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第三中学校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宁波市第三中学校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f3a687b4693daef5ff73d1d

陈艮松任副书记。1971年5月20日。市革委会决定实行工厂管理学校,我校由浙东针织厂管理。1972年3月24日,市委任命陈艮松为党支部书记、革委会主任。8月,严永福任工宣队队长,9月严永福被批准任党支部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1973年2月,龙支雯离任,顾辛梅奉调来校任党支部副书记兼革委会副主任。是年,洪静波调第十三中学任革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1974年5月,严永福离任,由王敖林接替为工宣队长、党支部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

“文化大革命”在三中拉开序幕后,取消高考和期末考试,停课闹革命,打“走资派”,搞群众大会战。大字报纷纷扬扬,文史组首当其冲。一批向孚众望的教师被当作“牛鬼蛇神”揪了出来,关入牛棚。革命师生组成名目繁多的战斗队,随意拉“有问题”的教师挂牌游斗,甚至施以鞭打、凌辱。

这一时期,教室门窗、课桌椅多被毁损。一些人乘乱盗去学校器物、玻璃、电线、图书。学校遭到灾难性的破坏。 这一时期,派性斗争激烈。各立山头,明争暗斗。这种派性遗毒,在粉碎“四人帮”后的一段时期内,学校党支部曾化不少力气去肃清它。

1966年10月后,各派开始全国性的大串联,坐车不付钱,师生纷纷离校,南北东西任流动。 1967年2月,军宣队进校,实行军训。4月,学生回校复课闹革命。

1968年春,浙东针织厂“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进驻我校,组成“大联委”,开始全面批判所谓“十七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学制实行二年制,无高中。7月,三届生(66、67、68届)离校,9月招收66、67届小学毕业生进校,按军事编制(连、排)编班。

1969年,毕业生支边支农,在校生遵照“五七指示”精神学工学农。

1970年实行二二制,下半年招高一新生两班。教师搞“一打三反”学习,部分教师受审查。12月,搞“野营拉练”活动,三中作为全市各校试点。师生从宁波出发,经鄞县、奉化、宁海、象山等县而折回,自背行李、炊具、爬山越岭、安营扎寨,步行五六百里。

1971年,学校制订“教育革命暂行规定”狠抓阶级斗争,搞斗、批、改。学校党支部、革委会下设立政工组、教革组、后勤组。学生组织有共青团、红代会。军事编制的连队,由工宣队、革命师生组成连委会,连队下设教学排(即教学班)。“学制要缩短”,“课程设置要精简”,“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

产阶级”。10月,重新建立共青团三中团委,周松英任团委书记。

1972年上半年,政治上继续搞所谓“揭发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反革命罪行”,搞“清队”“一打三反”结案复查工作。下半年高“批林整风”。教学上开始注意教师有一定的学习和备课、改作、家访时间。这年初,从下乡知识青年中招工进入本校任教师的有17人。下半年受市教育局委托,为全市培训英语师资,举办英语班,从文革后第一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29人,学制一年,73年11月毕业分配。

1973年“十大”提出“要重视上层建筑领域包括各个文化领域的阶级斗争,继续搞批林整风”,贯彻全国中小学教育工作会议华东预备会议精神。组织学习张铁生(白卷英雄)的信。

1974年春,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后,曾一度纠正教学上的偏差,但不久,又刮起“批林批孔”风,刚有好转的教学秩序又遭破坏。这年底学习株州厂社挂钩,集体安置经验,我市教育系统与机械局、电子局挂钩,毕业生安置在庄桥公社,我校教工子女安置在童家大队。

1975年,学校着重抓无产阶级专政,基本路线学习,继续搞“开门办学”。

1976年,学制开始实行三二制,年底毕业生材料移交给街道,学校不再负担毕业生分配工作。

76年1—9月,周总理、朱总司令、毛主席相继逝世,大家为国家的前途担忧。10月,粉碎了江清反革命集团,全校师生欢欣鼓舞。

十年动乱,三中满目疮痍,一片混乱,不少老教师痛心地回忆说:“文革时期,浪费了学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葬送和理没了多少人才。这是国家和人民莫大的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这一代处在动乱的学习环境中,但仍有不少不甘沉沦者,他们不信“四人帮”一套邪说鬼话,仍抓紧时间,孜孜不倦地学习。也有不少在动乱中锻炼得坚强练达。

