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史期末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广播电视史期末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1315633ccbff121dd3683aa

节目形式变化不大 节目更有针对性

电视制作费用大幅提高

独立电视台和有线电视网大量出现 收视率竞争更加激烈 三大网的排序时常变动

英国电视节目史

英国电视节目的历史始于20世纪30年代

1930年,BBC第一次公开播出电视剧《花言巧语的男人》。

1936年11月,英国正式播出电视节目,内容包括讲话、新闻影片和各种演出。

1939年9月1日,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BBC停播节目,直到战后的1946年恢复

1 50年代的电视---天真的儿童期 晚间6-7点,“儿童休止期” ;崛起的标志:BBC转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礼(1953年) 新闻节目《全景》 第一部英国本土电视喜剧:《本尼·黑尔节目》The Benny Hill Show 首次商业广告:1954年,Gibbs SR 牙膏 2 60年代电视节目-------青年叛逆期 对电视节目的争议不断

商业电视的时事和纪录节目质量提高 电视与政治关系日益密切 电视的影响与日俱增

3 70年代电视节目------长大和成熟期 新闻节目的形式有了变化 纪录片质量不断提高

4 80年代电视-------黄金时代 新闻报道更具时效性 电视对政治的影响力更大

电视成为人们家庭的主要娱乐来源 娱乐节目进一步发展 日间节目、早餐节目出现

英国电视节目的创意方法:英国电视节目的创意方法,使用科学的方法。 创意原则:逆向思维 制造悬念 设计冲突 强化反差 会讲故事

未来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一)新闻信息化 (二)传播互动化 (三)信息多源化

中国篇:1.拒迎之间:电报自西向东传入中国 时间:1831-1877年

特点:争论不绝、犹豫不定 2. 官督商办:电报体制的形成

时间:1881年 事件:津沪线设立 对“官”:首先保证其军务政情信息的传递; 对“商”:获得津沪线“永远承办”权和其支线的专办权。 3. 清末无线电报的肇始:时间: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事件:袁世凯在天津开办无线电训练班,培养无线电报务人员。 4. 中国第一个与无线电有关的法令:时间:1915年名称:《电信条例》

规定:无线电器材属于军用品,非经特许不得进口;不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私设无线电台 5. 外商在华广播电台的建立

“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1923年1月-4月),是中国境内开设的第一座广播电 6. 早期中国人创办的广播电台

1926年,哈尔滨无线电台成立,是我国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早期官办的4座电台:哈尔滨、沈阳、北京、天津 7. 早期国民政府的广播事业 @抗日战争中的广播事业 大后方的国民党广播事业、 沦陷区的日伪法西斯广播事业、 沦陷区的民营广播事业、 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广播事业、 苏联广播电台和美军广播电台

抗战期间国民党的广播事业:迁移、受创、宣传的双重性 沦陷区的广播事业:经营垄断、强制收听、二重广播

抗日根据地的广播事业:战争中建立和发展、设备简陋、播音风格爱憎分明

“十七年”间的广播电视:定性----国家经营;建立宣传网-----四级广播电台;排斥批评的倾向。电视的诞生:1958年 “大跃进式”的宣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广播电视: 政治性宣传急剧增加

地方广播电台以转播为主,各电视台一度停播

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充斥声屏,出现了“文革语言” 文革反思:

1广播电视的领导权必须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绝不允许被任何人利用。

2正确认识广播电视的性质、任务和作用,绝不允许吧社会主义的广播电视变成对人民实行“全面专政的工具”。

3坚持和发扬人民广播的优良传统,绝不允许践踏和败坏优良传统。

中国广播电视的改革年代 1新闻界的拨乱反正

#中央广播局专门成立批判组 #恢复专题和文艺节目 #开办新的知识教育性节目

#对国外广播开始克服内外不分、强加于人的做法,加强针对性

新现象: 1机构调整 (1978年5月1日) 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北京电台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广播电台

2重新定位 (1980年,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

摒弃新闻媒介是阶级斗争工具,重新肯定新闻事业是党、政府、人民的耳目和喉舌。 3广告介入: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放了中国电视历史上第一条商品广告:1.5分钟的《参茸补酒》;3月15日晚,又播出了第一条外商广告:1分钟的《瑞士雷达表》 4节目主持人出现:1980年7月12日,央视第一个述评性新闻栏目《观察与思考》开播,首播节目的标题为《北京居民为什么吃菜难》,庞啸作为第一个被正式冠名为“节目主持人”的出镜记者登上了屏幕。 5电视被称为“微缩影剧院”

