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成都高考历史研讨会资料高考二轮通史复习:明清时期的经济学案无答案-word文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9月成都高考历史研讨会资料高考二轮通史复习:明清时期的经济学案无答案-word文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31ce3e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e

明清时期的经济

----以市镇经济为例

一、目标引领(有目标,才有方向!)

1、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 2、高考说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二、品味过程(学习他人的历史,创造我们的历史!)

课前【知识清单】

1、明清时期的农业(阅读人民版必修二P4—P9及P83,整理基础知识。) 2、 明清时期的手工业(阅读人民版必修二P10—P15,整理基础知识。) 3、 明清时期的商业(阅读人民版必修二P17—P21及P25,整理基础知识。)

【自主构建】(思维导图,要点归纳,记忆方法小结,易错点小结) 课中【深化认识】

探究1、明清市镇经济的多元联系

材料一 洪武元年,明政府下令在州县以下设立巡检司。江南诸多市镇巡检司的设置一直延续到清代。明中后期开始,在一些比较大的市镇,设驻镇县丞管理。

——张海英《政府对基层社会管理的多样性——以江南市镇为中心的考察》(《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06日 14版)

材料二 “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

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如《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

明朝前期,对僭用服饰、车舆、房舍、器用者予以惩处,庶民笞五十,官宦杖一百。明中期以后,靡然向奢,甚至“以俭为鄙”。 ——摘编自《古今图书集成》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市镇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变化?(8分)

探究2、转型时期的中西经济

材料: 15C—18C的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东部和欧洲西部。直到英国工业革命,中国江南的纺织业、食品业、制瓷业等,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速度,都走在前头。而铁器制造、建材业、造船业、矿冶业等生产规模和速度,均逊于同时期的英国。英国走的是“煤铁主义”道路,“自发地”从早期工业化过渡到近代工业化。而江南的早期工业化终止于1850年。此后十余年,江南人口减半。

——摘编自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 (1) 根据材料,归纳中国早期工业化的特点。(4分)

第 1 页

(2)根据材料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12分)

解题方法小结: 课后【巩固练习】

1.(2018北京.15)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 时间 松江市镇数量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1550年以前 59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1551—1722年 113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1723—1861年 167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862—1911年 369 2、(2018江苏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

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

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人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3、(2019冲刺练)明清之际,黄宗羲主张“授民以田”,“田土均之”,顾炎武主张“均田”,王夫之主张“有其力者治其田”。这些主张( )

A、反映了土地日益集中的现实 B、表达了恢复古代田制的愿望 C、丰富了传统重农抑商的思想 D、突破了传统民本观念的范畴 4、(2018成都三诊)晚明时期,盛行文人士大夫与陶工合作制作茶壶的风气,不仅要在壶身刻诗铭句,还要刻上文人名款和匠人名款。这一风气反映出当时( )

A.瓷器制作技术的高超 B、匠籍制度已经被废除 C.传统等级观念的突破 D、市民文化居主导地位 5、(2019全国Ⅲ卷·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6.(2019?江苏?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7.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 “山右(今山西) 大约商贾居首, 其次者犹肯力农, 再次者谋入营伍, 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 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

A.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8、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土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 9、(2019·全国Ⅰ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表4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

第 2 页

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学后疑问】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