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第三中学校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宁波市第三中学校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f3a687b4693daef5ff73d1d

解放初期的三一(1949──1952)

宁波解放时,虽时局剧变,三一中学却始终维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一切教学活动按预定计划进行。

1949年5月28日,宁波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军管会文教部指示办学方针:“维持现状,逐步改造。”并交代了党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在军管会刚成立的第三天第四天,文教部李燕荪科长接连两次来校。几天后、全市(县)文教会议在本校召开。

1949年6月17日,宁波市学生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三一中学代表许生杰为常务委员之一。

1949年7月22日,学联(筹)宣传组为军管会取缔贩卖银元活动上街宣传,三一中学还组织了化装游行。 1949年暑期,军管会文教部在北大路原宁波商校(现解放北路91号机关大院)举办宁波地市各县中学教师学习班,名为“中教研究会”,我校有石德濂等9人参加。这个学习班是宁波解放后党第一次对旧社会过来的广大知识分子进行的思想启蒙教育,为宁波中教界作了思想上的动员和准备。

暑期学习班结束后,文教部对一部分骨干教师作了适当调整和部署,三一钱念文和傅千里两位老师先后被派往宁波中学(一中)和鄞县县中(二中)接管,担任领导。学校取消校长制,改行校务委员会制。校名由原来的“鄞县私立三一中学”改称“宁波市私立三一中学”在新学期开学之前,各私立中学由全体教职员民主推选校务委员会领导学校。起初原校长冯俊仍被选为主委,骆公望为副主委。但此时冯俊的经济问题被揭露了出来。学校成立了清算委员会,冯俊难以交待,学期中途,偷偷溜走,总务主任杨懿操(冯之妻舅)被人民法院逮捕。经清查帐目,冯俊三年内共贪污稻谷十万二千多斤。于是学校改组新的校委会,选骆公望为主委,擅先璜、马孟宗为副主委,石德濂、周克任等为校务委员。不久,骆公望奉命调任宁波市人民政府主任秘书,名义下还兼三一中学主委,三一中学校务由谭、马、石、周等同志公管。

解放后第一学期,学校面临两个困难。一是私立学校学生收费标准降低,经济遭到困难。二是宁波解放后,部分蒋军退踞舟山,负隅顽抗,经常出动飞机,对宁波狂轰滥炸,学校安全受到威胁。

在敌人轰炸期间,为保学生人身安全而继续学习,学校开展了反轰炸斗争,将学生疏散到郊区上课。高中部出西门

到张家边上课,初中部到华美医院(现第二医院)和电厂以北的清道庵上课,早出晚归,坚持教学,直到定海解放。有一天傍晚,部分学生于返城途中,敌机突然来袭,在电力公司与华美医院上空投弹数枚,队伍不及躲避,初一新生韩天章不幸被炸死。校委会召开紧急会议,处理善后事宜并举行追悼大会,誓为死难同学复仇。当天晚上,学校动员全体师生到华美医院抢救物资。9月20日,美蒋飞机又在江厦街一带投下大量燃烧弹,江厦一片次海,石德濂老师带领同学八九十人奔到崔衙街抢救被灾店铺。

1949年10月下旬,浙江省首届团代、学代、青代大会在杭州举行,三一学生许生杰等9人为二分区学联代表出席。 1949年11月,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三一团小组,首批团员三人:杨家曙、郦伯瑾、王观德。12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宁波市三一中学支部诞生。团员9人。

1949年12月20日,宁波市首届学生代表大会开幕,三一中学(代表)为宁波市学联会主席之一。同时还产生了宁波区学联执委会,三一为副主席。

1950年至1952年学校人事变动:檀先璜于50年8月间调离,由石德濂接任副主委职,11月间,周克任任第二副主委。1951年2月,马孟宗调私立青年中学任主委。1952年11月,省文教厅任命石德濂为主委,王兴廉为副主委兼教导主任。

工读运动、“荪湖精神”

学校为了弥补经济上的不足和减轻学生负担,响应党的号召,于1949年秋起开展了工读运动。

首先是替粮食加工部门砻谷成米,每砻出一石米,按粮食部门规定的出米率折算,大抵可节约谷子15斤。由杨连昌、郭忠煊两老师指导学生加工。共砻了六万斤谷子,获利谷子六千斤,作为工读之用。

