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第十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104541bff00bed5b9f31de5

E、足够高,使该产品的产量下降为零。

49、政府采取一些哪些方法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 )。

A、对污染排放发证; B、对治理污染补贴; C、可交易许可证; D、以上都可以。 50、假如一个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照科斯定理,市场自动会解决问题的条件是(B )

A、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 B、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C、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D、不论产权是否明确和交易成本是否为零。 51、在买卖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比如买方不清楚卖方的一些情况,是因为( D )。 A、卖方故意要隐瞒自己的一些情况; B、买方认识能力有限; C、若完全掌握情况所费成本过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2、下列哪个市场最有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C )。

A、牙膏; B、电器; C、旧车; D、香皂。 53、面对不对称信息,下列哪一项不能为消费者提供质量保证( B )。

A、品牌; B、低价格; C、长期的质量保证; D、气派的商品零售处。 54、下列哪一个不是高质量的信号?( C )

A、延长的质量保单; B、产品保证; C、短暂的经营场所; D、被认可的销售者。 55、关于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市场失灵论认为:( ) A、因为市场失灵,政府必须尽可能地做他们所能承担的; B、当市场不能产生有效率的结果时,政府要承担一个角色; C、政府较市场不大可能失灵;

D、科斯定理在关于产权对产生有效率的市场结果的作用方面是正确的; E、可交易价格不能对自然资源保护给以激励。

四、问答

1、什么是市场失灵?哪些情况会导致市场失灵?尹424

答: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某种场合下会导致资源不适当配置。在以下情况下,市场会失灵:不完全竞争、公共物品、外部影响、信息不完全等

2、什么是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举例说明。梁195

答:如果一个人消费某种物品而不减少其他人的消费量,这种物品就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是指:如果一个人生产并消费某种物品,其他人也不会被排除在消费之外。例如国防,现有的国防在多保护一个人,其他人所受的保护程度也不会减少。只要一个国家有国防就无法把其他人排除在国防的保护之外。 3、选民如何表示他们对政治市场的需求?梁204

答:选民通过选票,对某项活动的贡献和院外活动来表示自己在政治市场上的需求。 4、垄断或不完全竞争为什么会降低效率?尹425

5、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比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怎样说明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的?尹426 6、能够说政府提供的物品都是公共物品?尹427

7、能否认为,由于公共物品不存在市场交换价格因而可以任意定价?尹427 8、什么叫外部性?外部性怎样使资源配置失当?尹428 9、经济学中认为应当如何解决外部性问题?

答:溢出效应又可称为外部性、外部影响和外差效应,指的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或决策对另外一个人或一群人强加了成本或赋予利益的情况。如果某人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社会成员带来了危害,但他自己不要承担这种危害的成本,就称存在消极的外部影响;相反如果某人的一项经济活动会各其他社会成员带来好处,就称存在积极的外部影响。 解决外部性的途径有:

(1)使用税收和津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的社会其他成员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

(2)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例如一个企业的生产影响到另一个企业,如果影响是正的,则第一个企业的生产就会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反之如果影响是负的,则第一个企业的生产就会超过社会最优水平。但是如果把这两个企业合并在一个企业,则此时的外部影响就“消失”了,即被“内部化”了。合并后的单个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将自己的生产确定在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水平上。而由于此时不存在外部影响,故合并企业的成本和收益就等于社会的成本和收益,于是资源配置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3)使用规定财产权的办法。在许多情况下,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财产权不明确。如果财产权是完全确定的并得到充分保障,则有些外部性影响就可能不会发生。 10、什么是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尹430

11、举例说明信息不对称会破坏市场的有效性而导致市场失灵。尹431

12、试从微观角度论述市场机制的效率以及市场机制存在哪些局限性?

答:从对竞争性市场机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上具有效率的结论。

(1)出于利己动机的消费者购买商品并支付商品的价格。他们从消费的商品中获得最大的满足,从消费者消费最终产品来看,对于任意消费者而言,在既定的商品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得到最大效用时必然使得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因而在交换上符合帕累托最优条件。这些价格通过市场供求均衡转化为厂商收益。

(2)出于利己动机的厂商,为了获得最大利润,比如使产量达到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之点。这时厂商以最低的成本向社会提供最优的数量。厂商之间的竞争使得厂商使用资源方面符合帕累托最优,即获得最大利润的厂商比如使得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要素的价格之比。这就保证了生产符合帕累托最优。平均成本是厂商支付给生产要素的报酬,以便补偿生产要素的边际贡献。它恰好等于所有生产要素的单位收入之和。

(3)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来看,产品的转换率等于产品的边际成本之比,而当厂商处于均衡时,产品的边际成本等于相应产品的价格,所以既定资源生产的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产品的价格比,从而等于消费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通过市场价格的自发波动,经济系统能以最低的成本进行生产来使消费者得到最大效用、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社会达到理想状态。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经济系统内的各种资源均得到了最优的利用,社会实现了最大的福利水平。

以上分析表明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机制是有效率的,但是完全竞争条件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市场失灵。针对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

此外,市场机制运行的结果也未必尽如人意。例如,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都成为市场机制的局限。收入政策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提高市场机制效率的作用。 五、计算题

1、某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2000?10P,成本函数为TC?20Q,试问:

(1)假定该产品由一家垄断性厂商生产,求其利润最大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各为多少? (2)要使社会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最佳的产量和价格是多少? (3)在垄断条件下生产产品使得社会纯福利损失了多少?

解:产品由垄断厂商生产时,市场需求函数就是厂商的需求函数。所以,由产品的需求曲线

Q?2000?10P可得P?2000?0.1Q

厂商的总收益函数TR?PQ?200Q?0.2Q2 则边际成本函数为:MC?200?0.2Q

由总成本函数可得边际成本函数为MC?20?AC

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条件有20?200?0.2Q,解得Q?900,P?110 厂商的利润为??TR?TC?900?110?40?900?63000

(2)帕累托最优实现的条件时,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 P?200?0.1Q?20?MC,解得Q?1800,P?20 (3)当Q?900,P?110时,消费者剩余为

CS??9000(200?0.1Q)dQ?PQ

=|200?900?0.05?900?900|900?110?900?40500 0,P?20时,消费者剩余为: 当Q?1800 CS??18000(200?0.1Q)dQ?PQ

=|200?1800?0.05?1800?1800|1800?200?1800?162000 0 社会福利的纯损失为:162000-40500-63000=58500

在此,162000-40500=121500是垄断所造成的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其中63000转化为垄断者利润,因此社会福利的纯损失为58500。

2、假定有一企业,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可多得12元私人利益。但是,从社会角度看,每多生产1单位产品还可再多得4元,其产品成本函数为C?Q?40Q。试问,为达到帕累托最优,若政府采用给予企业补贴的办法,可使产量增加多少?

解:在政府没有补贴时,厂商能生产的产量为私人利润极大的产量。令MC?MR 即12?2Q?40,解得Q?26

政府补贴后,厂商的边际收益增加到16元。令MC?MR,即12?2Q?40,得Q?29 可见,政府补贴后可使单位增加了产量。

3假定某社会只有甲乙丙三个公民,他们对共用品的需求分别为

P1?100?x,P2?100?2x,P3?100?3x,其中x是共用品数量,每单位共用品成本是4元, (1)求社会对共用品的需求函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