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1f8cb1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f

4、教师总结诗词大意。

(①青山之外还是青山, 楼阁之外还是楼阁。 ②西湖边上的歌舞

什么时候能够停止?③暖洋洋的的风吹得游人沉醉其中。

④简直

把杭州当作是汴州了。 )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我了解到了, 你们现在已经具备了能够借

助注释和预习工作了解诗词大意的能力。 现在这首古诗我们已经

读通,读懂了,接下来要做的是读透。

三、感悟爱国情怀。

(一)学习前两句。

师:古人写诗都爱由景入手,这首诗描写的哪些景物呢?

1、体会“山外青山楼外楼”是怎样的景象。

重重叠叠的青山说明景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重重叠叠的楼阁说明人多热闹,一片盛世繁华。

补充资料:柳永《望海湖 . 东南形胜》

2、体会“西湖歌舞几时休”

所表达的情感。

师:就是在这样一个这风景如画的繁华闹市中作者面对西湖边上 人们的轻歌曼舞,本应写道“西湖歌舞烟雨中”或是“西湖歌舞

惹人醉”之类的溢美之词,可恰恰相反诗人笔锋一转写到了“西

湖歌舞几时休” ,这里的“西湖歌舞”仅仅是指歌舞吗?还有别

的所指吗?下面我们就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去体会字词背后

的深刻含义。(板书:歌舞)

(1)教师出示多媒体资料。 (北宋如何灭亡,南宋如何建立)

( 2)学生“靖康之耻” 。了解那段屈辱的历史。

( 3)师:我们再去看看刚刚逃过一劫的南宋的统治者都在干什

么。

( 4)补充写作背景

师:刚刚建立新的政权,他们本当卧薪尝胆,本当奋发图强,本 当重整河山待后生。 可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 反而更加变本加厉,

寻欢作乐。这里的“西湖歌舞”绝不仅仅指眼前所见到的“轻歌 曼舞”,而是暗指统治者忘却国仇家恨,只顾享乐的荒淫生活。 ( 4)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 3、有感情地朗读。

( 1)愤怒的质问。(指名读) ( 2)悲伤的担忧。(指名读) ( 3)教师引读。(齐读)

师:大家想想,王朝初立,国家还在风雨中摇摆,统治者不思收失地,救俘虏,不思兴国安邦,只顾纵情歌舞。眼见这一幕诗人

怒从心头起,不禁高声怒斥道: “ ”。

师:转念一想,半壁江山已失,统治者一味的卑微屈膝,休战言和,到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祖国一统河山啊!诗人不禁愁绪万千,

悲叹道:“ ”。 (二)学习后两句。

师:通过前两句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古诗当中有些字、词,不仅表面上的意思,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句诗

中的哪些字、词,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呢?

1、同桌互相讨论,并汇报。

2、单独体会“熏” “醉”。

师:现在,同学们也能学着去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了。这句诗中用的最好的两个字是“熏” “醉”。(板书)“熏”字表面上是吹的意思,实际上是写从统治者到达官贵人, 再到普通的游客间弥漫着一种浓浓的享乐之风, 这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 是一种深深的相互影响。“醉”不仅仅指陶醉,喝醉。醉酒的人终究会醒,

而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们沉浸在歌舞的靡靡之音中,

花天酒地, 早

已醉生梦死,根本就不愿醒来了。

师: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写人们行为上的享乐,

那么这一句就是

写精神上的沉沦,是一种自甘堕落。因此,诗人在最后一句中写 道:简直把这避难所杭州,当作是老家汴州了。这是对统治者极

大的(

)。板书(辛辣的讽刺)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讽刺的意味。

3、体会诗人为什么要使用辛辣的讽刺来抒发情感。

师:每逢读到这两句诗的时候,我就有一种思考:

( 1)师:诗人林升为什么要选择这种辛辣的讽刺来抒发情感呢。让人读起来稍显憋闷, 不畅快。现在我们需要去了解一下林升这

个人。(板书:作者) ( 2)出示林升简介。

“林升,南宋时期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历史上关于林升的记

载没有很多, 当过官吗?打过仗吗?可见他并不是一个很出名的人物,只一届文人,终日舞文弄墨,人微言轻。空有一腔爱国情怀无处可表。 他能做的就只有 “口诛笔伐”,于是痛苦愤恨之余,他拿起手中的笔在这人来客往的客栈的墙壁上, 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政治讽刺诗 《题临安邸》。为的是能给统治者以当头棒喝,也为的是能唤起更多的民众热爱祖国, 更为的是自己也能为祖国的统一尽一份绵薄之力。 由此可见,这林升是何等的忧国忧民啊!(板书:忧国忧民)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教师范读。

师:这首《题临安邸》有的人从诗中读出了愤怒、悲伤、忧愁。

我却从中读出了

一种无奈,读出了林升作为一届文人, 面对时局时的那种无力感。

下面我想带着我的体会,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可以吗?

师:相信同学们现在对这首诗也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体会,

带着你

的独特体会去大声朗读吧。给大家朗读两遍的时间。

2、学生个性化地朗读。

(四)、总结。

板书总结: 这首诗作者由热闹的歌舞写起, 揭露了当时统治者和

达官贵人们, 只顾享乐的社会现实, 最后用辛辣的讽刺抒发心中

不满,借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现在我们已经将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