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制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第四章制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ed040c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a

第八次课

教学内容:第四章组合体 4.1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教学目的:熟练掌握正确绘制组合体视图的方法、步骤; 重 点:形体分析法及视图的选择方法 难 点:组合体三视图的画图步骤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与内容配套的挂图、模型,教师示范作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出勤情况):(3分钟) (二)复习上次课内容:(5分钟)之前学习的点、线、面的投影特点及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的作图方法都是组合体作图的基础。

(三)引入新课内容:(5分钟)。从几何概念出发,任何复杂形状的物体可以看成是由一些基本几何体(如棱柱、圆柱、圆锥等)组合或“演变”而成的。在制图的学习中,对这种不考虑工艺因素和结构因素的类似机件的物体,称为组合体。本章将在学习正投影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讲述如何应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来解决组合体的画图、读图和尺寸标注等重要内容。

(四)新课内容讲解(82分钟)

4.1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4.1.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表面连接关系

要想正确的画出组合体的三视图,必须熟悉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表面连接关系

1.组合形式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有叠加、切割和综合三种,常见的组合形式是综合,如图4-1所示。

(a) 叠加 (b)切割 (c)综合

图4-1 组合体的组成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组合体是一个整体,组合形式是我们分析组合体的方法,而不是它形成的方法。

2.表面连接关系

组合体上相邻两表面的连接关系可分三种情况:平齐与不平齐、相交、相切。 (1)平齐与不平齐

当两组成部分的表面平齐(即共面)时,两表面之间不应画分界线。如图 4-2a所示,上下两形体的相应表面平齐连成一个平面,结合区没有分界线,因而主视图上箭头所指之处不应画线。

当两组成部分的表面不平齐时,中间应有线隔开。如图4-2b所示,上下两形体的相应

表面没有对齐,不在同一平面内,主、左视图中应画出两表面的分界线。

(a) (b)

图4-2 两形体表面平齐与不平齐

(2)相交

当两组成部分的表面相交时,在相交处应画出交线。如图4-3 所示,底板的前后平面分别与圆柱面相交,相交处产生交线,则主视图中应画出交线的投影。

图4-3 两形体表面相交 图4-4 两形体表面相切

(3)相切

当两组成部分的表面相切时,在相切处一般不画出分界线。如图 4-4 所示。底板的前后平面分别与圆柱面相切,相切时面与面之间是光滑的过渡。但在特殊情况下,当两圆柱面的公切面垂直与投影面时,应画出相切的素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也就是画出了两面的分界线。如图4-5所示。

图4-5 表面相切的特殊情况

4.1.2画组合体的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任何复杂的物体,仔细分析起来,都可看成是由若干个基本形体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因此,在画图时,我们可以假想将组合体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形体,逐个分析它们的形状、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以便进行画图、读图和标注尺寸,这种分析组合体的思维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

(a) 支架的立体图 (b) 支架的分解

图4-6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如图 4-6a所示的组合体(支架)可假想分解为直立空心圆柱、底板、肋板、搭子、水平空心圆柱、扁空心圆柱等六个组成部分,如图4-6b所示。可以看出肋板的底面与底板的顶面相接;扁空心圆柱和直空心圆柱与底面相接。肋板的侧面和搭子的侧面与直立空心圆柱相交;底板的侧面与直立空心圆柱相切;水平空心圆柱与直立空心圆柱垂直相交,两孔接通。 由以上分析可知,形体分析法是一个“先分后合”的过程,它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把复杂的形体分解成我们较为熟悉的基本形体。形体分析法是组合体画图、看图和组合体标柱尺寸的基本方法。

1.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现以图4-7a所示轴承座为例,说明组合体三视图的画图方法和步骤。

(a) 立体图 (b) 形体分析

图4-7 轴承座的形体分析

(1)形体分析

画组合体视图之前,应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了解组合体各基本形体的形状、组合形式、相对位置及表面连接关系,以及其在某方向上是否对称,以便对组合体的整体形状有个总的概念,为画视图做好准备。

如图4-7a所示,轴承座可看成由底板、圆筒、肋板和支撑板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形状如图4-7b中所示,其组合形式为叠加。其中,支撑板叠放在底板上,它们的后表面平齐;支撑板的上部支在圆筒下侧,其两侧面与圆筒外表面相切,它们的后表面不平齐;肋板居中叠放在底板上,后面与支撑板靠紧,而肋板的上部支在圆筒下侧,两侧面与圆筒外表面相交。轴承座的总体结构左右对称。

(2)选择主视图

主视图是三视图中最主要的视图,因为画图或看图大都从主视图开始考虑,因此主视图的选择甚为重要。选择主视图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将组合体放正,即使其主要平面(或轴线)平行或垂直于主要投影面。

2)一般情况下,选择反映组合体形状特征最明显、反映形体间相互位置最多的投影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

3)视图中的虚线最少。

具体的做法是:先将图4-7a所示的组合体按自然位置(底板朝下)放好,即要符合人们日常放置物体的习惯,使物体具有稳定感,再从A、B、C、D四个方向进行比较;其次,还要考虑到视图上的虚线应尽可能减少及合理利用图纸等方面的问题。

如图4-8所示,是从A、B、C、D四个方向投射得到的视图。根据以上选择主视图的基本条件,我们选择B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主视图确定后,俯视图、左视图也随之确定。

如图4-8所示,投射方向B和D比较,D向视图虚线过多,不如B向视图清晰;投射方向A和C比较,C向作为主视图投射方向时,对应的左视图会出现较多的虚线,不如A向好;再比较A向和B向,两者对反映轴承座各部分的结构形状和相对位置关系各有特点,均可作为主视图投射方向,这里选用B向视图作为主视图,更便于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