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劝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df914f37c1cfad6195fa712

一、导入新课:先讲一个故事,古代有个富翁,他不识字,因此经常吃亏。为了不让儿子不自己的后尘,他请了一位先生教儿子识字。先生对孩子说: “一字是一横。” “二字是两横。””“三字是三横。”孩子把一扔,跑去见富翁,兴奋地说:“现在我已经会识字写字,还要先生干什么?”于是富翁就辞退了先生。一天富翁想请一位姓万的朋友喝酒,就叫儿子早晨起床写张请贴。到了中午还没有看见儿子把请贴送过来,富翁就去儿子的书房看个究竟。儿子说:“天下有那么多种姓氏,为什么就偏偏姓万,我从早上到现在只写了五百画。”这则笑话是笑话的是自以为聪明的人,那些没有正确学习态度的人。有句俗话: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养女不学习,不如养头驴。怎样才能把学习搞好呢?今天我们就来聆听荀子老人家的教导。二、作者简介荀子(展示课件)荀子(前330?-前230?),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他特别强调教育的作用。主张选贤任能,兼用礼、法、术治理国家。荀子多后世的影响是相当大。韩非子和李斯一同跟从荀子学“帝王之术”。李斯帮助秦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担任了秦朝的丞相。韩非子是法家的开山鼻祖,而法家的思想是历代统治者治国的核心思想之一。荀子培养了韩非子和李斯这两位超级男生,说明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是宝典级的,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四、解题(课件)闲话少说,先看标题:《劝学》什么意思?“劝”是鼓励,勉励的意思。劝学即勉励学习。《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2、假设你就是当年的荀子,面对你的学生,请你以荀子的口吻给下面的学生“劝学六、探究课文

1、 第一段:在荀子看来,“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荀子是怎么说的?(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什么意思?(停止)。学习不可以停止,就像地球不能停止自转和公转(zhuàn)。一旦停止,后果很严重。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坚持学习,就会成为真正的人;放弃学习,就会退化成禽兽。做人还是做禽兽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值得诸位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不停的学习,不要给自己做禽兽的机会。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在文中占有何种地位?是总舵主,还是二当家的呢?(总舵主,全文的中心论点。)荀子开门见山提出了总论点。2、第二段的行文学习为什么不可以放弃呢?那么荀子是如何来勉励后人学习? 他主要用什么手法勉励人们学习?(比喻)全文共290字,用了20个比喻句。这篇文章简直是比喻句博览会。比喻论证的特点就是能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地阐述深奥的道理。课文里面的比喻句所用的本体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荀子用比喻句来阐述什么道理呢?我们来看这一段。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中两个“于”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指名回答。第一个“于”是从的意思,另外一个是比的意思。荀子用“青”和“冰”这两个比喻句来论述学习的什么作用呢?(学习可以使人进化,学习可以使人进步。)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我们再来看第三个比喻句,齐读有关句子。(齐读)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中”是符合的意思,“揉”使动用法,使……弯曲。指名翻译“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订正)虽,即使。者,表原因。即使又晒干,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金就砺则利”,“就”,靠近、接近的意思。这三个比喻句是论述学习的什么作用?学习可以改变自己。 荀子在第一段里面用五个比喻句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①学习可以提高自己②学习可以改变自己。有些女同志为了减肥竟然在肚

子养蛔虫。蛔虫把人体里的营养吃掉,人不是就瘦下来了吗?人是瘦下来了,但健康也没了。要想瘦没有必要这样做,你就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地读书学习,因为荀子说了学习可以改变自己。学习认不认真,看看体形就知道了。

荀子勉励我们学习做人,从这一段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指名翻译这个句子。(订正)“日”这个时间名词用在动词“参省”的前面做“参省”的状语。“乎”介词,相当于“于”,引出动作的对象,不翻译。“则”,承接关系,就。“知”同“智”,智慧。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有错误了。古人的一些人生智慧值得我们充分利用。一个人如果能常常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特别是反思自己的过失,就能得到一些警醒,避免在以后的日子里重复同样的错误。我建议同学每天在入睡以前反思自己当天的生活、学习:今天我吃饱了吗?学好了吗?睡足了吗?听话了吗?

学习的意 义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青 出 于 蓝 冰 寒 于 水 輮 以 为 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第三段

请同学朗诵第二段。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强调的是学习,荀子认为思考的效果远不如学习的效果。思考是事倍功半,而学习是事半功倍。指名翻译这个句子,(订正)“而”表什么关系?修饰关系,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在极短的时间内所学到的东西多。“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第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两个比喻句说明学习能事半功倍。

这一段里面有六个比喻句。后面有四个比喻句: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什么意思?(借助) 者,……的人;利,形容词作使动,使……快;而,表转折。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去能够达到千里之外。“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什么用法?(名词作动词,游泳) “绝”,什么意思?(横渡)古时候我国有“嫦娥奔月”的故事,这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人们利用飞船却真的可以登上月球。请你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种情况。(“善假于物”)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这四个比喻句的本体是哪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荀子写的错别字,怎么改?“生”通“性”。请大家在课下找出文中的通假字有哪些?这一句的意思是“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这四个比喻句说明善于借助外物可以弥补人的不足。这一段是论述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展示课件)

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 事半功倍 弥补不足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假舆马 假舟楫