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基础知识-塔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压力容器基础知识-塔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ee9cba49ec3d5bbfc0a744b

检测

裙座筒体、吊耳等 装焊

发货 表面防腐 水压试验 封盲盖

根据材料、是否堆焊、坡口加工情况、预弯、检测及筒节组对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别讨论。 4、筒体制作及组对控制 4.1 筒体周长偏差的控制

影响筒体周长偏差的因素主要有下料偏差、刨边(复合钢、不锈钢容器)造成的偏差和纵缝组对间隙偏差及焊缝横向收缩量等。我公司主要采用半自动火焰切割机、数控火焰切割机和数控制条切割机进行下料,在使用半自动火焰切割机进行切割时需要分清轨道线与切割线,轨道摆放是否平直并考虑风线的补偿量。下料尺寸要考虑切割余量、边缘加工余量、焊缝横向收缩量和筒体卷制时的延伸量。刨边时注意钢板装夹是否平直,刨刀的装夹角度。纵缝组对间隙根据实际周长与理论周长的偏差可适当调整,但要满足焊接工艺要求,不能盲目增大或缩小间隙。焊缝横向收缩量与破口形式、组对间隙、钢板厚度、焊接工艺等有关。只要在下料、刨边、组对和焊接等工艺过程中,严格按照本公司《容器制造工艺流转卡》的规定进行,焊接纵缝后筒体周长偏差基本在±5mm以内,还是比较容易控制在标准值范围以内的。值得一提的是,厚度较厚的筒体卷制时的延伸量与卷板机的实际性能参数和操作手的操作习惯有关,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延伸量,更正下料尺寸,使筒体周长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4.2 筒体圆度的控制

5

简体的圆度控制重点是卷板时圆度的控制、焊接工艺的选择和焊接防变形措施。采取这些措施后仍然没有办法控制筒体圆度的话,只能对对筒节进行校圆。只要筒节校圆后圆度达到标准要求,在组焊及开孔等制造工艺过程中严格执行正确的工艺路线,简体的圆度就能符合GBl50—98的规定。对于塔器类设备而言,筒体圆度直接影响到塔盘安装,必须重点加以控制。首先在卷板时就要严格控制筒体的圆度,不能放松要求。根据筒体的直径、厚度尽可能选择收缩量小的坡口形式,同一板厚的对接焊缝横向收缩大小依次为:单V、X、单U、双U,较常用的为X型坡口。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后,必要时还要采取防变形措施,如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利用工卡具刚性固定、严格执行焊接工艺等等。对筒体校园的控制,主要是在三辊卷板机上校圆的过程中,用内样板检查的办法及校圆后用直尺或钢卷尺测量筒体两端内径的最大与最小直径差,使之在标准范围之内。不锈钢体筒体与低碳钢筒体相比不易校圆。这是因为不锈钢的塑性很好,屈服强度较低,易变形,操作时不易控制下压量,所以校圆需辊压较长时间。这样会造成不锈钢筒体的表面擦伤和划伤严重,应适当衬垫。 4.3 筒体焊缝对口错边量的控制

错边会使筒体对接处实际壁厚减薄,筒体几何形状不连续而产生附加弯曲应力和剪应力,当筒体内压较高时造成局部应力过高而使简体发生局部变形或失效,所以,GBl50—2011提出了A、B类焊缝对口错边量的要求:

6

(1)A、B类焊接接头的对口错边量b 表1

对口处钢材厚度δs ≤ 12 >12~20 >20~40 A类焊接接头对口错边量b B类焊接接头对口错边量b ≤ 1/4δs ≤ 3 ≤ 3 ≤ 1/4δs ≤ 1/4δs ≤ 5 注:嵌入式接管与圆筒或封头对接连接的A类接头,按B类接头的对 口错边量要求(δs:钢材厚度)。 (2)复合钢板的对口错边量b不大于钢板复层厚度的50%,且不大于2mm。

4.3.1 纵焊缝对口错边量

纵缝的对口错边主要是由于卷板时压头预弯成形不好,组对时不认真或定位焊不牢固造成的。若预弯成形良好,组对时两直边基本在同一水平面,用直尺或角尺将两边卡平就可将纵缝的对口错边控制在0.5 mm以内,若预弯成形不好,两直边面形成棱角,不但错边量不好控制,而且在焊后校圆时不易消除棱角度。另外,如果定位焊焊缝太短,间距过大,由于其强度不够,在焊接收缩变形过程中错边量就会增大。在卷制筒体时,要注意两端头的下压量,必要时使用工卡具组对,则两直边面就会基本调整到一个平面上。纵缝定位焊的长度不小于50mm,间距为250~350mm,焊后错边量基本无变化。只要预弯成形良好,组对认真,定位焊牢固,那么焊后纵缝的对口错边量,比GBl50—98规定的还小。 4.3.2 环焊缝的对口错边量

影响环缝对口错边量的主要因素由筒体周长偏差、圆度和纵缝环向棱角度。

7

在组对环缝之前,应利用公式:(实际外周长/π-设计外径)/2,计算出错边量,如果超过标准要求,则只能对纵缝进行整改,调整筒体周长。若在标准范围内,则采取均匀错边的方法来保证环缝错边量。由于筒体存在圆度,两简体组对时其两端面会出现偏差情况,在组对检查中视具体情况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应采用卧式V型胎具组对筒体。

筒体纵缝环向棱角度的存在对环缝错边量的影响较大。GBl50—98规定错边量b=1/4δs,允许棱角度E=(δs/10+2)mm。若两筒体除棱角部分以外,其余部位都组对得很好,错边量b=0,则由棱角部位引起的最大错边量b3max=[E],若要其符合标准要求,则b3max=[E]≤[b],即2+δs/10≤δs/4,经计算得δs≥13.3 mm.所以,对6≤δs≤12.0 mm的薄壁筒体,其允许棱角度较允许错边量大。所以筒体上有符合标准要求的棱角度时,环缝错边量不一定能满足标准要求。在实际制造过程中,为了减小由纵缝环向棱角度引起的错边量,采取优先保证纵缝环向棱角度的方法,将最大误差减小并分散至周围。可以使用斜铁打尖的办法来减小,但要注意工卡具与筒体接触部分的材质与筒体本身是否一致,工卡具点焊是否牢固。

综上所述,筒体纵缝的对口错边量较易控制,环缝的对口错边量较难控制,由筒体周长偏差引起的环缝错边量b1max较小,但很难消除;由筒体圆度引起的错边量b2max虽然较大,但经过仔细调整或借助工装卡具等可以减小或消除;由筒体纵缝环向棱角度引起的环缝错边量b3max最大,对δs=6~12mm的容器筒体,由符合标准要求的棱角度引起的错边量可能会超标,所以对超标的部位只能采取强制变形预防措施。

4.4筒体棱角度的控制

简体棱角度分为纵焊缝的环向棱角度和环焊缝的轴向棱角度。棱角度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