统计这十年毕业生数:初中4586人,高中1620人,共6206人。1976年教职员工达123人。

(四)1976──1980

拨乱反正

1976年9月,粉碎了江清反革命集团,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教育事业也开始了新的转机。 1977年3月,重新提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中断了十年的学雷锋活动开始恢复。

4月,正式开始“揭、批、查”运动,清算林彪、“四人帮”破坏教事业的罪行,划清界线,分清是非,清除派性,增强党性,加强团结。同时,开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抓教学,逐步医治十年浩劫遗下的创伤。

下半年,工宣队撤回。教学上恢复了教研组建制,并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编出了一个重点班。以后高中部基本上实行一文一理两个重点班和几个平行的普通班的编制。

11月,高考招生制度恢复。当年,全国高校直接从应届生中招收数只占总名额的15%,我校应届生中有18人考入高校,列全市前茅。数学组77年度被评为市文教战线先进集体并参加地区文教先进集体代表大会。

这年,党支部开始为教职员工及学生中历史上的冤假错案复查平反,嗣后一直当作支部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1978年2月和4月,党中央先后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学校号召同学们向科学进军,努力学习,夺回被“四人帮”耽误的时间。

4月,校革委会撤销,恢复校长制。学校始用今名:宁波市第三中学。 秋,初一新生开始实行三三制,从初一年级开始使用部编新教材。

我校制作的“加里福尼亚号导弹巡洋舰”模型,参加1978年省体育运动大会航模比赛获三等奖,该模型是1977年国家体委下达给我省为海军制作“加里福尼亚号导弹巡洋舰”识别模型十艘,其中一艘由我校航模组承担。经费800元。

这年,我校被市评为“宁波市文教战线先进集体”和“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昭示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辟了建国以来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1979年2月,党支部书记陈艮松调第六中学,沈江再度来校接任书记,3月,林影被任命为副书记(林先于77年11月来校任教导主任),文南被任命为校长。(文先于64年8月来校)

夏,中央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明确了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支部提出“加强劳动纪律,进行工作考勤,健全请假制度的意见”,整顿学校。同时,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改善教工生活,改组食堂,筹办托儿所及

其他福利事项。支部又在党的58周年召开行政、业务骨干座谈会,提出全面提高师资水平,大力支持教师进修,人人补习《教育学》的意见。继而人手一册《教育学》(浙江师院教育系教本)并多次邀请校外行家来校上辅导课。

1979年起,中国民主同盟三中盟小组在瘫痪了十多年之后终于在学校党支部的关怀和支持下恢复了组织生活,1980年元旦召开“庆祝元旦暨盟员朱荣鼎同志入党茶话会”,邀请盟外骨干教师十数人与会,盟市委徐季子及各兄弟党派代表出席。此后三中盟组织发展较快,81年4月,成立了民盟三中支部。后数年,民革、民进、致公党也相继在我建立了基层组织(成员)开展活动。

1980年初,党支部提出“学校三年规划纲要”,目标设想为“在德、智、体全面提高质量方面达到全市六所老完中的中等水平,并在某些方面办出自己的特色(如文科)”纲要分析了三中历史长,老教师较多,图书仪器也有老家底,文科班在本市有一定影响等因素。接着,学校订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三年规划的年度工作计划”。

这年,我校被市评为“学校体育先进集体”。教工参加广播操比赛获全区第一。

三中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逐步进入新的复兴时期。学校于这年校庆日,举行庆祝大会,编印校庆特刊。

(五)1981──1993

全面复兴

1981年秋,原宁波第十中学并入我校,原十中副校长郁文源(孙钿)转入我校任副校长,同时市教育局任命张恒义为副校长。

1983年秋,原宁波十中初中部以及第十九中学的高中部并入我校。从十九中调入我校的教师7人,从十中调入我校的教工18人。这年,学校规模扩为33个班,学生1562人,教工总数达152人。

8月,党支部书记沈江,校长文南二同志离休。

1984年5月,副校长朱荣鼎调市委统战部,市教育局任命刘光奎为校长,同时,市教育局党委调十九中学党支部书记徐林宝为我校书记。9月,副校长张恒义调离,副书记副校长顾辛梅转任副校级调研员,同月,市教育局任命裘家珍、戴高潮为副校长,孟祥俊为教导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