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医通温病考试题库 文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6国医通温病考试题库 文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098bd1f9ec3d5bbfc0a7473

137.下列各汤证中均有身热,腹痛,便秘的 B、牛黄承气汤证C、新加黄龙汤证

138.千金苇茎汤除苇茎外,还有下列哪几种药B、薏苡仁D、冬瓜仁E、桃仁 139.风温最常见的症状有()A、高热C、咳嗽D、喘息E、胸痛

140.风温“余邪未清,气阴两伤”的临床表现有() C、低热D、口舌干燥而渴F、虚烦不眠G、神疲乏力

141.风温“肺热发疹”的临床表现有( A、身热C、胸闷D、咳嗽G、肌肤发疹 142.风温“内闭外脱”的临床表现有()

A、发热骤退,汗出不止B、虚烦燥扰,气息短促D、面色苍白,四肢厥冷F、脉微细欲绝

143.竹叶石膏汤除竹叶,石膏外,还有下列哪几种药物() A、麦冬B、法夏D、粳米,甘草E、人参

144.沙参麦冬汤除沙参,麦冬外,还有下列哪几组药物?() A、冬桑叶C、玉竹,花粉D、生扁豆,甘草 145.清宫汤由下列哪几组药物组成()

A、犀角尖,连翘心C、竹叶卷心,连心麦冬G、玄参心,莲子心

146.宣白承气汤由下列哪几组药物A、生石膏C、生大黄D、杏仁F、瓜蒌皮 147.风温热陷心包证有以下哪几组症状()

B、神昏谵语,舌蹇D、舌鲜绛,脉细数F、身灼热,肢厥

148.热入心包兼腑实证有下列哪几组症状()C、舌蹇,肢厥D、腹部胀痛,便秘E、舌绛,苔黄燥,脉数沉实有力F、身热神昏

149.吴鞠通提出用白虎汤有四禁,是指() A、脉浮弦而细者B、脉沉者D、汗不出者E、不渴者

150.风温阳明热盛证的辨证关键是()A、壮热B、渴饮D、汗出E、脉大 151.桑菊饮除桑叶,菊花外,还有下列哪几组药物()

A、桔梗,甘草C、连翘,芦根F、薄荷,杏仁

152.银翘散除银花,连翘外,还有下列哪几组药物()

A、桔梗,甘草B、荆芥穗,淡豆豉E、牛蒡子,芦根G、薄荷,竹叶

153.清瘟败毒饮证可见:

A、壮热烦躁B、肌肤发斑C、舌绛苔黄D、头痛口渴E、脉数 154.三甲复脉汤的组成是由炙甘草汤()

A、去生姜,大枣B、去人参,桂枝D、加牡蛎,鳖甲、龟板F、加白芍

155.青蒿鳖甲汤证可见:A、夜热早凉B、热退无汗D、能食形瘦E、舌红苔少 156.春温病,热郁胸膈证可见:A、身热B、心烦懊憹E、舌苔微黄

157.下列各汤证中均有身热,腹痛,便秘的是: A、增液承气汤证B、牛黄承气汤证C、新加黄龙汤证 158.导赤承气汤证可见:B、小便赤痛D、大便不通G、身热

159.腑实阴伤证可见:A、身热C、口干咽燥E、舌苔焦燥F、腹满G、便秘 160.导赤承气汤证可见:A、身热B、小便赤痛D、口渴G、大便不通

161.腑实阴伤证可见:A、身热B、腹满C、口干咽燥E、舌苔焦燥F、便秘 162.秋燥的病变脏腑主要在:C、肺D、胃E、大肠

163.秋燥燥干清窍证的症状有:A、目赤B、耳鸣C、龈肿E、咽痛

164.燥热伤肺的症状有:B、气逆而喘C、咽喉干燥D、胸满胁痛E、心烦口渴F、少气乏力G、痰中带血

9.“湿热之邪,由表伤者十之一二,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语出E、《湿热病篇》 10.“湿热之邪,由表伤者十之一二,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语出:D、薛生白 11.在湿温病的诊断中,下列哪项提法欠妥?B、起病较缓,以气分为病变中心 12.在湿温病的治疗中,下列哪项提法是欠妥的? D、初起,邪遏卫气者,治宜芳香宣化,忌用淡渗利湿 13.“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语出:C、吴鞠通 14.“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语出C、《温病条辨》

15.湿温:“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出自:C、薛生白《湿热病篇》 16.首先描述湿温病的主症为“苦两胫逆冷,腹满叉胸,头目苦痛,妄言”的医家是:D、王叔和

