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审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新审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011dd1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7

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一、单元教学内容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P90——P102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5、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6、发展统计观念,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四、单元教学安排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3课时

1

第1课时 平均数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

教学内容:平均数P90——P92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渗透法制教育《全民健身条例》,让学生了解全民健身运动意义及规定的条款。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难点: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班级图书角的书架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

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吗? 2、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师生交流后,教师用课件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6本书了,这个6是它们的什么数?(平均数)我们是如何求出平均数6的呢?

师生交流后明确是通过把上层书本移2本至下层得到的相同数。 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朋友。 板书课题:平均数。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统计图:环保小分队的四名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如下(课件出示统计图)。

师: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

学生交流后反馈:从统计图中,可以知道: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收集了12个,小亮收集了11个,小明收集了15个。

师: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求平均数的问题。

(2)解决问题: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的?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如何解决?

小组交流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展示。 汇报预测:

方法一:移多补少,学生汇报,多媒体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师:像这样,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13是14、12、11,15的平均数。

方法二:根据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得;(14+12+11+15)÷4=52÷4=13(个)。

(4)小结: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也可以用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求出平均数。数据较少时,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数据较多时,用先求总数再求平均数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5)教师追问:平均每人收集13个,是不是每个人真的都收集了13个?你是怎么理解“平均每人收集13个”这句话的?

师生交流后明确:“平均每人收集13个”表示每个人收集的数量可以比13个多,也可以比13个少,也可以刚好是13个。

(6)区分“平均分”和“平均数”。

①把52个矿泉水瓶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②每人分到13个和平均每人收集13个,这两个“13”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师生交流后小结:平均分是实实在在的量,平均数是虚拟的量。 2、教学例2。

(1)创设问题情境。

3

学生根据情境发现信息,老师提出猜想,这些同学在做什么? 生:体育运动。

师:我现在《全民健身运动》规定:(1)第十二条 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全民健身日加强全民健身宣传。(2)第三十三条 学校应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

四(1)班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进行踢毽比赛,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

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的情境图和两张统计表。

师:这两张统计表给出了他们踢毽的成绩。观察两张表,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参加人数、每人的踢键个数等)

(2)探索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你认为是男生队的成绩好一些还是女生队的成绩好一些呢?说说你的理由。

让学生充分从多个角度分析表示男、女生队的踢毽情况。在尝试中体会到用平均数能较好地说明问题。

学生动手列式计算:

男生队: (19+15+16+20+15)÷5 =85÷5 =17

女生队: (18+20+19+19)÷4 =76÷4 =19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为什么男生队除以5而女生队是除以4呢?你认为是男生队还是女生队成绩好?

师生交流后明确:因为男生队有5人,所以要除以5,而女生队只有4人,所以除以4。男生队平均每人踢17个,女生队平均每人踢19个,女生队的成绩好一些。

师:问题解决了吗?你有什么收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