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1f8cb1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f

1、出示《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2、读后两句“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3、师:说说从这两句诗中,从“泪”字,你能听见什么?有哪 些人在哭泣?他们为什么哭?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生活艰

辛不幸让他们有一个动作—“望”

望着谁?他们会怎样地望?他们等到王师了吗? (没有) 从哪个

字看出来的?“又”,说明他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盼望王师,

可是却始终没有盼来。

4、师:正是因为诗人唯独放不下流血流泪的故土和故土里那些

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望眼欲穿的遗民。 所以,在即将离开这个世

界的时候,

作者的遗憾是(死去元知万事空)。

作者的遗恨是(但悲不见九州同)。

作者的遗愿是(王师北定中原日)。

作者的遗嘱是(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过渡:就这样,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

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永远的离开了。 与此同时, 当朝统治者在做

什么呢?

五、拓展延伸

1、出示《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2、学生回忆这时的统治者在做什么?国家衰败的原因是什么?

(当朝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师过渡:南宋衰败的遗恨已经永远的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 那么

于我们少年而言, 如何才能使国家强盛呢?在中国的近代也曾有

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帝国主义肆意瓜分中

国,清政府腐败无能,此时,爱国学者梁启超认为要挽救民族危

难,必须改造年轻一代的思想,于是写下了这篇《少年中国说》

3、出示《少年中国说》片段。学生齐读。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

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

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 则国雄于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国,

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4、学生展示:作为新时代的少年, 我们能为祖国强盛做些什么?

六、教师总结,升华感情。

师 : 同学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富民强,少年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心怀祖国、报效祖国。让我们一起背诵《示

儿》吧。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2、收集爱国诗句,摘抄到采集本上。

板书设计 :

示儿

爱国

题临安邸

教学目标:

1、借助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理解诗文深刻含义, 体会诗中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有个性化体验)

3、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查阅资料, 并合理利用查阅资料帮助体会古诗更深

层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闪耀在中华文学宝库的桂冠上。 读诗能陶冶情操, 能让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还能让我们跨越千年的阻隔, 去触碰那一段不曾了解的历史。上节课,我们跟随诗人王昌龄的脚步一起感悟了唐代边关将士连年征战的悲苦。 今天,让我们再次穿越历史去品读宋代诗人林升的爱国名作——《题临安邸》 。

2、板书课题。

二、熟读古诗,了解大意。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

2、题写在杭州一家客栈的墙壁的上的诗。

3、这是一首题壁诗。这种题壁诗在唐宋年间十分流行,诗人们

在墙壁上留诗寄情, 就好像今天的人们上网络发个帖子一样。 一

些客栈还专门设置“诗板”供旅客题诗。

4、齐读课题。

(二)熟读古诗。

指名朗读,正确流利。

( 1、读诗要字正腔圆,声音洪亮。 2、有板有眼,读出韵律,读

出节奏。在字里行间。 3、声音高低起伏,抑扬顿挫。 ) (三)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合作学习方法:

( 1)齐读古诗。

( 2)共同研究,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 3)再读一遍古诗。

( 4)分配任务,每人汇报一句诗意。 2、学生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注: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师:这个小组的汇报流程完整,诗句意思简单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