6影视分歧 :1979年6、7月间,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停止向电视台供应新故事片,新影片只许在公映 7电视“开源”:认清功能;研究国外节目设置;改进新闻报道,增加早间新闻节目;引进译制剧;大办国内电视剧;年以后才能提供给电视台。一些剧团也随之提高了对电视录制新戏的收费标准。

8国外影视剧的引入:1979年5月,中央电视台成立译制组。 9国产电视剧的崛起 10节目形式日趋丰富

11矛盾凸现:级办电视引发的问题:四级办电视(引发了文化放纵主义;引起了版权纠纷导致了恶性竞争) 12城市台的兴起

广播电视的转型时期(1992-2007)对内广播的发展特点:调整节目结构和布局;发挥系统优势;实施精品战略

对外广播的发展特点:国际新闻和时事报道取得新的突破;到20世纪末已跨入世界一流行业

对内电视的发展特点:深化改革;迈出频道专业化的步伐 对外电视的发展特点:对外电视实现全球覆盖

经济机制的转变(时间:1992年) 定位:第三产业

实践:事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

影响:多种经营方式出现; 广告实现创收;导致了娱乐导向、金钱导向

电视节目的变迁:1. 时事节目的转轨:新闻杂志型栏目《东方时空》 它改变了中国大陆观众早间不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被誉为是“开创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 2. 调查性报道的发展:1994年《焦点访谈》;1996年《新闻调查》;2003年《每周质量报告》 3. 谈话类节目热烈:受国外“脱口秀”节目的启发;话题更加开放、自由

对“限娱令”的深度解读 1. 广电总局合法权利的行使。2.“事业单位企业经营”的产物。3.“限娱”的说法不尽准确。4.过度娱乐化不是简单指节目类型而是创作倾向。5.娱乐节目的关键在创意。

我国谈话节目的突出特征:面对面双向交流的互动性;即兴性现场发挥的魅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谈话节目的基本形态和类型 1新闻信息类的谈话节目 2社会话题类的谈话节目 3感情娱乐类的谈话节目 谈话节目的重大影响及意义

1拓展了大众话语空间,改变了受众与媒体的关系。 2增强了电视纪实语言的表现魅力。 3提升了主持人的能力与素养 丰富多彩的电视文艺及娱乐节目 1电视文艺的栏目化

2电视文艺的通俗化、平民化(娱乐节目与综艺节目的“分家”) 3电视文艺的社会化

娱乐节目的特性:内容形式的时尚性、娱乐性及较好的经济效益;主持风格的真诚自然 走向成熟的中国电视剧:

(1)把握时代脉搏,引进市场机制(2)发展中坚定方向,繁荣中小有波澜(3)多维化探索,多样化发展

广播电影电视的集团化:2000年12月,中国第一家省级广播影视媒体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在长沙正式挂牌;2001年4月,以广播、电影、电视、传输网络、网站和报刊为主业,兼营其它相关产业的大型广播影视集团——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也揭牌宣告成立。

电视的变与不不变:“变”:频道增多了、设备先进了、栏目多样了、画面清晰了、建立世界一流大舞台实现了、用钱可以堆砌的成果中央台应有尽有。(硬件合格) “不变”:开放性、自由性有待商榷 广播电视的规制与管理:《广播电视法》《新闻法》尚在酝酿,1997年《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港、澳、台的广播电视事业

香港:@1928-1949年初——“一家独占” 起源:1923年,业余、自发、试验

第一座官办电台:香港电台, 1928、英语播音,1934年,增设中文台(广东话播音) @1949-1973——“三家并立”:“香港电台”(无线发送) 官办“丽的呼声”有线电台 商营(1949年3月-1973年4月);“商业电台” (1959年) 商营

@1990年左右—— “四家共存”香港电台;商业电台;新城电台(1991年)英国军队电台(70年代) (1)始于1957年,“丽的电视台”(丽的映声) 1967年,“电视广播有线公司”试播,简称“无线电视台”(TVB),下设翡翠、明珠两台 1975年,佳艺电视台开播。

1982年,丽的电视台改名“亚洲电视有限公司”,简称“亚视” (ATV)

“无线”“亚视”双雄争霸:竞争重点:中文频道晚上的黄金时段 竞争特色:亚视擅长长篇电视剧; 无线以娱乐节目见长

竞争实力:无线台实力雄厚,保持着绝对优势,被称为 “强台”亚视长期盈利不佳且亏损,被称为 “弱台” A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