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分析理论简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话语分析理论简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2aff9146c175f0e7cd13722

西方语言学史课程作业

话语分析

小组成员:仲秋月(组长) 2009213133 09中文

汪藜 2009213032 09中文 白慧 2009212887 09中文 张志琼 2009213125 09中文 李敏 2009212963 09中文

话语分析

【摘 要】自 Zellig Harris于1952年在Language 杂 志 上 发 表 题 为 “ Discourse Analysis”的论文至今,在各个语言学家的努力下,话语分析的概念逐渐为人们熟悉,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本文较为详细的整理介绍了话语分析的有关理论,包括定义、主要流派、发展阶段,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指出了一些不足,对未来的一些展望。 【关键字】话语分析 理论阐释

一、话语及话语分析

1、话语的概念

话语是特定的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及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的言语活动。“话语”一词的流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的“语言学转向”巴赫金( M.M.Bakhtin )贡献突出。在他看来,作为一种言说或表述的话语,是“活”的而不是“死”的,它的范围小到一个符号、一个词或单独一句话,大到一篇文章、一部作品,甚至无形的舆论等,其真实含义都只能通过社会交往与对话实践才能获得。

最终奠定流行性“话语”理论基础的是福柯(Michel Foucault)。他将“话语”定义为“隶属于同一的形成系统的陈述整体”。在福柯看来,每一种“话语”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它具有特定的实践功能,而“话语实践”又通过话语对象、陈述、概念和策略等可供分析的关系网络在动态运行中反映出来。福柯非常自觉地将他的话语实践即知识考古学的分析法与传统的思想史

2

研究加以区别。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新事物的确定;2.关于矛盾的分析;3.关于比较的描述;4.关于转换的测定。

2、话语分析的概念

“话语”和“话语分析”是棘手的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存在着如此之多的相互冲突和重叠的定义,它们来自各种不同的理论和学科的立场。按照后现代主义的逻辑,由于谁也不宣称对“真理”的占有,故谁也都不能被简单“排除在合理性”之外,这就更增加了今人选择概括的难度。

首先,“话语分析”的主流带有明显的后现代倾向,它把一切思想理论都平等地视为论述或陈述(一套说辞),把一切知识都一律地视为带有特定价值预设即主观性的陈述整体,否认所有被视为真理(或科学)的权威,并致力于淡化人们追求客观、确然真理的兴趣;其次,它往往否认话语对象内涵的实在性或确定性,强调话语本身的所谓 不自明性(一个模糊的、漂浮的“能指”)和建构性,重视揭露话语主体的言说或分析策略、政治动机、价值预设及其实践功能,致力于追究话语在社会实践中的权力关系、传播和运作的社会化过程、作用方式和形态等。与此同时,由于它是一种习惯于质疑一个陈述或说辞背后的思想预设、具有自我反思性和批判精神的研究路径,因而对于已有的各种权威解释和论断,它又通常具有某种解构性。第三,与上述强调话语内容的模糊性一点相关,它拒绝为其寻找历史上的相关物或相似物,拒绝进行延续性的探索和原有思想史常用的那种影响分析,也反对寻找与分析甚至同一命题下的各种话语之间内涵的同一性及其某些实在根据,表现出一种对断裂和离散的偏执。

3

二、“话语分析”理论要点

一)共识

1. 人们在进行面对面的交际或写文章时,往往不是用一个孤立的句子, 而是应用大量有组织的句子。

2. 使用语言和理解语言时,语境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3. 不管是交际中的口语,还是成篇的书面语,小句和小句之间,句子和句子之间,段落和段落之间,都存在结构上的或语义上的联系。

4. 人脑中的语言是以语块(chunk)的形式储存的。

5. 篇章对句式及其变体的选用有制约作用,句中也存在着篇章现象(如有定无定的表达等)。

二)研究对象

话语分析作为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关注比句子更长的语言单位,强调借助上下文语境、社会文化背景及人的思维等解读语言交际过程。话语研究既关注书面语(如,小说、新闻报刊、法律文本、商务函件等),也关注口语(如医患对话、电话交谈、课堂互动、政治演讲、电视访谈等),同时也关注网络语言(如网络实时聊天、博客/微博语言、电子邮件语言等)。主要研究的是话语分析者研究的是自然的语言,使用的例句也很少是由作者自己想出来的。研究时往往考虑语境,当然人们对语境的看法也有各种不同,一般来说 ,分析话语时各种语境的因素都要考虑,但其侧重点有所不同。传统语法分析往往是脱离语境来研究词句,这一点与话语分析很不相同。

选题示例: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连接词与写作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