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课后 练习题 及 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语言学纲要课后 练习题 及 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053fe90cf84b9d529ea7a23

8、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古代借词 9、转喻

10、屈折成分

11、语音演变的规律以及它所具有的特点(条件性、时间性和地区性) 二、单项选择

1、C 2、D 3、D 4、C 5、A 三、名词解释

1、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祖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是推溯方言或亲属语言的演变过程的有效方法。

2、 语法化:语法演变的一种反复出现的常见途径是语法化。“语法化”是指语言系统中一些原来有实在意义的实词(或叫“词汇词”)在语法的演变中变为只表示语法 意义的成分。语法化是个有等级的序列,是由语法化程度较低的那一端向语法化较高的一端的逐渐演化的过程。语法化的等级序列为:实词>语法词>黏附成分>屈 折成分。

3、重新分析:语法演变中另一种常见的方式是结构的重新分析。它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和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和关系却变化了。结构的重新分析在语法演变中比较常见,它往往造成前面提到的语法范畴的消长或新的词类、新的虚词、新的结构的出现。

四、简答

1、组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汉语缺少形态,词序特别重要。词序在汉语语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从先秦的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词序方面有几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忌不自信”中作宾语的代词放在动词之前变为放在动词之后,这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种变化。

现代汉语的偏正结构里有一种“小名+大名”的类型,小名在前,限定后面的大名,例如“桑树”“北京市”,“桑”“北京”为小名,“树”“市”为大名。但是在上古汉语中却有一种与此相反的词序,这可能反映史前汉语的一些特点。

2、 语法中的局和规则和组合规则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的变化往往引起另一方面的变化。例如拉丁语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词与词的关系可以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词 序不占重要地位。比方“女孩儿爱母亲”这样一句话可以有各种词序(matrem-母亲,宾格;puella-女孩儿,主格;amat-爱):

(1)Matrempuellaamat. (2)Matremamatpuella. (3)Amatpuellamatrem. (4)Amatmatrempuella. (5)Puellamatremamat.

(6)Puellaamatmatrem.

由于音变的结果,拉丁语中原来表示格的变化的词尾在法语里由弱化而脱落,原来由聚合规则表示的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改由词序、虚词等组合手段来表示。上面这句话的意思在现代法语中的词序只有一种:

La filleaime la mere.

这是语音变化引起聚合类与组合规则变化的一个典型例子。

3、 词汇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实现象的认识的联系最为紧密。新事物的出现、旧事物的消亡和认识的深化,都必然会在词汇中打上自己的印记。新词的产生与现实中 出现新的事物有联系。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为表达这些新事物的需要而产生新词。例如“登月”“纳米”“克隆”“课件” “博客”等等都是语言中新出现的词语。汉语中构成新词的材料,少数从外语借来,多数是利用语言中原有的语素按照固有的构词规则构成的。

旧 词的消亡也是语言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旧事物的消失是引起旧词消亡的一个原因。例如“马褂”“顶戴”“黄包车”等词语都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而基本不用了。词汇 系统的变动,认识的变化也可以引起旧词的消亡。在上古,汉族人对某些现实现象的划分很细,同类的事物或现象稍有不同就给以不同的名称。例如表示白的颜色也 因所表示的事物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月白为“皎”,人白为“晰”,霜雪白为“皑”等等,后来这种种不同的名称和说法都消失了,只要是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就 用同一个词语去表达,这样很多旧词就消失了。从语言的交际功能来看,它也符合经济、简易、明确的要求。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认识的发展,舍弃对现实现象的 一些不必要的区分,精简词语,这自然会减轻人们记忆的负担,使语言工具更经济、简易,便于运用。

五、论述

不 受外系统接触影响的语音演变,其结果通常是很齐整的,可以用“规律”的形式表达出来。语音的变化有很强的规律性。这种演变的规律性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第 一,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凡符合条件的一律都变,没有例外,语法语义条件不起作用。比如,在尖团合流的变化中,只要符合声母是精组和见组、韵母是细音的 语音条件,都合流为舌面前声母,不论含有这些声母的字是名词性的、动词性的、形容词性的,也不管它们表达了什么语义。第二,时间性。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 时期中起作用,过了这一时期,即使处于同样的条件下也不会遵循原来的规律发生变化。第三,地区性。语音的演变是像一个波浪一样从一个中心向外扩散的,而且 扩散有地域的限制,所以音变只在一定的地域中进行。例如,浊音清化的规律在北方话系统中是普遍起作用的,而在吴语区和湘语区则仍保留原来的浊音,并没有发 生清化的现象。

从 演变结果看,语法演变可以分为组合规则的演变、聚合类的演变。组合规则的演变主要便现为词序的改变。比如,汉语的词序在历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变化有:代词 宾语从动词前到动词后,大名冠小名的消失,介词结构从动词后到动词前,补语从可以与动词分离到补语必须与动词紧邻等。语法聚合类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 变、语法范畴的消长、词类的增减。印欧语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形态简化的变化,如现代英语与古代英语相比,形态变化大大减少。汉语缺少形态,语法聚合规则的 变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词类的界限比古代清楚,特别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特有的量词;一是开始出现构词词缀和表示类似 体的意义的专用语素。

从 演变方式和途径看,主要有类推、结构的重新分析与语法化等。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这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类推作用。它铲平语法中的坎 坷,推广新规则的适用范围,起着调整整顿的作用,给语言带来更大的条理性。很多语法演变的事实可以从类推中得到解释。类推作用使一些不规则的形式规则化。 语法演变中另一种常见的方式是结构的重新分析,它往往造成语法范畴的消长或新的词类、新的虚词、新的结构的出现。比如上古的一些连动结构到中古变成了述补 结构。语法化现象也反映了语义演变的规律性。哪些实义词容易发生语法化,语法化后表示什么样的语法意义,常常具有普遍性。

从词汇演变的结果看,常见的有新词产生、旧词消亡和词语替换三种现象。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或转移。词义的演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一些演变的方式我们可以在不同的语言中看到,比如从空间义到时间义的引申就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语义演变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