其次是利用晚间组织师生分批到被炸地区搬动瓦砾数百砘,如在太丰面粉厂和灵桥东首一带搬运,前后二十余天,收到政府拨给的工米四千斤。一部分充作学校经费,一部分解决困难学生的学费。这一时期,师生们白天奔到距城十五六里远的乡间上课,晚上回城还要参加体力劳动解决学校困难,但精神始终昂扬。

1950年春起到慈溪洪塘荪湖(现江北区)垦荒。同学孙敏沧和杨连昌老师在荪湖找到一处可垦荒地,石德濂与叶鑫、杨连昌三人拟订开荒计划。

荪湖原是一个荒湖,由于水源枯竭,成了一片沼泽地。

1950年4月17日,石德濂、杨连昌和下乡班级的老师带领一批120多名高年级学生的开荒队到了荪湖,住进了荪湖边的一座破庙里。以后师生轮番下乡,半耕半读。

首先开沟排水,翻地、碎土,平整土地。学生们手上从起泡而结成厚厚的老茧。

经过三一师生的辛勤劳动,荒凉的沼泽地变成了一片阡陌纵横的新良田,在请来的老农指导下,种植水稻。 开垦队用了38天时间,开垦出水田旱地120亩,同时养牛4头、羊30余头。从1950年到1952年下半年为止,三年共收稻谷19万斤。

此外,三一农场还帮助乡民恢复了已停办的当地仅有的一所小学,每年由农场捐助谷1000斤,并代他们聘请教师。又在该村修建水闸一座,由农场捐谷1200斤,该闸蓄水量可灌溉1500多亩。

校友朱光汉来信说:“解放初母校给我政治思想的启蒙和劳动的洗礼,使我这辈子受益匪浅。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认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却是我们永远不能丢弃的传家宝,愿当年的“荪湖精神”能在母校永葆青春。”

勤工俭学的成就,曾得到市委文教部的多次嘉奖。

1950年土改镇反和抗美援朝相继开始。抗美援朝期间,学生纷纷写决心书要求报名参干参军保卫祖国。

据《甬江日报》统计,当时报名参加军事干校的全市中学生有2056人,占学生总数的65—70%。批准参干350人。我校报名参干的占学生总数80%以上,获准参干的学生前后共43人。曾有一个参干学生胡士伦的母亲思想不通,阻止儿子前去,多方劝说无效,最后由石德濂老师做她思想工作,石老师劝到动情时,不知不觉中就向她下跪,这位母亲深受感动,不再阻止,终于让儿子成行。

部分学生走上了保家卫国的第一线,留下的同学继续积极投入各项政治运动。反细菌战,捐献飞机大炮支援前线。在反细菌战的爱国防疫卫生运动中,我校组织了防疫队,到望京区做防疫辅导员的同学有64人。我校评为全市爱国卫生模范集体第一名。

1951年春,代表三一中学的石德濂老师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夏,被评为市模范教师,1952年冬,又被评为一等优秀

教师。他个人的荣誉,也是三一中学解放初期的荣誉。

解放初期的三一学生,在伟大的变革,伟大的运动中提高了觉悟,增长了才干。如今他们分布在祖国各地的各条战线上,成为中坚力量,有相当一批是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领导干部。

三中时期

(1952──1993) (一)1952──1954

转为公立

随着人民教育事业新局面的开展,私立三一中学经过解放初期一系列重大政治运动的锻炼、改造,已恨展到质变的飞跃。1952年12月9日,原青年中学(北大路)并入,我校改名为“浙江省宁波第三中学”,学校性质由私立变为公立,受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双重领导。这是我校的历史性转折点。这个日子正是中国革命青年学生抗日救国运动纪念日,学校把“一二·九”定为校庆日。

两校合并后开22个班,学生1230人,教职员70人,还在现在的解放北路小学开办夜初中4班,职工中学二班,成为宁波市规模最大的人民的学校之一。

1953年2月,主委石德濂暂调华东速成实验学校师资训练部任数学教员。8月省教育厅委张星亮为副主委,十月,改为主委。未几,石德濂回校,省教育厅仍任命石德濂为主委,改张星亮为副主委。张星亮同志主要负责全市中小学建党工作。当时,学校系统仅有从机关下来的几名党员,合为一个学校支部,张星亮任支部书记。

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历史变革时期重大的政治运动逐步停息,学校教育也随之转向稳定教学秩序。政务院指示,学校应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教学为中心。学生们在政治运动中洋溢的政治热情,转到关于共产主义理想的讨论上来。当时从苏联翻译过来许多进步文艺作品,如《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普通一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风行一时,青年学生争相阅读。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给青年以很大的启发和鼓励,对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