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fef14cbbb68a98271fefad0

新生儿爱听人的声音、母亲的声音、柔和的声音、高音调的声音。

三、婴幼儿听觉的发展

随年龄增长,学习语言、接触音乐环境和接受听觉训练的过程中,婴幼儿的听觉迅速发展:儿童的听觉阈限值逐渐降低,听觉感受性提高。

四、学前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

出生后24小时内的新生儿,听觉反应已可分五等,反应形式、强度也不同,存在音高差别阈限。

五、学前儿童听觉的测定 1.观察听觉行为; 2.简易测听; 3.用仪器做听力测查。

六、听力的保护与培养 (一)避免噪音污染

1.在家庭为幼儿创设安宁环境; 2.在幼儿园教育孩子避免大声喧哗; 3.采用吸音设备; 4.用养花种草等净化环境。 (二)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

乐音和音乐活动都是幼儿发展听觉的有力手段。 (三)通过学习语言发展听觉

在幼儿园,可组织专I'liJil练听力的游戏,训练听力辨别力等。

七、聋儿听觉康复的训练 1.早期验配助听器 2.早期听力训练

(1)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在游戏中运用音响玩具、游戏,感官功能代偿,音乐训练等;

(2)对声音的辨别:结合图片、实物或模型,使聋儿感知不同事物发出的声音。

第五节学前儿童触觉、动觉和痛觉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 (一)儿童触觉的发生

儿童出生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无条件反射都有触觉参加。 (二)口腔的触觉

儿童出生具有口腔触觉,且通过它认识物体。 (三)手的触觉

1.触觉探索主要通过手采进行,儿童出生就有本能触觉反应;

2.视觉和手的触觉协调,是半岁婴儿认知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触觉探索的开始;

3.眼手协调出现的标志是伸手能抓到东西,表明儿童知觉达到了能知觉到物体的位置、手的位置、视觉指导手的触觉活动。

二、学前儿童动觉的发展

动觉的发展使婴幼儿动作越来越准确,动作感受性提高,有助于手控制自己的动作,而系统训练有利于提高动觉感受性,提供声音和视觉刺激物等作为信号,有助于提高儿童对动觉的意识。

三、学前儿童痛觉的发展

儿童痛觉是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表现在痛觉感受性的提高。 1.疼痛发生的条件: (1)伤害或过强刺激的刺激量; (2)痛觉阈限; (3)痛的情绪。

2.疼痛包括痛的感觉和痛的情绪,孩子疼痛的阈限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第六节学前儿童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

一、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 (一)婴儿的形状知觉

1.很小的婴儿已能辨别不同的形状,具有对形状的知觉的恒常性; 2.对物体形状的视觉偏好。 (二)幼儿的形状知觉

1.在视觉、触觉、动觉的协调活动中,对几何形体知觉的效果最好; 2.对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由易到难,具顺序性; 3.形状知觉和掌握形状的名称相结合; 4.形状知觉在先,用词概括形状的能力在后; 5.通过游戏可提高形状知觉水平;

6.日常生活需要形状知觉,也为形状知觉发展提供条件。

二、学前儿童大小知觉的发展

1.婴儿对物体大小知觉的恒常性已经形成;

2.视触动觉的共同活动,利于幼儿对积木大小的知觉; 3.对物体大小知觉的发展,蕴含着辩证思维发展的萌芽。

三、学前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 1.婴儿已有听觉定位能力; 2.正常儿童主要依靠视觉定位;

3.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和词语所代表的方位概念结合; 4.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 5.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6.方位知觉的发展是幼儿入学准备的重要内容;

7.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别。

四、学前儿童距离知觉的发展 1.防御反应表明婴儿已有距离知觉; 2.婴儿能够区分物体与自己的距离; 3.距离知觉的发展受经验影响;

4.已有深度知觉,且受刺激模式和刺激条件的影响; 5.深度知觉的发展受经验影响较大。

幼儿园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因深度知觉的发展不足而出现安全问题,教师要特别注意加强教育。游戏和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幼儿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