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秦皇岛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3de5e5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e1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工作的新需求 1.防灾减灾需求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干旱、暴雨洪涝、大风、雾霾等气象灾害呈现出发生频率高、突发性强、预报难度大、影响时间长、造成损失和危害大的趋势。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需要进一步加强气象工作,更好地把握天气气候变化规律,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特别是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和水平,科学有效地防御气象灾害和应对气候变化。

2.改善民生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精准扶贫等民生领域对气象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公众气象服务已经成为群众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信息。公众对气象服务的产品种类、服务的针对性、及时性、可用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3.经济转型发展需求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休闲度假旅游、现代农业、现代物流、生命健康、节能环保、海洋经济、葡萄酒制造等产业对专业化气象保障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广泛,依赖越来越大。

4.生态文明建设需求

随着“生态立市”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针对大气污染防治、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保障水资源和水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而实施的“蓝天工程”“绿水工程”“净土工程”“绿色家园工

程”,对气象保障和服务提出更多需求。

(三)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十二五”期间,气象事业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要求和服务秦皇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还不能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尚不完善、能力薄弱;二是天气预报预测水平不够高,与各方面需求相比,预报预警的准确率、精细化、时效性均存在差距;三是气象科技和人才队伍支撑能力不足,缺少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基层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四是气象法治体制机制建设与气象工作法治化要求仍有差距,气象社会管理履职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四是部分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条件仍不能满足气象现代化建设需求。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开放兴市、文明铸市”发展战略,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服务生产、服务决策;坚持以气象现代化为主线,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智慧气象;坚持以提高发展

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依法发展、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新型气象事业发展体制机制,着力发展安全气象、民生气象、经济气象、生态气象,重点抓好重大工程,不断增强气象综合实力,为加快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需求牵引。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把绿色发展贯彻到气象事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升气象服务民生、促进生产、支撑决策的能力和水平,让广大群众共享更高质量的气象发展成果,为推动产业转型以及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坚持科技引领。坚持气象现代化发展方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破解制约气象事业发展的难题,大力推进气象信息化,发展智慧气象,全面提升气象科技含量;建立和完善行业内外的开放合作机制,促进全社会资源和气象信息充分利用和共享,提高气象科技合作质量。

坚持统筹协调。统筹规划、布局国家和地方现代气象业务,统筹中央、地方、社会和市场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协调京津冀气象事业发展,统筹协调各业务系统发展,统筹协调气象业务、服务和管理,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服务社会化、工作法治化,实现气象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坚持依法行政。扎实推进气象法治建设,科学组织气象灾害防御和气象服务供给,规范社会气象行为,培育和监管社会气象服务市场,营造依法发展气象事业、履行气象职责、管理气象事

务的法治环境。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建成具有秦皇岛特色、结构完善、布局科学、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气象事业结构,显著提升气象业务现代化水平、气象服务社会化水平、气象工作法治化水平,气象灾害防御、现代农业气象和海洋气象服务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气象事业整体实力位居全省前列。

气象灾害防御水平达到新高度。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气象灾害组织责任体系,完善市、县突发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分灾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实现全覆盖,气象灾害应急联动部门信息双向共享率达到90%以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9%以上。

公共气象服务发展再上新台阶。发展“智慧气象”,逐步实现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重点加强现代农业、海洋、城市、康养旅游等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稳定在87分以上,气象科普知识普及率不小于80%。

综合观测系统建设取得新进展。完善天地空相结合的网格化、立体化综合观测系统,地面站点空间分辨率达到城区3公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5公里、海洋30公里、其他区域10公里。

气象预报预警业务实现新突破。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显著提高,气象要素和灾害性天气落区格点预报精细到全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