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每课知识点汇总[48页]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每课知识点汇总[48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e44550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6

清洁空气;鼻腔内有黏膜,可分泌黏液-----清洁和湿润空气;气管壁内有纤毛及腺细胞(纤毛摆动使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形成痰,通过咳嗽排除体外;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湿润,并能抵抗细菌、病毒等物质。)鼻腔内的毛细血管-----温暖空气。

3、哮喘:支气管类疾病。常因吸入花粉、灰尘、兽毛等引起。患哮喘时,由于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变窄,病人表现出呼吸困难。

4、肺炎: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表现出发烧、胸部疼痛、咳嗽、呼吸急促等。

5、尘肺:长期在粉尘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易患的一种职业病。患者后期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目前无较好的治疗。

6、吞咽与呼吸的关系:食物和气体都要经过咽,通过咽后,食物进入食道,气体进入喉。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避免食物进入气管;呼吸时,会厌软骨抬起,使气流畅通无阻。(边吃边笑时,会厌软骨抬起,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严重时使人致死。) 7、声音的发声部位:喉部的声带震动所出。、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胸围差是尽力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与尽力呼气终了时胸围长度之差。 2、测量胸围差时,软尺在胸前下缘要与乳头上缘平齐;在背侧,将软尺固定在两肩胛骨的下角。在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应在同一位置测量,测量三次,并算出平均值。

吸气、呼气各结构变化情况(图4):

(1)吸气时隔肌收缩,肋骨间肌肉收缩 隔顶部位置下降,胸廓上下、左右径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体压力减小,外界压力比肺内气体压力大,于是气体被吸入。

(2)呼气时各部状态隔肌舒张,肋骨间肌肉舒张,隔顶部位置上升,胸廓上下、左右径减小,胸腔容积减小,肺收缩,肺内气体压力增大,外界气体压力小于肺内气体压力,于是气体被排除。

3、气体交换过程:吸气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4、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最后进入细胞内的线粒体被利用。

5、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目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1、大气污染可引起包括肺癌在内的呼吸系统疾病。

2、吸入的有害气体还可以进入血液,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 3、常见的大气污染源有:工业生产的排放;车辆、船舶的尾气;秸秆焚烧;地面扬尘。

4、提高空气质量的措施

根本措施是控制污染物排放。有效措施是植树造林。

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成分: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2、血液的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和氧,同时将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 3、血浆的成分:由水、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和无机盐等组成。 4、血浆的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5、三种血细胞: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

6、红细胞:两面凹的圆饼状,数量最多,无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血呈红色的原因)。功能主要是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缺少为贫血症状。

7、白细胞:数量最少,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功能主要是吞噬细菌。增多表现为炎症。

8、血小板:体积最小,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功能主要是止血和凝血作用。少了血液难凝固。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1、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流向 管壁 管腔 流速 血压 动脉 心脏到全身 厚 小 快 高 静脉 全身回心脏 薄 大 慢 低 毛细血管 连通 最薄 最小 最慢 最低 2、概念;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得血管。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心脏由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构成。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肺静脉连左心房,上、下腔静脉连右心房。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静脉内有静脉瓣。脉瓣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2、心脏工作情况:①、心房收缩,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②、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经动脉流向全身;③、全心舒张,血液经静脉流回心脏。 3、血液循环:(哈维发现)

(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支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物质交换)→小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血(含氧高,血鲜红)变静脉血(含氧低,色暗红)。

(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气体交换)→肺静脉→左心房。静脉血变动脉血。

4、血压: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血压正常值:收缩压12~18.7千帕,舒张压8~12千帕。异常症:血压高于18.7/12千帕为高血压;血压持续低于12/6.7千帕为低血压。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发现人: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 2、ABO血型系统有A、B、AB、O四种血性。 3、输血原则: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4、异型输血: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AB 血型的人。除可以输入O型血外。还可以接受少量的A或B型血。 5、成年人血量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一次失血量超过1200----1500毫升,就有生命危险。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6、无偿献血制度: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1、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 2、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3、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功能是:肾脏形成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的通道。

4、肾的基本单位: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5、尿的形成过程

(1)肾小球过滤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中,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6、尿的排出途径: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7、排尿的意义:(1)排出废物。(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人粪尿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经过某些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以转化为含氮磷钾等多种无机盐。

2、农家肥的优点: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改良土壤、成本低。 3、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1)处理方式:建沼气池、高温厕所和建生态厕所等方式。

(2)原理:利用细菌、真菌等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高温,杀死各种病菌和虫卵。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眼的结构和功能

(1)眼球壁①外膜:包括角膜(可以透过光线)和巩膜(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②中膜:包括虹膜(中央有瞳孔)、脉络膜和睫状体。③内膜:视网膜,能感受光的刺激。 (2)晶状体:可以折射光线。 (3)玻璃体:可以折射光线。 2、视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像)→视觉神经→大脑一定区域→形成视觉。

3、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4、矫正:可配戴凹透镜。预防: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