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民族和谐的新城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建设民族和谐的新城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0a7ab41be1e650e52ea99a2

建设民族和谐的新城区 -下街“城中村”改造的调查与思考

济源市委党校经管教研室 程红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与城市的急剧扩张,毗邻城市的村庄迅速被新城区所湮没从而形成了诸多的“城中村”。在这些“城中村”中,村民的生产用耕地已经或基本失去,村庄已被城市所包围,村中的居民仍保留着一些农村的生活习惯和管理方式。城市的扩张使得“城中村”既具有了城市的特征,也保留了农村的风貌,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一方面村民居住在城市中间,和城市居民一样从事二、三产业;另一方面村中的土地集体所有,村委会管理着村中的日常事务,村民仍具有农村户口。多年来,“城中村”的这种二元体制在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居住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不健全、规划建设无序、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下等等,这些严重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

到了21世纪初,随着经济竞争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为实现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总体规划下,各地政府下定决心对“城中村”

进行改造,济源市也在其中之列。近年来,随着济源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济源中心城区的框架正在不断扩大,城市的面貌也有了显著改善,中心城区综合提升工程正在逐步推进,城市的功能日益完善。为了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改善城市环境,居民生活条件,提升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济源市结合自身实际适时地提出了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城中村”进行改造,下街村也在这次改造范围之内。

下街村是济源市最大的民族村,全村95%以上都是回民,“城中村”改造的进行必将牵扯到少数民族的利益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民族矛盾。因此,下街村“城中村”改造的进行不仅关系到全市新城区建设的全局,而且关系到民族和谐奋斗谋发展的全局。因此,为了了解下街村“城中村”改造的情况,促进民族和谐发展。本人在实习调研期间以实地调研为主,走访了20多户居民,实地考察了下街村“城中村”改造的进展情况,并依据调查情况和本人平时所掌握的资料,做了综合分析,对下街村“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困境进行了剖析,对如何通过“城中村”改造来促进民族团结,从而达到建设民族和谐新城区进行了思考。

一、下街村概况

济源市下街村隶属于北海办事处,地处西北老工业基地,天坛路依村而过,北海路纵贯其中,北与庙街村接壤,南与

纸方村毗邻,与宣化大街隔河相望。全村共有家户1200户,居民5320人,占北海办事处老居委会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5200多人为回民,占全市回民的二分之一以上,是全市最大的回民村。全村居民分为10个居民小组,拥有党员45人,居民代表49人,支部成员5人。全村现有土地120亩,人均不足0.02亩(人均耕地≤0.3亩视为失去或基本失去耕地)。全村的住宅多以自建住宅为主(集体将宅基地按户划拨,由各户居民自行建设),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居民收入多以个体经营为主(没有高额的房屋租金作为其生活来源),皮毛加工、餐饮、皮鞋加工、屠宰等是其主要的经营方式。

在20世纪50、60年代,闻名全国的“五小”工业位于西北老工业基地,下街村借助工业发展的东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近年来随着济源经济的转型,城市中心的东移和南扩,工业园区的建设使得曾经的老工业基地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下街村虽位于中心城区,但由于其建设时间早,形象差,发展相对滞后,而显得与新城区格格不入,因此,为了营造良好的城市发展氛围、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对下街村进行“城中村”改造。

下街村作为最大的民族村,在与汉族同胞交往的过程中,由于其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民族观念的不同,时有摩擦、冲突不断。矛盾冲突的存在、民族问题的持续制约了下街村的发展,更影响了济源市“城中村”改造的步伐。因此,为

了解决好民族矛盾,维护好民族团结,建设好济源新城区,下街村的“城中村”改造是最好的契机。

二、下街村“城中村”改造取得的初步成效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空间形态的转变是城中村改造的基础,但城中村改造绝不是单纯的空间形态转变。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必须推进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村委会向社区居委会、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真正的改造。下街村在居民身份农转非,村委会向社区居委会转变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因此,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如何实现集体土地国有化,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素质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民族的团结成为“城中村”改造的重点。

2005年济源市被河南省确定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试点市,正式拉开了济源市“城中村”改造的序幕。为了济源市城市化进程的整体推进,下街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行动,克难攻坚,“城中村”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资源盘活实现了新突破

“城中村”改造中土地产权的变化是核心。按照市政府对“城中村”改造提出的“一年起好步,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总体要求,北海办事处结合本辖区的实际,提出了“城中村”改造的工作思路:重点推进北蟒河沿线和水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