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古诗词及综合复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六年级古诗词及综合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16da1a8783e0912a3162a15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小学语文单元练习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及综合复习

一、请先读题,再仔细聆听录音两遍,然后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根据录音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4分)

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碧兰说:“90年以来,渤海 严重退化, 急剧减少,优势种群基本消失。大型鱼类资源基本破坏殆尽,小型 资源严重衰退。1997年的监测资料显示:渤海无机氮超标率为60%;无机磷超标率为70%;油类为65%。”这是一组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 2、请根据录音内容进行选择。(4分)

(1)文章中为什么多次引用专家的话?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科学家们对渤海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所举的事例和数字能充分证明事实,使人信服。 B因为科学家们看到了渤海的问题,他们的心情很急切,说了很多话。 C因为只有科学家才有发言权,其余的人说了也没有用。

(2)对题目中的“死海”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渤海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一些近岸海域已经超过了自净能力,达到临界点。再不拯救,渤海的自净能力将无法保持。

B渤海的水将不再流动,含盐量将大大提升。

C随着物种的消失和食物链的断裂,渤海的整个生态系统逐渐走向减体。生态系统将会破坏到了不可逆转的程度,无法恢复生产能力,这就意味着它濒临死亡。 3、请你为拯救渤海写一句话。(2分)

二、根据要求进行古诗词填空。(10分)

1、《鸟鸣涧》一诗紧扣“静”字来写,其中“ , ”两句以动衬静,更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表现了诗人的闲静之心。

2、诗人王昌龄在送别友人辛渐时,他说愿意从清澈无暇、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神情,这正是“ , ”两句的含义。

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衰”表明了当时社会政治毫无生气。所以作者的愿望是“ , 。”

4、宋代词人苏轼之所以为后人称道,与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分不开,即使年纪大了,他也不服老,在《浣溪沙》中他很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积极心态: ? ! 5、“ , ”这两句写了作者既送别春天又送别友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对朋友的神情。

三、选择题,请选择恰当的答案填入括号。(14分)

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读音、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霜冻(shuāng) 调节(diáo) 昙花(tán) 大雨倾盆(qīn) B宝藏(zàng) 颠簸(diān) 帐篷(zhàng) 举世瞩目(zhǔ) C乾坤(qián) 参禅(chán) 挑剔(ti) 小心翼翼(yì) 2、下列成语的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金壁辉煌 呕心沥血 顽强不屈 负荆请罪 B走投无路 奇花异草 秉烛夜由 繁花嫩叶 C春意盎然 迫不及待 无可奈何 心旷神怡 3、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1

A怒发冲冠 发愤图强 百发百中 B弹尽粮绝 弹无虚发 对牛弹琴 C强颜欢笑 强词夺理 强人所难

4、下列与“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意思是一样的是( )(2分) A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的确是真理。 B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不一定是真理。 C不劳动,就不能养活一棵花,这不是真理。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都是唐代的大书法家。

B《石灰吟》这首诗托物言志,表明了诗人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的品质; C《狱中联欢》的过程是“唱歌—贴对联—交换礼品—表演节目” 6、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青春作伴好还乡——青年的时候 B初闻涕泪满衣裳——听见 C漫卷诗书喜欲狂——到处都是

7、对“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的出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明朝于谦《石灰吟》 B清朝郑燮《竹石》 C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四、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先将下列带“然”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只填序号)(4分) A( )然大悟 B( )然不同 C( )然失笑 D( )然起敬 (1)小明进步了。现在的他关心集体,乐于助人,与以前相比,表现是 。

(2)这里的石头会“唱歌”,乍一听,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听过当地的石琴演奏后,你就会 。 (3)像《狱中联欢》文中的这些革命先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视死如归,坚贞不屈。他们让人 。 (4)老舍家的院子里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这太有意思了。看到这里,我不禁 。 2、请把下列诗句所表现的主题和相对应的成语连起来。(3分)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兴高采烈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意志坚定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手足相残

四、口语交际。(3分)

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的联系沟通也更方便快捷。因此,有人说书信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五、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24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分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者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是多么有意思呀!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照看——( ) 调整——( )

2

2、文中的“脑力劳动”具体指 ,“体力劳动”具体指 。(2分) 3、用“ ”在文中画出说明“如此循环”意思的一句话。(2分)

4、“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这句话的意思是( )(2分) 5、仔细读读画“ ”的句子,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2分)

句子中的第一个“这”指的是 ,第二个“这”指的是 。 A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

B作者在养花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

(二)课外阅读。

老海棠树

13、本文词语运用很有特色,请从文中(A)(B)两处加下划线词中任选一个加以评析。(4分) (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B)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14、请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4分)

15、阅读⑦⑧两自然段,说说“奶奶”为什么“不让自己闲着”,而且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都在灯下学习。(3分)

16、文章多处前后呼应,结构严谨。仿照示例,再举一处。(4分)

示例:前文: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 后文: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

前文: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后文: 17、“我”的过错铸成了“永生的痛悔”。如果还有机会弥补,你觉得“我”会怎样做?(50字左右,注意合乎情理,注意语言表达。)(5分)

六、习作。(30分)

给即将迎来的中学老师写一封信,向他(她)介绍自己并告诉他(她)在小学阶段,你难以忘怀的一次活动。注意:活动的过程要清楚,还要写出自己在活动中的感悟。

听力材料:渤海将变成死海

水利专家杨振环说:“眼下,渤海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一些近岸海域已经超过了自净能力,达到临界点。再不拯救渤海,后果不堪设想!”

海洋专家鹿守本说:“渤海污染是毁灭性的。在渤海近岸的海湾和河口,出现了无大型物质区和地区性生物的灭绝。”

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碧兰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渤海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生物多样化急剧减少,优势种群基本消失。大型鱼类资源基本破坏殆尽,小型鱼虾资源严重衰退。1997年的监测资料显示:渤海无机氮超标率为60%;无机磷超标率为69%;油类为64%。”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专家丁德文说:“整个渤海的危机问题,在海区生态系统的失衡中表现最为明显。在

3

这个生态系统中,经济鱼类持续减少,有的濒危,有的绝迹。随着物种的消失和食物链的断裂,海区整个生态系统逐渐走向解体。”他强调说:“如果一个生态系统破坏到了不可逆转的程度,那么,这片海域就无法恢复生产能力,这就意味着它濒临死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