17.对湿温病病因提出:“常伤于湿,因而中遏喝,湿热相薄”的著作是C、《脉经》 18.“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暝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语出:

C、吴鞠通《温病条辩》

19.下列温病中哪一种温病病证的性质属湿热性质:D、伏暑

20.患者,女,23岁,3月6日因野外作业,淋雨后当晚感身体不适。初为恶寒少汗,身体微热,午后较重,头身酸重,肢倦乏力,胸闷脘痞,不欲饮食,苔腻,脉濡缓。5天来未见好转,发热不退,汗出,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其诊断为:D、湿温

21.首先提出“湿温”病名的著作是:A、《难经》

22.提出湿温当用“白虎加苍术汤治之”的著作是:E、《类证活人书》

23.“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语出:D、《湿热病篇》 24.“先有内伤,再感客邪……;或先因于湿,再因饥劳而病者”,语出:D、《湿热病篇》 25.湿温初起的主要表现A、身热不扬 B、身重肢倦 C、恶寒少汗 D、胸闷脘痞 26.湿温病的诊断,主要根据:

A、夏秋多见,全年可发B、初起以湿热郁遏卫气分见证为特征 C、传变较慢,故湿热留恋气分阶段较长D、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中心 E、病程中可出现湿热弥漫三焦的变化

27.湿温初起,吴鞠通提出治疗的“三大禁忌”是: B、辛温发汗C、苦寒攻下D、滋养阴液 28.临床上,对湿温病的辨证,应遵从:

B、辨析湿与热的孰轻孰重C、辨别病位的上下深浅

D、辨察病机在卫在气在营在血之浅深层次E、审定证情的虚实转化 29.湿温病,邪偏于中焦者,证候多见:

A、恶心,呕吐C、脘腹胀满,知饥不食E、舌苔厚腻 30.湿温病,邪偏于上焦部位者,证候常见 A、恶寒发热B、胸脘痞闷C、神志昏蒙 31.湿温病中,湿偏盛,热较轻的证候特点:

A、身热不扬,早轻暮重C、头身重痛,口淡无味,或口不渴E、苔白滑腻,舌质一般,或舌质略红

32.湿温病中,热偏盛,湿较轻的证候特点是:

B、发热较高,汗出不解C、口苦作渴,渴不欲饮D、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5.认为“冒暑毒,加以着湿,或汗未干即浴,皆成暑湿”主张以茯苓白术汤治疗。出自于:C、《三因方》

6.暑病证治的四律。出自于:A、《医门法律》 7.“暑必兼湿”是谁提出的:B、叶天士

8.暑湿证的病机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发病缓慢

9.患者,男,35岁,7月16日冒雨耕田后,当晚即出现发热恶寒、无汗、身形拘急、心烦、脘痞、呕恶,舌略红,苔微黄腻,脉浮。该病人诊断为:A、暑湿

10.寒邪外束,暑湿内阻可见B、症见发热恶寒、无汗、身形拘急、心烦、脘痞、呕恶 11.暑湿弥漫三焦可见E、症见发热、面赤耳聋、胸闷咳喘、脘痞呕恶、下利臭秽、小便短赤

12.暑湿初起,可见哪些症候:A、暑湿郁阻肺卫证候 B、表寒内郁暑湿证候 13.暑湿若邪由卫传气,可见:A、暑湿邪干胃肠证候 C、暑湿壅滞肺络证候 D、暑湿弥漫三焦证候 E、暑湿伤气证候

14.暑湿的诊断依据有:

A、发病季节在夏末秋初 B、初起以暑湿郁阻肺卫证候为主 C、初起表寒内郁暑湿者亦多见 D、病程中常有黄疸、出血之变证 E、临床上既有暑热内盛症状,又兼有湿邪内阻症状

15.暑湿的基本治法为:A、清暑热 B、化湿浊 D、调气机 E、和脾胃 5、伏暑理论源于:A、《内经》 6、伏暑的病因为:B、暑湿病邪

7、“暑邪久伏而发,名曰伏暑”是哪位医家说的。D、王肯堂 8、伏暑的发病季节:D、秋冬

9、患者,38岁,12月20日发病,当日即出现高热面赤,心烦,口渴,脘痞身重,苔腻。其诊断为:C、伏暑

10、患者,30岁,1月20日发病,初起即出现高热、烦躁、口渴不欲饮,舌绛苔少,其诊断为:B、春温

11.伏暑作为病因的名称首见于: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