表达能力

C.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D.组织管理能力 E.教育科研能力 26.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

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B.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C.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D.发扬教学民主 E.引导学生自学

27.小学生董军因为上午语文课不能完整背诵课文,李老师罚他当天放学前抄课文20遍才能回家,小董只好利用午休和课外活动时间抄写,直到晚上七点才抄完,章老师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A.健康权 B.休息权 C.娱乐权 D.不合理劳动权 28.教师的风度仪表应表现为()

A.举止文明 B.衣着整洁 C.语言准确 D.态度亲切 E.教态自如 29.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30.范例教学法的一般程序包括如下哪几个步骤?( ) A.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

B.范例性地阐明“类型”和“类”的阶段 C.范例性地掌握法则性、范畴性关系的阶段 D.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和切身经验的知识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2.社会环境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4.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

6.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以感知觉为基础发展心灵中的观念,培养能自我管理的人”的教育家是裴斯泰洛齐。( )

7.义务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它不具有强制性,所以适龄儿童少年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 8.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构成了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7

9.智育等于教学。()

10.“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清朝。()

11.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12.平时考查中的口头提问是在课中进行的,而检查书面作业则是在课外进行的。() 13.德育过程的顺序必须遵循知、情、意、行的固定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14.在我国,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15.教学就是以提升学生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 )

16.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 17.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 ) 18.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思想是错误的,我们应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 19.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 20.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及执行方式都是相同的。()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高分冲刺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这体现了教育的( ) A.永恒性B.历史性 C.继承性D.生产性

2.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

3.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包括( ) A.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B.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C.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D.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4.中小学实施“双基”教学,其中“双基”包括( )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D.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5.( )的提出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6.( )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A.《大教学论》B.《爱弥尔》

C.《民主主义与教育》D.《普通教育学》 7.教育史上,“产婆术”的提出者是(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

18

C.亚里士多德D.夸美纽斯

8.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是( ) A.传统教育B.进步教育 C.生活教育D.社会教育

9.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正式提出了“班级”一词。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 C.马卡连柯D.杜威

10.孔子极力倡导“有教无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论其贵贱、贫富、长幼、华夷、智愚,均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B.“有教无类”是一次重大革新,由此形成了“平等相待”、“一视同仁”、“教育公正”等一系列师德品质

C.不同阶层和地域的学生都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D.“传道”、“授业”、“解惑”是有教无类的主要内容 11.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12.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1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4.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 A.孔子B.孟子 C.荀子D.墨子

15.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 A.专业结构B.学科结构 C.科技结构D.生产力水平

16.“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

17.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 ) A.学校精神B.学校制度 C.学校文化D.学校传统

18.“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的特征。 A.科学性B.价值性 C.生产性D.未来性

19.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D.阶段性

20.“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 )所推崇的理想。

19

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D.后制度化教育

21.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 A.京师大学堂B.学堂的出现 C.废科举,兴学校】D.壬寅学制

22.关于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法错误的是( ) A.教育目的是受生产力制约的

B.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的制约 C.我们肯定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并不意味着在提出教育目的时无需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 D.对教育者特点的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

23.( )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A.创新教育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D.全民教育

24.“美育”一词最早是( )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A.培根B.康德 C.席勒D.卢梭

25.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是( ) A.实现教育平等B.实现全民教育 C.提高教育效率D.提高教育效益 26.下列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 ) A.教材B.互联网 C.实验室D.师生关系

27.美国课程专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的课程开发模式为( ) A.任务分析模式B.过程导向 C.工作分析D.目标导向

28.( )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泰勒B.桑代克 C.斯金纳D.杜威

29.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 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 C.教材D.教科书

30.综合实践活动是( ) A.选修课程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D.必修课程 31.学习的主体是( ) A.教师B.家长 C.学生D.学校

32.“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

33.根据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学生评价方法一般可分为( ) A.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